摘 要:新冠疫情期间,地摊经济蓬勃发展,李克强总理多次在重要场合表示要大力支持地摊经济的发展,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为地摊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本文采取桌面研究的方法,分析后疫情时代我国城市地摊经济相关政策,探究不同规模城市地摊经济的特点与差别,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地摊经济政策;新冠疫情;特点与差别;政策建议;桌面研究
本文索引:宋对对.<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9):-034.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a)--03
1 引言
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国民经济复苏、国民就业等问题亟待解决。地摊经济的发展和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既安稳了人民的心,又有利于在这个历史过渡期,复苏我国的市场经济。除此之外,国民失业率快速增加的问题也得到了缓解。
2020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进行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我国就业工作岗位的重要来源,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活力和生机[1]。各省市纷纷响应号召,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地摊经济,这个曾被认为不文明行为的特殊管理体系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全省各地滋生发芽。
本文运用桌面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陕西省内大中小城市针对地摊经济出台的政策,探讨政策对地摊经济及国民经济复苏的作用与不足。
目前,国内针对地摊经济政策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抛砖引玉,为我国地摊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研究所涉及城市及其城市规模等级如表1所示。
2 城市地摊经济的特点
2.1 大城市地摊经济政策的特点
2.1.1 未单独形成体系,更多以“夜经济”带动“地摊经济”
宋朝时,夜市全面放开,使得宋朝的经济空前繁荣。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地摊经济作为一种非正式经营方式,受到政府、市民的排斥。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被视为城市不文明的象征,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一个指标。因此,政府大力打击流动摊贩,摊贩们与执法部门发生流血冲突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新冠疫情的蔓延,让地摊经济这种非正式就业方式以创业门槛低、物美价廉的特质得以光明正大地招摇人世,甚至政府出台政策加以支持。
尽管如此,我国从对地摊经济持反对、打击态度,陡然转变方向,支持地摊经济,似乎异常困难。政府虽然知道地摊经济的优势,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只是将其当作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一种过渡,未重点将发展地摊经济作为一种方针政策来实施。更多的是,在推行夜经济时提到了地摊经济这种经营方式,为市民就业提供一种思路。
2.1.2 政策较为宽松,试图以地摊经济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
支持各地进一步拓宽“地摊经济”场所和时间,实施审慎包容监管。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简易登记和“智能审批”[2]。
对于地摊经济,政府持着较为宽容的态度。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正处于摸索阶段。政府与摊贩从对立方转变为合作方、利益相关方,需要一个阶段使双方更好地适应彼此的新身份。
同时,政府出台较为宽松、友好的政策,有利于市民勇于突破自我,在这一高失业率的时代,加入到地摊经济这一非正规经营方式中來,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2.1.3 依托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将其与经济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双方共赢
在考虑地摊经济拉动消费内需的同时,不少城市将目光转向了文化建设,不仅使经济建设稳扎稳打,还拉动了文化建设,两者可谓彼此依存,互为助力。
南宁市政府就在本市独特的文化背景基础之上,提出了这样的政策:(1)结合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发展地摊经济、夜间经济,打造错落有致的“商务文化旅游”特色景观;(2)关注夜间消费特点,由旅游职能部门以朝阳商圈“三街两巷”为核心打造旅游集散地,突出朝阳商圈夜宿、夜游、夜逛及美食等特点对外宣传和扩大影响力,将“老南宁三街两巷”打造成“夜购”“夜游”“夜食”“夜娱”等多主题、多业态,集商文旅一体的特色消费聚集地和具有时尚气息的夜经济网红打卡地[3]。
2.1.4 旨在拉动消费,积极引导老字号“走出去”
目前的地摊经济多是市民自发行动形成的,无太多的知名度与号召力,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繁华的景象,但实际对经济复苏作用有限。
厦门市政府另辟蹊径,巧妙用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提倡老字号“走出去”,积极倡导老字号品牌进入各景区、交通要道。为进一步发展夜间经济,政府将培育一批综合性夜间消费集群,通过支持各地区夜间消费集群来探索试点临时夜市,同时,完善发展夜间经济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4]。
2.2 中等城市地摊经济政策的特点
2.2.1 自行科学设置经营点,采取自愿原则
据了解,为全面贯彻“两会”关于增加收入、保障民生、通过稳定就业提高人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精神,进一步繁荣兴盛经济,促进居民就业,县城管理执法局计划于近日在城区范围内有序开放地摊经济,合理引导流动商贩、规范管理早点夜市,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在此提醒,本次开放地摊经济不包括各大农贸市场经营户和门店经营户,有意参加的居民可以到县城管局登记备案,以便城管部门科学合理设置经营点[5]。
中等城市在国务院下发的规范性文件基础上,立足于国家方针政策,完善细节,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案细则。
2.2.2 以“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为指导原则,明确责任分工,翔实细则
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防疫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不遗余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