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景物的知己”教学与反思

2021-09-30 14:08王静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知己朱自清景物

王静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帮助学生明确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2.教会学生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屏显:做景物的知己。)

师:今天这堂作文课,请大家先看标题,找到题目中的要点。

生:知己。

师:什么是知己?

生:朋友。

师:所有的朋友都能称为知己吗?

生(齐):不是。

生:要相互非常了解的朋友才能称为知己。

生:志趣相投的朋友才是知己。

师:说得不错!本节课上,我们就要和景物成为知己,既要了解它的外在特征,也要領会它的精神。

二、对比阅读,抓住特征

师:我们先看两段文字,分别是朱自清、林斤澜两位大家描写的春风。请女生朗读第一段文字,男生朗读第二段文字。读完以后,同学们来说一说两段文字中的春风有什么不同。

(屏显:1.“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2.一夜之间,春风来了……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生:第一段文字中的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轻柔温暖的风。

生:第二段文字中的春风能引起飞沙走石,风很大。

生:第二段中的风扑在脸上像针扎,很猛,是狂风。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虽然两位作家都描写了春风,但朱自清写的是南方的春风,林斤澜写的是北方的春风。因为春风所处的区域不同,所以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同学们在描写景物之前一定要先用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三、品析经典,学习方法

师:景物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段会产生不同特征。我们要调动感官去感受景物的特征,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看看朱先生抓住了花的什么特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绘。

(屏显:桃树、杏树、梨树……还眨呀眨的。)

生: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花的种类繁多和色彩的丰富。

生: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写出了花儿的生机勃勃。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文中的确运用了这三种修辞手法。还有其他手法吗?

生:还有想象。作者想象了果树结出果子的丰收画面。

师:真棒!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手法。还有什么?

生:“花里带着甜味儿”,这是闻到了花香。

师:不错,作者还调动了感觉器官,描摹了花的香味。

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看到了花的颜色,也是调动了感官。

生:蜜蜂、蝴蝶也是看到的,作者动用了视觉。

生:作者还动用了听觉,听到了蜜蜂“嗡嗡地闹着”。

师:作者调动了敏锐的感官,通过嗅觉、视觉、听觉,闻到了花香,看到了果树,听到了蜜蜂发出的声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段文字本来是写春花的,为什么又写了蜜蜂、蝴蝶?

生:这是侧面描写。只有花又多又香,才会引来蜜蜂和蝴蝶。

生:只有蜜蜂多了,人才会明显地听到“嗡嗡”声;再加上一个“闹”字,说明蜜蜂很多。

师:蝴蝶、蜜蜂多,说明花很多。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突出了花的多、香、色彩鲜艳。在写作时,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齐):空间顺序。

师:从哪里能看出是空间顺序?

生:文中先写了果树上的花,然后是花下的蜂蝶,最后是地上的野花。

生:这种从上到下的描写顺序,就是空间顺序。

师:同学们,我们描写景物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那么,除了运用空间顺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顺序?

生:时间顺序。我们可以描写景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师:人们往往会把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物写入作品中,就会烙上作者的情感印记。朱自清的《春》写于1933年,当时他留学归来,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好事连连,因此笔下的春焕发着勃勃生机。

生:这是借景抒情。

(屏显:1.春冬之时……良多趣味。2.每至晴初霜旦……“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这是我们刚刚学完的《三峡》中的两段文字,它们抒发了什么不同的情感?

生:第一段文字写的是春冬时节的三峡,景色非常漂亮,绿意盎然。

生:第二段文字写的是秋天的三峡,很寒冷,猿猴鸣叫的声音令人感到凄凉。

师:作者由眼前看到的景色触发了内心的情感,这是触景生情;而朱自清写《春》的时候,是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属于寄情于景。

四、片段训练,比照名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景物描写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练一练。请大家观察屏幕上的“荷花图”,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描写,注意要至少使用其中的两种方法。

(屏显“荷花图”。学生观察,描写。限时5分钟。)

师:哪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荷塘里盛开的荷花宛如姿态优美的小姑娘,亭亭玉立。荷叶撑开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荷花姑娘遮住夏天的烈日。微风吹过,荷花姑娘随风起舞,伞也跟着不住地晃动。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荷花的什么特征?

生:美丽;荷花好像一位美丽的姑娘。

师:他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还运用了想象——想象一阵风吹来,花晃动起来。

师:嗯,写得不错!还有谁来展示一下?

生:荷叶出水很高,硕大的深绿色叶面遮住了整个池塘。荷花镶嵌其中,有的全开,有的半开,有的还是个花骨朵,却香气宜人,引来了蜻蜓,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你来说说这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生:写得很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运用了视觉、嗅觉,还引用了一句诗。

生:还运用了想象,因为画面上原本没有蜻蜓。

师:同学们笔下的荷塘花香扑鼻,生机盎然。那么,我们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月色下的荷塘的。

(屏显: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师:同学们将自己描写的荷花与朱自清笔下的荷花对比一下,说说自己文字的优缺点。

生:朱自清运用了比喻,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我也运用了比喻,圆形的荷叶像一个个圆盘,但舞女的裙似乎更有美感。

生:朱自清写到了花香,相比之下,我觉得我写得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种侧面描写更能凸显花的香气。

……

五、提炼方法,总结课堂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哪些景物描写的方法?

生(齐读板书):生动的修辞,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感官,灵活的角度,恰当的顺序。

师: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描写景物时,我们还要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书写真情。希望同学们都能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景,用慧心感受真情,用妙笔描绘美好,在自己的文章中展现出大自然的精彩!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八(上)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课。为了让学生掌握描摹景物的方法,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聚焦美文,学方法。适当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学时,笔者特意选取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优质美文,让学生通过文本赏析的方式,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

2.聚焦荷花,用方法。课上,笔者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当场观察“荷花图”,抓住荷花的特征,至少运用两种方法进行描写。这是在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展示的习作来看,学生掌握得不错。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荷花的美、香,荷叶的多、生机盎然等特征,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以及调动多重感官、进行侧面描写等技巧。

3.聚焦评改,作比较。在学生互相评改作文之后,笔者出示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片段。学生通过比较,清晰地判断出自己写作中的不足,突破了观察盲区,发现了更优质的用词,开拓了写作思路。

上完本节作文指导课,笔者清晰地认识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阅读和写作经验,为学生寻找、概括写作知识和技巧,但切不可越俎代庖,用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的实践。教师在带领学生模仿范例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开拓创新,以提高写作技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知己朱自清景物
知己
知己
朱自清的较真
高适同路逢知己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我的好知己
那一抹诱人的绿哦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