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群构建和实践

2021-09-30 04:29杜轶君胡春霞邱桂佳方晟周瑾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基础化学课程群

杜轶君 胡春霞 邱桂佳 方晟 周瑾

[摘 要] 基于新高考模式对高中课程、高校招生和专业教育等方面带来的一系列变化,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药学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学生在专业先修知识(化学、生物和物理)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构建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群,发挥整体效应,围绕各课程间的特点和连贯性,提出了基础化学课程群改革的思路和策略,在课程教學方面使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检验,分析建设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高校专业课程群体系构建和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新高考模式;基础化学;课程群

[课题资助项目] 2017年度绍兴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sjg201701);2018年度绍兴市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混合式教学下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有机化学及实验课程中的应用”;2018年度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学研教赛创——六位一体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jg20180516)

[作者简介] 杜轶君(1980—),女,甘肃兰州人,材料学硕士,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础化学研究;周 瑾(1963—),女,浙江绍兴人,护理学学士,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护理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6-0060-05    [收稿日期] 2021-01-25

2014年9月,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这就意味着将全面推行新的高考制度。[1]浙江省作为第一批试点地区,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3+3”方案,即高考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考生可以根据学业基础和兴趣特长,制定生涯规划,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等科目中自主选考3门。最后成绩采用相对可行且公平的赋分制得出。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确定2~3门选考科目和学生3门选考科目之间实行“一门对应即可(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的机制,例如药学专业选考科目为化学、生物和物理,也就是说考生只要选考其中一门,总分达标即可录取。[2]这种招生模式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分类考试,不再是所有专业同一考试题目和评价体系[3]。

通过对1400名浙江省生源本科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高考模式对考生的专业决策和学习动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这说明考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逐步自我认知,并初步规划职业生涯,但同时也存在学生学科失衡等新问题。[5]新高考模式下的生源与以往学生在知识体系、课程基础和专业认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促使大学专业课程体系必须深化教学改革。[6]而课程群建设是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质量和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7,8]课程群建设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课程优化整合为重点,以改革课程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主要内容,以加强课程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与建立课程群评估体系为保障,重新进行构建[9,10 ]。

基础化学课程群作为药学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源泉,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其相关基础课程的改革也是新背景下专业教育改革实施的核心。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群主要包含“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四门课程,承担药学专业课程的前期化学基础,在整个专业处于基石的重要地位。新高考带来新的学情,给课程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分析新高考改革后药学专业的新生源的学业水平情况和教学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提出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群体系的构建思路和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新高考模式下基础化学课程群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我校药学专业2017级和2018级两届新高考模式下招生情况了解,以及对新生源在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调研,发现入学前学生对药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已经有了相对深入的了解,对专业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具体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基本不了解。在真正进入到学习过程中“专业的兴趣”和“课程学习的茫然”之间的矛盾就逐渐凸显出来,具体体现在科目窄化和失衡、基础不牢、参差不齐,知识体系不完整。

(一)基础知识体系不完整

“一门对应即可”的招生模式,依旧存在“不考不学”的情况,使得学生的理科基础知识体系不完整。[ 11 ]药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群所涉及的选考科目是“化学”“生物”和“物理”,学生选考科目组成为“历史+地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地理+生物”等,也就是说三门基础课程仅学一门也可以被录取。这就使得学生可能只具备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本文分别对本校2017级药学专业新生共128人,2018级药学专业新生145人的选考情况进行调研,调查结果见图1。2017级和2018级药学专业学生中,未选考化学的学生分别占15.6%和23.3%;未选考生物的学生分别占19.0%和25.9%;未选考物理的学生分别占43.7%和63.7%。2018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失衡现象和缺失性的现象比2017级学生更明显,这就为大学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课题,亟需通过改革寻找应对策略。

(二)学科基础水平差异显著

根据2014年9月9日印发的《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 12 ]要求,未选考科目需要通过学考,学考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必修部分,选考内容包括必修的发展要求和限定选修部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会按传统高考方式在高二时进行学考,高三专注复习选考科目,“不考不学”的现象依旧普遍。表1是相关科目学考和选考知识点要求的差异,以及在基础化学课程群中相关课程的联系。很多重要的概念都不需要“学考”考生掌握,如反应热、有机物的分类和基本结构、原子结构等,这使得学生相关知识严重碎片化,没有形成初步的系统和科学思维。在后续的大学课程学习中,学生间知识的储备情况、知识接收和掌握程度差异明显凸现出来。

猜你喜欢
新高考模式基础化学课程群
基础医学显微形态学实验课程群的构建及意义张雪莉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软件工程专业编程语言课程群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中学生对历史科目的态度调查
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新高考模式下英语分层走班教学
试论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基础化学》课程调研分析及建设思路
立足教学之本 应对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