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丁丁 黄云 叶建 袁波 陈红
[摘 要]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连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桥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教学,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及思想道德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提出以课程思政目标引领的课程教学,根据课程内容及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案设计,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以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为专业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工程流体力学;思政目标;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 2020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课程思政重点项目“以思政目标引领的工程流体力学与思政教育协同探索”(201003S);2020年度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金课建设资助项目“工程流体力学”
[作者简介] 叶丁丁(1983—),女,河南开封人,工学博士,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中的流动与传输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8-0079-04 [收稿日期] 2021-01-14
一、引言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2020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校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工程流体力学是能源动力类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机械、环境、化工等工科专业的重要大类平台基础课程,是连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重要桥梁。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将德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激发和增强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还可以通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程流体力学的专业课程教学,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及思想道德培养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的有机融合,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大多教学设计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的问题[3]。文章以工程流体力学为例,探索以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以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间的协同。
二、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目标
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能够针对与流动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建立物理与数学模型并求解与分析,能够针对暂时无法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的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研究方案并实施,得出符合工程精度的分析解决方法,为专业课程学习、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及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基础、流体在管路中的流动、势流理论基础、边界层流动基础及气体高速流动基础等。可以看出,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教学不仅内容丰富,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而且与工程实际紧密相关。根据工程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确定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增强民族自信,深植爱国主义情怀;(2)强化工程伦理教育;(3)培养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4)引导学术创新,弘扬科学家精神。
三、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工程流体力学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2]针对工程流体力学的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案设计。本文根据所确定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思政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案设计,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
(一)增强民族自信,深植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介绍流体力学在我国的发展,学生能深刻理解流体力学在科技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深植爱国主义情怀。例如,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带领人民修建的都江堰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北宋时期,我国在运河上修建的真州复闸,是沈括《夢溪笔谈》中记载的一座著名的水运设施,它比欧洲荷兰运河上出现的同类船闸早了300多年。此外,在我国现代的流体力学发展史中,通过国庆70周年阅兵视频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并引出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先生的先进事迹。在新中国成立之际,他毫不犹豫地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他的回国效力,使得我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至少20年[4],引导学生学习钱学森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