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1-09-30 06:39赵鸿忠张璐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9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大学生教育

赵鸿忠 张璐

[摘 要] 社会公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其教育思想源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教育观念形成于现代社会。新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实施社会公德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和引领社会风尚。在深入探讨如何推进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的社会公德教育工作、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和优化社会教育环境等对策和建议,旨在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疆方略及其实践研究”(XJNUBS202014)

[作者简介] 赵鸿忠(1976—),男,新疆乌鲁木齐人,法学博士,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张 璐(198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9-0012-04    [收稿日期] 2021-06-23

社会公德是社会群体之间长期积淀形成的社会交往准则,是存在于一定社会群体间的行为规范。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不仅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了人才储备,而且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使命。对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而且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形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提升,进而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素质和综合修养的全面提高。

一、中国传统的社会公德教育思想溯源

社会的文明和谐,既靠个体独善其身的私德,也离不开群体仁爱和善的公德。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崇尚道德的国家,中国传统的社会公德教育思想从西周制定的“以礼治国”开始,将人们所有的行为規范全部体现在礼制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义利和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学术思想,强调了人们在利益的谋求、分配和获得过程中所应遵从的价值理念。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具有明确的关心和尊重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倡导君子应有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包容心,能够承载天地万物;当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应与他人协调,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尚礼贵和”“厚德载物”成为中国社会公德观念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社会公德教育观

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社会公德的教育与引导,将马克思主义的公德培育思想与中国国情相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公德教育观。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社会公德教育观,确立了我国公民的基本社会公德内容。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提出了“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今,面向未来”的社会公德教育观,对于全民思想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1](P360-370)。江泽民同志对“德治”思想进行了论述,阐释了社会治理要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德治可以通过社会成员的思想和道德,利用说服和劝导的手段来促进其觉悟的提升,在两者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使其社会效用发挥到最大”[2] (P26-27)。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社会公德教育方面提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3]。更强调了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引导,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4]。他强调,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同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并且是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要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他人与奉献中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与获得感。

三、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大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对于衡量社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不仅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能够构建文明和谐校园和引领社会风尚,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心与责任感。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他的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不仅在于个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其对社会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马克思主义主张人人自由全面发展,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是指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传授基本的公德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情感和行为能力。在丰富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要通过社会公德的规范来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为新时代大学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抱负提供了圆梦的舞台,也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锤炼自身道德品质,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自觉担负起新时代大学生所应承载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对党和社会有贡献、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有利于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之歌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