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敏燕 何粟华 宋星光 林丽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实现大步提高,对工业化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纺织品作为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重视。因此,想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就必须重视纺织品的检测能力。纤维成分检测作为纺织品检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是服装标识的主要内容,是纺织品贸易中的重要条款和反欺诈的重要判断指标。纤维成分含量涉及纺织品的重要属性,对纺织品的理化和服用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3]。
氨纶纤维属于聚氨酯类结构,具有高延伸性、低弹性模量和高弹性回复率等特征。氨纶的伸长率高达400%~800%,可使服装柔软贴身、舒适美观,保持悬垂性、保形性和时尚性,在纺织品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多用于紧身衣、游泳衣、运动衣、护身带、纸尿裤、袜子及航天飞行服等。在纺织品中氨纶通常以裸丝、包芯纱、包覆纱、合捻纱4种形式存在,实际中多以包芯纱为主,且在纤维成分含量中占比往往较少,含量一般在2%~10%[4-6]。
在检测过程中,当纺织品的氨纶纤维在含量较少、弹性不明显的样品中,常常发生漏检现象,这会导致客户损失及影响检验机构的权威。因而有必要对容易漏检氨纶纤维的面料进行分析,查找漏检原因,尽量减少漏检氨纶现象发生,提高纤维成分检验准确性。
该面料具有柔软、透气、贴身、舒适等服用性能,在服装面料中应用广泛[7]。氨纶的添加量会直接影响织物的保暖性和透气性[8],有的厂家在棉或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中添加极少量氨纶,采取间隔纱线添加氨纶包芯丝形式,有的甚至间隔数十根以上,这给检验员定性带来极大挑战。当检验人员定性样品较多、时间比较紧迫时,退捻纱线根数不够,很容易因为氨纶间隔太多根导致漏检。
因此,在定性过程中,要求检验员手动连续退捻8根纱线以上,减少漏检现象。同时还必须结合化学溶解法进行样品试溶,该样品试溶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温盐酸方法。将样品置于70℃、20%盐酸溶液中,静置15min后,由于高温盐酸能将棉/锦纶/再生纤维素纤维溶解,倒出后在滤网流动的清水中搓洗干净,认真观察是否有剩余纤维。如图1所示,当样品中存在氨纶时,不管氨纶量多少都能比较直观地被发现[9]。
图1 棉氨面料试溶搓洗过程图
聚酯纤维/氨纶梭织面料工艺都有一个高温预定形过程[10],该工艺对氨纶弹性等有一定影响,有的样品氨纶会偏细,或者弹性差易断,仅凭肉眼观察很容易忽略。或者有的厂家为了满足防风防水等性能添加涂层,该面料因为涂层的弹性,也可能导致氨纶漏检。
此种样品定性需要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及化学溶解法,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最好采用锋利剪子剪小面积样品置于载玻片上,仔细捣散,用显微镜观察整根样品的纵向纤维结构,观察是否有骨形或者粗圆形氨纶存在,或者对样品有怀疑时可滴加一滴浓硝酸溶液,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膨胀纤维并逐步溶解现象。
必要情况下也需要进一步结合样品化学溶解定量法来确定氨纶存在,一般可用80%硫酸溶解,通过数据计算得出样品溶解前后质量变化,以确定是否有氨纶的存在[11],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没有涂层或者整理剂的面料;对于涂层面料应采用碱性甲醇试溶法,在70℃静置15min条件下将聚酯纤维溶解去除,确定是否有氨纶存在。
色织格子布面料常作为衬衫面料,因其条纹或格子外形迷人,深受广大消费者追捧[12]。此类样品的氨纶常单独仅存在于某根色纱中,因色纱有循环且间距较大,氨纶含量较少(1%以下),检验员容易因为面料的颜色、氨纶间隔太远、面料没有弹性等原因导致漏检。
该面料除了显微镜观察法外,在拿到样品时还应该用肉眼认真观察面料,看面料是否有褶皱,氨纶具有弹性可能会造成面料不平整而产生褶皱,这种样品非常需要注意,将褶皱处纤维找出进行纱线退捻以确定是否有氨纶存在。
有必要时可以将面料进行褪色观察,或手动扯布边纱线,若有氨纶存在,如图2所示,扯动布边纱线后很容易扯出氨纶丝。
图2 间隔多根纱线含氨纶的格子布面料
弹力牛仔布穿着舒适,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其面料按照延伸方向分为纬弹、经弹和双弹牛仔,但因经纬双弹所需工艺复杂,织造难度大,市场上主要是以纬弹牛仔为主[13-14]。
正由于氨纶一般只存在于纬纱方向,检验员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没有过分关注经向纱支,一个方向的牛仔布氨纶含量一般1%~1.5%;两个方向最多可达到5%~6%,漏检将造成氨纶含量偏差超出误差范围。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要打破固定思维模式,应该认真细致检查两方向的纱支,切不可心存侥幸。
弹性针织毛衫面料相比于普通毛衫面料更加挺括,活动性更强,越来越受市场追捧[15]。但弹性针织毛衫面料中氨纶大部分以包芯形式存在纱线中,由于面料中羊毛纱线较粗,极易造成氨纶漏检。比如绵羊毛/锦纶/腈纶/氨纶的样品,如不注意,去除掉绵羊毛和锦纶后,容易将氨纶与腈纶一起完全溶解。
这种在需要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同时,相关检验人员还需要养成检查试后样的习惯,当化学溶解法去除毛纤维后纱支变细,此时试后样只要稍微留心,即可发现里面的氨纶,所以检验人员整个试验过程也应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将差错减小至最低。
有的厂家为了使面料更加光滑柔软, 经常会对面料进行一系列试剂整理,造成面料中原本存在的氨纶受损,呈断截形式存在,检验员定性过程中常用的手动退捻或者拉扯都难以拆出氨纶,但是最终报出结果此种氨纶也需要标注出来,不然会造成结果的争议。
这需要按以上第二点采取的方式将纤维整根置于显微镜下认真观察是否有呈断截的氨纶,该氨纶由于受损,在显微镜下其纵向形态有点不同于正常氨纶形态,可借助浓硝酸溶液进行进一步验证。
纺织品中成分含量检验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又比较细致的工作,纤维定性作为检验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定性的错误往往造成最终结果的误差。而作为功能纤维,氨纶不管量多少都需要出具具体值[16],漏检将导致样品标签有误,引起反馈和损失。笔者通过总结试验过程中常见氨纶易漏检的样品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分享,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从事纤维成分检验人员有所帮助,减少氨纶漏检率,提高检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