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龙梆企
●边境马拉松(赛事组委会供图)
去年11月云南省回顾“十三五”的专题发布会,晒出了一份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令人振奋。这期我们回顾“十三五”期间云南在体育事业方面的发展成就,就这份“成绩单”的内容,做进一步阐释。
“十三五”期间,是云南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在示范区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融合、双促进”中,云南体育工作通过助力脱贫,为示范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体育彩票本是一项“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公益事业,而云南体彩便是云南体育部门助力脱贫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云南体彩工作成绩突出,销售额稳居西部前茅、全国前十。2016—2020年,累计销售418.65亿元,筹集公益金114.01亿元,为全省社会事业发展,服务脱贫攻坚大局作出重要贡献。
云南体彩助力脱贫的方式,除了以每年20%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用于支持云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外,还以捐赠助学、改善公共设施、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式助力扶贫工作,切实支持了云南省脱贫攻坚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
例如,2018年4月19日,云南体彩中心向昭通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捐赠电脑15台,总价值62700元,并组织职工向双河乡半河苗圃希望小学捐助学习用品。
据了解,云南体彩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先后投入297.15万元物资、捐赠价值166.94万元体育器材,帮助当地建设体育文化广场,建设养牛场和酿酒厂等,为贫困村户探索出一条具有造血功能的产业帮扶之路,发挥了体彩公益金的公益属性。
2020年7月,省体育局再次在双河乡举行了“中国体育彩票·爱心屋”捐赠活动,双河乡相关领导代表双河乡接受了27.9万元的捐款,他们回赠的“情系贫困扶真贫、真心帮扶暖民心”感谢锦旗,也是对体彩扶贫最大的肯定。
2019年,由于云南体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省2019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奖。
同时,包括云南在内的全国多个省市持续面向贫困大学生开展助学的“体彩·新长城”助学活动,帮助更多贫困学生圆梦大学。
2018年开始,云南省开展“体育冠军校园行 青春扶志我当先”体育公益扶志活动,由省内各级各类体育冠军组建的宣讲团先后走进全省16个州市贫困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通过冠军演讲、学生互动、公益活动等形式,与广大青少年近距离接触,云南体彩全力支持此项活动,并为学校捐赠体育器材等物资。
除了体彩工作外,体育部门助力脱贫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其中比较具有特色的是在贫困地区开发体育旅游项目。长效的脱贫,离不开产业扶持,而体育活动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云南的“十三五”期间为脱贫攻坚贡献显著。
每年12月在怒江州举办的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国际公开赛,就是云南各类助力脱贫的“体育+旅游”赛事之一,也是“十三五”期间省体育局着力打造的“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国际品牌赛事。
怒江流域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有国内外水上运动团队和世界冠军慕名来此训练。近年来怒江州利用这一天然优势,举办皮划艇赛事,打响怒江这张“世界顶级野水竞速胜地”名片,成为怒江州体育产业及文化、旅游、经贸、地产、国际交流等各行各业腾飞的助推器。
“体育扶贫的价值被低估”,有观察者认为,云南“十三五”期间,“除了各地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体旅融合的各项创新性的赛事,体育和教育融合发展对民族地区的扶贫贡献也不容忽略”。
●德宏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运动德宏 供图)
●德宏少数民族体育活动(运动德宏 供图)
“十三五”期间,云南示范区建设成绩的一个重要硕果,就是云南体育工作中的全民健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8月在一次体育工作的谈话中就明确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显然离不开对各族群众身体的“建设”。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体育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建设“体育强国”的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力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在强健各族人民身体素质这个系统工程中,从基础设施抓起,补齐短板,为示范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央视2020年拍摄播出的系列体育纪录片《温暖有光放映队》,第一集拍摄点在腾冲界头镇。从高黎贡山起源的龙川江穿过坝子,河岸是乡村马拉松42.195公里的标准赛道和骑行赛道。据影片介绍,在腾冲最近几年还建有篮球场438个、健身路径431套。
腾冲体育的新面貌是云南体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些体育休闲运动的场地是省体育局实施的“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一部分。2000年以来,省体育局为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实施了这个计划每年扶持1个亿资金的项目。项目从“十二五”期间持续至今,经过“十三五”期间的冲刺,全民健身的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被补齐。
从全省看,“十三五”期间建成健身步道3110公里、室外健身器材14035套、大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242个,另外冰雪运动从无到有,场地建成9个、在建1个。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一直是“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重点扶持对象,对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的成绩提升显著,其场地设施覆盖率分别从65.8%、60.5%和71.4%,上升到100%、75.73%和95.35%。
“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光建场地还不够,还要提高场地使用率,使这些场地真正服务于全民健身,这就需要另外一些东西,比如活动或者赛事的组织、体育文化的挖掘、传播,以及运动氛围营造等各种各样的工作。
为此,省体育局在全省推动“七彩云南全民健身活动示范工程”建设,以做体育活动为主,通过活动带动运动氛围。其“起点”是“全民健身日”,“载体”是贯穿全年的比较接地气、深受群众喜欢的大大小小的“七彩云南全民健身运动会”(大多是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活动),“引领”是“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等重要赛会,而以云南希望马拉松、云南乐走、冰雪活动等赛事活动品牌为“支撑”,以不断推进的特色品牌活动(赛事)的创建为“基础”。
再以《温暖有光放映队》为例,央视记者们抵达界头镇时,路边田野里的一群人正在搞“乡村运动会”,比赛节目有挑担子、遛猪、掰手腕等。当地人解释说,这个是“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支持的乡村运动会,当地更大赛事则有腾冲国际马拉松、格兰芬多自行车赛,还有花海骑行、美丽乡村马拉松等。
云南2014年引进的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和前文提到的怒江皮划艇野水世界杯赛等7个赛事,是省体育局重点打造的“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国际品牌赛事。“格兰芬多”概念源自意大利,意为“漫长的距离”和“伟大的坚持”,是超长距离自行车赛的代名词,每年都会在云南不同的地方举办,云南丰富多样的地形、生态,以及民族文化正是举办赛事的优势。
举办赛事,能不能把更多民众吸引到健身这个健康生活方式上?
腾冲马拉松运动员杨定宏在节目里为腾冲体育事业发展现身说法。他在2019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事上以2小时13分左右的成绩夺冠。杨定宏解释说,转机跟家乡体育赛事的发展有关,“近几年来腾冲引进了很多高规格的赛事,把这里的运动氛围也带起来了。现在跑一段就能遇到很多跑友,跟他们打招呼,给他们鼓鼓劲啊,感觉自己也很有动力。所以就一直坚持下来”。
体育基础设施和赛事的发展,也使业余爱好者直接被带“跑”起来。“原本我没有跑步习惯,村子里一下雨都是泥泞,走出家门都困难。近年来,出门就是整洁的柏油路,到处都是健身设施和健身路径。”当地“跑友”杨成亮说,“奔跑在彩色沥青路面上,头顶是巍峨雄壮的高黎贡山,脚下是奔腾不息的龙川江水,沿途有万亩花海、河道古桥,每天跑完10公里,心中满满都是幸福感!”
据省体育局统计,每年举办县级及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超过1400场(次),年均超过2000万人次参与健身活动,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从“十二五”末的31.5%上升到36.01%,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人数达2212.3万人。
在推动赛事发展,带动体育活动氛围方面,体育社团、社会组织的作用也不容忽略。云南“十三五”全民健身人数的增长,与社会组织的增长有关。据统计,这五年间,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从0.22个增加到0.74个,而老年体协更是从城市到乡村,尤其有群众基础。“全省100%的县(区、市)、89%的乡镇(街道)、76%的行政村(社区)成立了老体协组织,12个州市、71个县(区、市)建有老年体育活动中心,连续3年承办全国老年人广场舞大赛,各级老体协举办综合和单项赛事4723届次。”
场地有了,活动有了,组织活动的团体也有了,健身的效果如何?省体育局的报告说,“十三五”期间,“国民体质测定合格率由89.1%提升到89.8%”。这个数字每一点的进步,都不容易,云南各民族正在一点点变“强”,云南“体育强省”、中国“体育强国”的蓝图能否实现,这个数据是实实在在的标准。
2019年1月颁布的《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在第四条中提到,示范区建设应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根据这个条例,示范区建设中的体育工作还有一份很重要的“成绩单”需要“晒”。
●2019亚洲短道速滑(况利飞 摄)
● 德宏群众体育骑行(德宏州教育体育局 供图)
体育运动作为人类广义上的文化活动,与其他文化活动比较大的区别是有极强的互动性。这一点使得体育活动、赛事有着天然的社会性、普世性、国际性,天然带着文化交流、社会交往的基因。因此,体育活动也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手段,而体育赛事上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文化、体育精神的共享,不仅有利于“创造”共居、共学、共乐的社会环境,而且有助于“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平等、团结、拼搏、奋进”,以及“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都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必要组成部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示范区建设的主线,云南体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和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在落实“体育强国”“全民健身”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实践中,必定在文化、社会、认同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曼赛囡是勐腊县勐满镇的一个村委会,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发展迅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也取得卓越成绩。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岩旺因此获得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表彰,并受邀出席70周年国庆庆祝大会观礼。这个村子有傣、布朗、哈尼三个民族,另外附近农场还有汉族。这里的体育运动丰富多样,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陀螺,也有新近传入但深受中老年群众喜爱的地掷球、地门球、气排球,另外还有篮球、足球。
“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推动,使这里的运动场地基本齐备,受众最多的气排球,运动场地(篮球与之共享)实现9个村小组全覆盖,且新近又建成了遮风挡雨的铁皮大棚。陀螺也比较受年轻人喜爱,超过一半的村小组建有活动场。
“曼赛囡村委会9个小组,每个小组建有一个由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分管的老年协会。”岩旺介绍说,“年满55岁自动加入老年协会,而老年协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安排文体活动,尤其几乎每天晚上要进行的体育活动。”
据了解,老年协会有着很严格的考勤制度,不参加集体活动基本等于“旷工”。体育赛事无穷无尽,加上村委会一年举办一次,镇、县、州各级也有年度相应的赛事,所以,“人人参与文体活动,确实做到了”。
频繁的体育活动,除了让曼赛囡在全州扬名——因为打得好,还切实提高了全民的身体素质——更有意思的是,它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民族团结进步。
现在的曼赛囡是两个村合并而成,2004年并村时因为一些实际的利益,村民和村子之间发生过矛盾。“这些矛盾都化解了,而原因就是体育交流。”因为大大小小的赛事,村民之间、民族之间交往机会增多,交流越来越深入,而最后文化和心理认同进一步交融。于是,在体育之外,他们发生更多互动,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
岩旺举了一个例子。当地因为气候原因,冬季作物比较丰富,有些傣族村子尤其擅长种西瓜。技术方面哈尼族起初不如傣族,所以傣族出技术、出本钱,哈尼族出土地,他们互相合作,种得很成功,哈尼族的种植技术也发展了起来。
岩旺说,体育促进了团结,而年轻人也因为体育等娱乐生活的丰富,极少出去,所以,农产业一直没有承包给外来者。体育事业的繁荣也促进了“乡村振兴”。对云南体育如何促进示范区建设的议题来说,曼赛囡的个案无疑是一个生动的注脚与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