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马喜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学习党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了解自身,总结成败的必修课,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爱党爱国、凝聚力量的必然诉求。当前,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边疆民族地区,云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工作史,全面认识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史,传承示范基因、赓续示范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做好先行示范。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践行史,就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开始走上了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先后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不断挫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自此开启了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解放的伟大历史征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中共二大的纲领中提出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共同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寻求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政治主张。红军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赢得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创造了刘伯承、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民族团结历史佳话。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地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开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征求各少数民族代表意见后,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写入了《共同纲领》,成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彻底消除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毛泽东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号召下,党和国家先后派出访问团、民族贸易队、医疗卫生队等,到民族地区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困难;还组织由边疆少数民族人士组成的参观团、国庆观礼团,到北京、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参观。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大幅度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家从区、片、线、点四个层级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和帮扶力度,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独龙族、基诺族等民族实现了“一跃跨千年”的历史飞跃。
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历史飞跃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内部各家庭成员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在当前全党全国上下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边疆民族地区而言,不仅要全面、系统、深入地对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历史飞跃的历史进行学习教育,还要专门、专项、专业地对党带领各族群众推翻剥削和压迫,带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开展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对于党的理论与政策的传播,云南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就在云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26年11月,中共在云南建立了特别支部。1927年3月1日,在特别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王德三任第一任书记。12月底,中共云南临委组织了“少数民族问题(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史上第一个研究和领导少数民族的机构。王德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党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云南小民族问题的简略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不仅对云南的民族问题向党中央做了概述性的总结,而且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和“打破民族的仇视和界限,一致地团结起来”,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系统了解提供了极为翔实的资料,也使党中央开始意识到云南民族工作的重要性。1930年3月20日,在中共中央给云南省委的指示信中明确指出,“云南的少数民族运动比全国各省都重要”,充分肯定了云南民族工作在全国的地位和作用。此后,云南地方党组织就民族问题与党中央一致保持着持久且绵密的交流,对党中央开始重新思考并调整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路和政策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建立国内各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敌入侵。这一时期,国情复杂严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开始长征。红军长征期间,经过的大多都是民族地区,这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直接与少数民族有了深层次互动,也使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1935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云南威信县召开了扎西会议,改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1936年1月和2月,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先后公布了《川滇黔革命根据地纲领》和《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行动纲领》,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建立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这对整个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凝聚,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巩固革命根据地,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动员各族人民参加和支援人民解放战争,1949年8月1日,中共滇西工委(滇西)人民自卫军发布《告滇西少数民族同胞书》,这是地下党组织和武装力量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了解放区根据地以后公开发布的第一份宣传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文件。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年,党中央邀请各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周年典礼。北京之行给了西南各少数民族代表深刻的震撼,这些代表回来之后,就以签字立碑的形式来表达跟党走的决心。1951年元旦,中共宁洱地委举行了各民族的“盟誓”仪式,按照佤族的风俗习惯举行了剽牛,在宁洱地委领导和各少数民族代表的见证下,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牢牢屹立在了中国西南边疆大地之上。在当时很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还对党和党的民族政策存在疑惑和顾虑的时候,云南各族人民率先向全国人民昭示了拥护党、爱戴党、决心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中国民族团结事业立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发展要求。六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与国家民委的战略合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并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规划(2016-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努力下,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绩斐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取得长足发展,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进行再把脉、再部署、再动员,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立足“十四五”开局,在当前党史学习教育的大背景下,云南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传承示范根脉、赓续示范基因为目标,以民族团结进步“四观”教育为抓手,深入学习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做出创新示范。从实践路径上来讲:
首先,要着力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使各族人民群众正确认识、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其次,要强化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认识和把握。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并掌握各民族在历史上经过不断的迁徙流动,通婚融合,早已自发形成了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容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深入学习并了解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实现翻身解放,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实现了从历史上自在的交往交流交融到自发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而凝结为不可分割统一整体。
最后,要增强各族人民特别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史的学习教育。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对党的民族工作史进行重点学习,深入、系统、全面地挖掘整理云南这一时期在民族团结进步上的创建史,并在全省上下开展广泛的学习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和各族群众对云南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历史节点中所做的率先示范和突出贡献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对云南能够作为示范区的创建历史、创建事迹、创建人物、创建方式、创建路径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创新路径方法,更好地发挥云南作为示范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创新引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