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国 王延平 黄玉鑫
摘 要:為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再度前移,遏制煤矿安全生产风险与事故隐患的发生,强化对煤矿生产一线的安全管理,提出煤矿“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将煤矿安全生产一线最为重要的六个管理岗位进行“捆绑式”管理。概述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提出煤矿目前存在安全管理关口不够前沿,监察监管“宽松软”,一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风险意识薄弱,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从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与事故隐患、营造良好的煤矿生产环境及煤矿安全生产稳步发展三方面论证了该管理机制建设的必要性,以抓基础、抓基层、抓现场、抓落实为目标;明确了煤矿“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中六个一线岗位日常管理的具体内容,构建了六岗协同处理机制,并通过建立“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以月度量化考评方式对六个岗位工作成果进行考核,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通过该机制的建立全面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从而保障煤矿高效稳步发展。
关键词:六位一体;安全管理;考核系统;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X 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1)05-0595-07
Research on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ix positions”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Coal Mine
Supervision and Supervision Posts
YAN Zhenguo1,2,WANG Yanping1,HUANG Yuxin1
(1.College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2.Innovation Center of Intelligent Mining Technology in Coal Mine,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Huangling 727307,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ove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gate forward again, curb the occurrence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risks and hidden acci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front line of coal production,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ix positions”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coal mine is proposed, which bundl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six most important management positions on the front line of coal mine safety.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status quo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pointed out that coal mines currently hav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cutting-edge safety management gates, the “relaxed and soft” supervision, the low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front-line management personnel, the weak risk awareness, and the incomplete safety management mechanism in coal min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demonstrated from three aspects: containing the risks and hidden dangers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creating a good coal min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By strengthening the foundation, improving the grassroots level, supervising the work site and carrying out the implementation,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the six first-line positions in the coal min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ix positions was clarified so as to build a six-post collaborative processing mechanism, and assess the work results of the six posts in a monthly quantified evaluation methodso as to mobilize work enthusias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mechanism, the level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d, and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further improved, thus ensuring the efficient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coal mines.
Key words: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six positions;safety management;assessment system;safety production risk;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0 引言
在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一直为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1-2]。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迅速,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取得较大突破[3-4]。据国家安全监察局最新统计显示,我国2019年煤矿企业共发生170起事故、死亡人数达到316人,同比去年死亡人数减少17人,百万吨死亡率0.083,同比去年下降10.8%,连续3年零1个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国家统计局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19年原煤产量达到37.5亿吨,较去年而言增长4.2%,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取得“一增四降”的好成绩,即在煤矿产量净增长1.8倍的情况下,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四项指标的降幅均在95%以上[5-6]。但随着我国百万吨死亡率的逐渐降低,继续减少百万吨死亡率也愈加的困难,煤矿安全管理机制还需继续不断完善[7]。
近些年,通过大量煤炭学者的不断研究及一线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形势已明显趋于好转,这些成绩均体现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科学性、有效性[8-9]。张俭让[10]等针对安全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采用任何终端均可进行信息化管理。黄玉鑫[11]等基于Apriori算法构建了基于数据挖掘的煤矿双重预防信息系统,实现了对煤矿事故隐患的深度挖掘分析。张文杰[12]等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法规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矿工生命安全为核心等基本发展思路。王燕杰[13]从煤矿安全管理中7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上述研究均对煤矿安全管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仍存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关口滞后,煤矿安全生产风险与事故隐患整改效率较低等问题。
现阶段,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整体表现出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特点[14-16],但即便如此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依然屡禁不止,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安全管理关口不够前沿,监察监管“宽松软”,一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风险意识薄弱,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为强化对煤矿生产一线的安全管理,提出煤矿“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研究,通过对煤矿安全生产一线最为重要的六个管理岗位进行“捆绑式”管理,实现对管理关口的再度前移,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调动一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以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稳步运行。
1 “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构想
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影响安全生产因素较多[17],但寻其根源主要是部分煤矿生产一线存在监察监管松懈,一线作业人员对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力度有限,往往出现部分制度落实层层削弱,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因此严格落实对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及作业流程的监察监管至关重要,负责对一线作业监察监管的主要岗位有安监员、瓦检员、质量验收员、技术员、跟班副队长、班组长,即“六位”。该六个岗位均是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安全管理的最前沿,对安全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往往由于一个岗位疏忽即会引发一系列链式效应产生从而引起多方面的安全问题,如煤矿生产过程中对“一通三防”专业的管理便是如此,若矿井通风出现异常,会导致工作面瓦斯浓度、巷道内煤尘及煤火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值涌现,从而对煤矿日常的安全生产有着一定消极作用。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各一线专业作业人员进行“捆绑一体式”管理,即“一体”,将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从源头扼制,通过“捆绑一体式”管理不断提升六个岗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现场操作规范,加强现场安全确认,保证现场安全生产。通过对“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高效实施,提升煤矿一线作业人员规矩上班、规范作业的日常行为,从而使得煤矿安全生产得以稳步有序推进。“六位一体”管理机制结构图如图1所示。
2 实施“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必要性
煤矿“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构建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必要条件,可有效遏制生产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为一线作业人员营造较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稳步进行。
2.1 有效遏制安全生产风险与事故隐患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18-19],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促使我国煤炭行业在安全生产事故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从传统事故发生后被动治理向现今事故发生前主动预防转变。事故防范措施虽在不断完善但一线作业场所仍然存在风险管控不到位、事故隐患排查不彻底等问题从而导致零敲碎打的伤亡事故频发,而“六位一體”管理机制则可起到对一线作业人员及作业场所的有力把控,通过六个岗位协同监管排查切实解决生产一线作业人员“认不清、查不清、管不住”的问题,加大对生产一线场所风险源与事故隐患的管理管控,实现将风险控制在事故隐患形成之前,将事故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进而有效遏制安全生产风险与事故隐患。
2.2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矿井工作环境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20],作业地点条件恶劣,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生产环节多,开采过程中存在粉尘、顶板、水以及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等灾害威胁着作业人员,譬如顶板事故是事故率最高的事故类型,大多数顶板事故的发生均是由于一线作业人员违规操作导致,因此强化一线作业人员的遵规和自我保护意识至关重要。“六位一体”安全管理机制通过加强对六个岗位的专业素质教育,使其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对一线生产作业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把控和质量验收,从而为矿井一线作业人员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2.3 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稳步进行
保障一线生产作业的安全、规范是煤矿安全生产有序推进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六个一线管理岗位的“捆绑一体式”管理,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无死角的严格管控;通过严格把关一线生产各专业作业质量以及强化风险辨识和事故隐患排查的管理管控,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稳步进行。
3 “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建设
3.1 建设目标
“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的建设将安全生产管理的关口前移,不断强化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突出抓基础、抓基层、抓现场、抓落实,及时发现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事故隐患,杜绝一线作业人员个人“三违”行为,杜绝因个人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杜绝零敲碎打事故发生,营造一个安全舒心的作业环境,全面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3.2 建设内容
“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包含了对六个岗位的相关责任分工以及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作业标准,具体如下。
安监员,需按照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对矿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监督检查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严禁空岗漏面,严禁采掘工作面或系统安监员兼职重点工程或一人带两面。井下安监员必须对所管辖区域的施工现场和重点环节监督到位,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定期安全检查和专业检查查出问题的督促落实整改工作以及协助制定、修改临时性危险作业的安全措施,参加事故调查、分析、处理,提出防范措施并负责所监管区域事故和“三违”情况的登计和上报。坚持八小时值班制度,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现场对手交接班和开工前安全确认制度。
瓦检员,严格执行上、下班点名制度、手对手交接班制度及开工前安全确认,杜绝弄虚做假、空班漏检现象,入井前随身携带瓦斯检查工具齐全,首先对领用仪器进行详细检查。进入井下后,需利用矿井中的新鲜风流清洗相关仪器气室,并对仪器进行校对;进入工作面时,首先需保证工作面通风系统运行稳定正常,对工作面的气体进行检查;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工作地点放炮时瓦检员和放炮员、班组长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检查完毕后,要及时上报相关的检查数据,并向通防队汇报。严禁采掘工作面或系统瓦检员兼职重点工程或一人带两面。
质量验收员,认真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和队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熟知验收项目、验收标准,包括工作面文明卫生。严格按标准对当班工程质量进行验收,对各种检测数据要认真记录、及时整理,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应及时安排整改,并做好复查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严格执行现场对手交接班和开工前安全确认制度,交接班时对现场安全状况、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现场材料、工具、设备的使用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要交待清楚。熟知作业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严格执行到位。
工程技术人员,需遵循《技术员岗位责任制》,对各自的工作认真负责。强化落实职工培训学习;对现场地质构造及其他异常情况进行采集和分析并严格进行督查,采、掘后及时认真编制总结。针对井下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及施工工艺的变化,及时完善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与修改作业规程,施工图纸的绘制。配合队长编制井下各施工地点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并及时检查现场工程施工质量,落实相关制度标准的执行情况。积极开展技术小改革,解决生产过程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高效改革。收集工作中的各种变化资料,并进行分析建档。
班组长对本班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严格按照煤矿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和指挥生产,检查作业地点的安全情况,及时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切忌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严格检查井下各作业质量。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正常进行。熟知作业区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严格执行到位。要依靠班组集体力量,发扬互助精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安全隐患。负责本班人员的管理考核,认真搞好职工考勤、记分和按劳分配,做到办事公道,合理分配,不徇私情。狠抓“三违”,对“三违”现象及时制止,对本班组“三违”人员做好教育帮助工作。
跟班副队长,主要负责本班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本班各个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落实到个人,领导并督促全班人员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和矿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班前班后会,严格执行“不安全不生产”原则。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检查标准进行动态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组织本班人员在交接班过程中认真做好交接工作。熟悉本工作面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若发现紧急情况,按照紧急预案撤离相关工作人员。当班发生的事故在升井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追查,查清事故原因,接受教训,采取防范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
3.3 考核系统建立
针对“六位”在日常工作中的表现,需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对其进行奖惩,且将考核指标均与评优等挂钩,调动“六位”在工作岗位当中的积极性,考核机制架构图如图2所示。主要从统一负责,分专业管理,实行“捆綁式”考核、突出主题,规范流程,细化考核内容、实行“3+1”考核模式三方面建立考核机制,具体如下。
1)统一负责,分专业管理,实行“捆绑式”考核。由矿领导对“六位一体”管理考核工作总体负责,并将相关责任分管至不同科室,具体业务由分管科室负责。对“六位一体”的考核采取硬性指标、刚性考核的方式,并对分管业务科室和区队进行同步奖惩,并在系统中建立考核人员配置子系统如图3所示。
2)突出主题,规范流程,细化考核内容。各相关部室要按照分工,统计人员进行造册,如“六位一体”人员发生变化,及时修改花名册。并结合矿井实际和专业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六位一体”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培训方式,制定操作性强的考核细则及精细管理的具体要求,工作流程清晰、标准明确,对制止“三违”、排查隐患、治理隐患、消除隐患等明确各自责任,通过细化考核,来强化六个岗位的责任心,并以此建立系统考核表如图4所示,从而明确考核细则。
3)實行“3+1”考核模式。根据“六位”各自岗
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考核责任主体均为所在部室或区队,分管部室负责指导、督促和抽查。“3”是区队日常考核得分、安监部考核得分和相应部室及领导干部抽查得分汇总得分;“1”是所有“六位一体”考核结果集中统一负责。对六个岗位管理实行月度百分制考核,将当月考核成绩与工资奖励挂钩。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如下表所示,达到90分以上即为优良,70分到90分之间为合格,70以下为不合格。达到优良的,当月绩效工资上浮10%;特别优秀的,上浮15%。被评为合格的,不奖不罚;被评为不合格的,当月绩效工资下浮10%;特别差的,下浮15%。连续三次考核仍不合格者,调离工作岗位,并建立考核汇总表以供领导进行查阅和科室进行汇总,考核汇总表如图5所示。
4 结论
1)通过分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特点,总结得出目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依旧存在安全管理关口不够前沿,监察监管“宽松软”,一线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风险意识薄弱,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2)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构建针对煤矿生产一线的“六位一体”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强化现阶段煤矿的管理体制,论证该系统建立具有一定必要性。
3)明确其建立目的、内容及考核机制,该体系的建立强化了对一线作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杜绝零敲碎打的事故发生,为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煤矿安全、科学、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宿国瑞,贾宝山,王鹏,等.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煤矿安全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1,31(06):64-69.
[2]王飞,李耀,刘轶群.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新增要素运行效果分析[J].煤炭工程,2021,53(05):187-192.
[3]李红霞,张嘉琦,陈磊,等.基于AHP-DEMATEL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评估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1,41(04):118-123.
[4]胡霞,钟文杰,程静静.基于AHP和熵权法的煤矿安全态势评价模型[J].煤矿安全,2021,52(02):248-252.
[5]2019年中国煤炭行业重要数据速览[EB/OL].http://www.sdhhjt.com/index.php?c=content&a=show&id=1432,2020-01-21/2020-02-28.
[6]杨洋,张文博,左晨曦,等.基于“人-机-环-管”理论的数字化煤矿安全管理研究演化分析[J].煤矿安全,2021,52(02):239-243+247.
[7]任大伟,徐小华,梁亚敏,等.煤矿井下作业疲劳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煤矿安全,2019,50(03):231-234.
[8]CHEN X,QIAO W G.Reform,application and challenges of utilizing big data in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research[J].IOP Conference Series: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1,671(01):012039.
[9]张育磊,张楠.万峰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及管控研究[J].煤炭工程,2019,51(06):169-172.
[10]张俭让,黄玉鑫,闫振国,等.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9,45(12):81-85.
[11]黄玉鑫,闫振国,范京道,等.基于Apriori算法的煤矿双重预防信息系统[J].工矿自动化,2020,46(10):92-98+118.
[12]张文杰,黄体伟.我国煤矿安全法规体系的现状及展望[J].煤矿安全,2020,51(10):10-17.
[13]王燕杰.关于对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思考[J].煤炭技术,2020,39(12):185-186.
[14]吴开兴,张亚静,张明.行为安全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与评价系统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7,48(01):218-220.
[15]HUANG L,WU C,WANG B.Challenges,opportunities and paradigm of applying big data to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31(10):592-599.
[16]邹涛,肖兴志,李沙沙.煤矿安全规制对煤炭行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0):85-99.
[17]马向荣,黑晓伟,何超.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优化探讨[J].煤炭工程,2019,51(S2):177-180.
[18]高晓旭,申阳阳,门鸿.煤矿双重预防机制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9,47(05):156-161.
[19]张俭让,黄玉鑫,闫振国,等.煤矿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J].工矿自动化,2019,45(11):55-58+80.
[20]景国勋,任营营,李辉.煤矿井下交接班阶段事故发生现状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1,21(03):1369-1374.
(责任编辑:张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