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惠春
儿童作为受特殊照顾的群体,在心理、身体发育等诸多方面都不够成熟。孩子对医院的环境比较陌生,会产生恐惧心理,经常因疾病情绪不稳定,哭泣和拒绝治疗。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儿科医院收治的儿童患者人数出现了急剧增加,加大了儿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对儿科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科的患者比较特殊,医患关系中会涉及孩子、父母、医务人员三方。目前的父母认为,医务人员缺乏或护理不当会导致孩子病情加重,从而加剧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如何做好儿科患者的救治和护理,需要医院和儿科医务人员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儿科的护士不仅要熟悉各种护理程序,掌握熟练的护理技能,还要考虑孩子的内心需求和父母的情感需求,提供合理、恰当的心理治疗。
儿科心理护理需要具备的素质
1.沟通要有耐心。由于孩子的心理不成熟,理解力远不如大人,所以沟通时要有耐心,眼神交流,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和照顾他们。沟通不只是语言的交流,需要付出真心,与孩子坦诚相待,获得孩子的爱戴和信任。
2.在适当的时候表扬孩子的积极行为。例如,可以在打针时轻轻地对孩子说“阿姨注射的不是很痛,不要害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恐惧,减轻他的疼痛。在孩子表现很勇敢的时候,可以进行表扬,口头的赞美或者竖起大拇指、身体拥抱等身体动作的鼓励。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关注儿童,努力发现儿童的积极行为。
心理护理的措施
1.着装方面。生活中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给孩子留下良好的印象,医护人员的衣服需要保持干净整洁,特别是不能有血迹。儿童会对沾有血迹的衣服产生恐惧心理。此外,为了降低孩子对白色工作服的惧怕,可以把儿童医护人员的工作服的颜色变成暖粉色,更加舒适自然,让孩子们积极配合治療。
2.病房环境。孩子入院后,面对陌生的医院,看到其他孩子在医院接受注射、输液等治疗时,容易感到紧张。对这种情况,医务人员可以在病房和走廊中张贴儿童喜欢的卡通和动物图片,甚至可以在走廊里放置儿童玩具。可以放松孩子的心理,给他们一种在家或幼儿园的感觉,减少孩子的孤独和恐惧心理。
3.保持微笑。微笑可以让孩子减少一些恐惧。通过微笑可以拉近孩子与家长、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保持医患之间的融洽关系,为孩子的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医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心理治疗的效果。家长对医务人员专业能力的认可和态度,直接关系着后续的护理工作,对心理治疗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孩子的家长由于对住院环境不熟悉,容易产生焦虑。护理人员要为孩子家长介绍病房的设施和环境,安排好入院后的各项事宜,让家长尽快了解环境。针对家长心理焦虑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护理,让家长检查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关注度。其次,家长会因为担心治疗效果而产生担忧,医务人员应该对此说明情况并提前做好准备。治疗计划和程序的透明度可以减轻家长对治疗的恐惧。最后,大多数家长会因为不熟悉护理专业而产生不信任的态度。医务人员必须通过沟通交流来展示自己的专业精神,树立良好的护理形象,赢得家长的信任。
5.组建儿童小组。儿童之间会相互影响。护士可以把孩子们组织起来,选择一个具有较强组织能力、活泼、亲密和吸引力的孩子成为小组的领导,组织小朋友之间玩猜谜语、讲笑话等游戏,活跃病房里的气氛,消除孩子的内心恐惧。也可以组织其他孩子为准备打针或手术的孩子进行鼓励。充分利用孩子的角色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准确观察儿童的心理变化,进行心理护理,掌握儿童及其家长的心理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能够增加孩子和家长在治疗工作中的配合度,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素质,让儿童在最短的时间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