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先行的中学历史“逆向教学设计”路径

2021-09-29 12:19逄凌晖
中学历史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逆向史料课程标准

逄凌晖

让学生“学会”是有效课堂教学的追求,也是历史课程标准落地的有力证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会”?怎样证明学生已经“学会”?关键在于让学生知道需要“学会”什么,明白学习的“终点”在哪里,再规划学习攻略,向着目标出发,这种“以终为始”强调评价先行的教学设计称为“逆向教学设计”。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维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在反思传统教学设计不足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在历史教学中熟练进行目标导向、评价先行的“逆向教学设计”,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统一中国》为例,谈谈对此的理解与实践。

一、评价先行“逆向教学设计”的涵意

设计是一种有明确目标和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设计中,主要围绕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教学方法?教师只关注自己教的内容,不关注学生学的结果,其教学必然忽视学习目标达成。

“逆向教学设计”是对传统历史教学设计思路与方式的颠覆,它以教学预期结果为设计起点,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先于教学活动实施,以终为始,评价先行,关注学习输出,指向学生“学会”。“逆向设计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我们将这种三阶段方法称为‘逆向设计”[1],结合教学实践可以理解为:一是明确学习目标。教师确定学生要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要达成什么学习目标?二是设计评价任务。教师要思考用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学生“学会”?用什么方式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已经“学会”?如何确定学生学习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这共同构成了评价任务。三是设计教学活动。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确立之后,教师要思考学生学习并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组织怎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获得所需知识与技能?需要创设怎样的学习情景?需要提供哪些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逆向教学设计”改变了一味追求以内容为导向的历史教学设计,在设计之初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将评价置于优先思考与设计的位置,确立了评价先行、以终为始引领学习的宏观架构,是历史教学设计思路与方式的一个重大变化。

二、评价先行“逆向教学设计”的路径

1.确立学习目标——找准教学评价的基准点

“目标是灵魂,它既是课程逻辑的起点,也是课程逻辑的终点,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无法引领学生学习,也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2]“逆向教学设计”的起点是学习目标,目标确立的基础是课程标准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新时代历史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课程标准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学科教学的根本依据;部编历史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准确分析教材内容,充分把握包括教材在内的各种优秀教学资源,了解教材中的关键点和突破点是目标确立的前提;基于学生学习规律分析学情,立足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起点、思维差异等则更有利于准确、合理确立学习目标。如《秦统一中国》学习目标设计:

课程标准: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课核心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对于学生认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有重要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逐渐熟悉历史课程并日益产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形式多样、可以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设计小组展示、同伴互助等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回到”历史时空中,分析历史、认识历史。

依据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共包括三个方面:

⑴阅读教材,研读史料,概括秦统一中国的主要条件,准确说出秦灭六国的基本过程,认识并理解秦在地理上统一中国。

⑵研读史料,辩证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结合视频等史料,准确说出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认识并理解秦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统一中国。

⑶研读史料,在历史时空下准确阐述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创设评价任务——确立适合的学习评价证据

“学习目标设定之后,应设计用于证明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即评价任务。”[3]“评价任务的设计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评价目的,要支持教与学的改进;二是评价目标,要知道需要评价哪些学习目标?”[4]评价目的关注学生达成目标过程中具有的问题鉴别力、诊断力,要能够反馈学生学习信息,通过获取适合的评价证据,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成,随时了解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或“学到哪里了”,以保证评价成为教学决策改进和优化的基础。评价目标则要保证与教学目标匹配,与学习目标呈现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对应关系。如《秦统一中国》评价任务的设计:

⑴通过研读史料,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自主归纳秦统一中国的条件;能够在历史地图上准确标注秦灭六国的过程。

⑵根据史料,结合教材内容,准确归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及特征;通过研读史料,对比分封制和郡县制异同;辩证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⑶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史料及视频片段,全面归纳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⑷依据相关史料,从唯物史观和历史时空视角下,研习史料,能够分析秦统一中国历史意义,并作出合理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上述评价任务均源于学习目标,分别与学习目标匹配,对应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其中,评价任务⑴指向学习目标⑴,评价任务⑵⑶分别对应学习目标⑵,评价任务⑷则对应学习目标⑶。 这四个评价任务均依据学习目标的不同要求,由了解基本线索和重要事件、现象(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到初步理解史料的含义,尝试运用史料初步分析、说明历史问题(史料运用、历史理解),再到理解秦统一中国历史意义,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唯物史观、历史理解、家国情怀),学业水平层次由低到高,评价任务设计由简及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指向历史课程核心素养。

3.设计教学活动——规划融入评价的教学历程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先行,以终为始,主张评价融于教学。学习目标是教、学和评价共享的“北斗导航”,是终点也是起点,它告诉学生“要到哪里去”;评价任务指向学习目标,了解学生学习“到哪里了”。教学活动则要告訴学生“如何到那里(学习目标)去”,需要借助哪些学习支架?需要进行怎样的活动?需要提供哪些帮助和指导?因此,在评价任务设计后,要再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评价任务,做到教评相融,学评相融。以《秦统一中国》一课中为例:

任务⑴  通过研读史料,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自主归纳秦统一中国的条件;能够在历史地图上准确标注秦灭六国的过程。(对应学习目标1)

活动设计:阅读下列史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史载:春秋时期“以兵相残,不得休息”,各种战役多达1211次。战国时期,仅大规模战争就有222次。战争使人民遭受了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材料二: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至今治强。

材料四:嬴政即位后,重用李斯、尉缭、蒙恬、王翦……积极整顿内政,对外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积极筹划统一大业。

①阅读分析材料,思考并回答:秦为什么能够完成全国统一?

②自主学习教材,在地图上指出秦灭六国的顺序,说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展示。

这一设计,从教评相融视角看,“教”包括:选择并提供合适的资料(如上述史料),清晰呈现并帮助学生知晓评价任务(如任务⑴),选择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学习指导等。“评”包括: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如上述活动①②),观察学生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展示等表现性活动,收集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准确判断处理学习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推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的过程就是处理和评价信息的过程,是“教评相融”的过程。

从学评相融视角看,“学”包括:明确评价任务,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借助于不同学习方式完成评价任务,生产学习信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交流分享学习结果(呈现学习信息)。“评”包括:收集学生学习信息,判断分析学习信息,评价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调整优化教学过程。这个过程中“学”与“评”密切关联,紧密融合。

如上所述,在教学活动中,每当完成一项评价任务后,紧接着会进行下一项围绕评价任务的教、学、评的过程,三者构成一个以评价任务为中心的持续推进的循环过程。从呈现评价任务,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完成评价任务并生产评价信息,到教师收集与判断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持续推进教、学和评价的进程,评价与教、学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最终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实现“学会”。

三、评价先行“逆向教学设计”的作用

评价先行的“逆向教学设计”将学生的学习结果置于首要位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追求学生“学会”的最终目标。这种教学设计方式,将深深影响历史教学。

1.教学从关注教师教真正走向关注学生学。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多习惯性关心自己的教,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教是一切活动的中心,教师对教的迷恋和过分的关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教的配角。评价先行的“逆向教学设计”将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的终点,以终为始设计基于学习目标的教、学和评价,并使三者一致性指向学习目标,将学生通过学习达成目标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让学生“学会”成为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这是对传统教学理念和历史教学设计本质性的变革。

2.课堂教学由经验主导型转为评价引领型。历史课堂教学更加理性,不再由教师的经验主导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了就等于学了,学了就等于会了”这种僵化学习结果的认定思维。以学习目标为指向的评价任务成为检测评估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并始终在教学进程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教师通过评价随时了解“学生是否真学了,是否真学会了”,学生成为学习的真实主角,真正做到了历史教学让学生“学会”。

3.教学从忽视课程标准到真正指向核心素养。新时代的学科教学强调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评价先行的“逆向教学设计”基于历史课程标准,指向课程核心素养。教师要思考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什么?教师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什么支持?教师如何在纷繁的学习信息中找到“证明学会”的证据?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些问题的实践,架起了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核心素养与学生成长之间的桥梁,实现了基于课程核心素养,为理解而教,为未知而学的目标,保证了历史课程标准落地。

【注释】

[1][美]麦克泰格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8页。

[2]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中小学管理》2013年第1期,第5页。

[3]张菊荣:《“教、学、评一致性”三要素:目标、评价与教学》,《江苏教育》2019年第42期,第63页。

[4]王少非:《评价任务13题上》,三台评谭公众号。

猜你喜欢
逆向史料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