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曦
【课前说梦】在正式讲解梦境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梦?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便是要求同学们学会如何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从而探究诗人内心真实情感,及其情感变化的脉络。
【教学实录】师:前面我们提到,《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实就是诗人李白的一个梦,根据课下注释我们知道,李白活了多久呢?
生:61年!
师:作者如果每天都做梦,那么61年间,作者做了多少梦?
生:哈哈,数不清。
师:对,可以说不计其数。同学们现在多大了?从出生到现在,做了多少梦了?有没有那一个梦让你印象深刻,甚至要提笔写下梦境让这个梦流传千古?
生:没有,我们的梦也不重要。(笑)
师:那李白为什么偏偏要从他不计其数的梦境中,选择这样的一个梦进行描写,又是什么原因使李白的梦境流传千古,让后人瞻仰呢?今天我们一起走入他的梦中。探寻其中的深意。下面,我们穿越时空,与李白梦游天姥。在“月夜剡溪”中,描绘了哪些意象?
生:镜湖、月、影子、剡溪、谢公宿处、渌水、猿啼。
师:这些意象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生:感觉很安静、纯净,景物大部分是静态的,有点像春江花月夜中的前面几个乐章。而渌水和猿啼是其中的动态景物描写。
师:所以荡漾的渌水和猿啼声有没有打破相对静谧的意境呢?
生:没有,我觉得这里是以动衬静。
师:太棒了,以动衬静。那么猿啼还是传统诗歌中那样凄厉、哀婉的吗?
生:不是,是“清”的。
师:怎么理解这个“清”?
生:应该是,清幽的,悠长的叫声。
师:你看,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分析意象,一定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词。按照我们的生活来判断,猿啼声一般而言是凄婉的、是哀鸣声,如郦道元《水经注》中曾说:“巴東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又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等,但此处猿啼声还是哀婉、凄婉,让人闻而潸然泪下的吗?自然不是,作者着一“清”字,猿鸣声便截然不同了。猿啼声是“清”的,所谓的“清”即“清丽、清幽、纯净而悠长”的。所以我们勾勒出这样的画面:月光的朗照中,静谧的山水间,猿啼清丽而悠长。
(诵读指导:沉浸在这样静谧的美景之中,放缓节奏,梦游剡溪)
师:那么在“登临天姥图”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生: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山岩、路、花、石。
师:在这众多意象中,作者重点挑选了两个意象进行描写,哪两个呢?
生:海日与天鸡。
师:写出了什么特点?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生:海面上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视觉上一览无余的壮美。
师:天鸡呢?
生:神奇,哈哈!
师:确实神奇,在人间甚至可以听闻来自仙界的天鸡的叫声,听觉上有种奇幻奇绝感。次要意象有路、花和石,用此句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对他们的感情,你选择哪个字?
生:“迷”吧,沉迷其中,沉醉其中。
师:英雄所见略同。山间的路、花、石又是千回百转、令人迷醉的。可以看到,作者在登临天姥山的过程中,景象的特点并不是单一的。梦境也是神奇瑰丽、千变万化,色彩斑斓,让人沉醉。其中,谢公屐、青云梯另有深意,我们且放置在最后探讨。
(诵读指导:沉浸在这色彩斑斓的美景之中,同时,我们看到这里时间线索十分有趣,“脚著谢公屐”是晚上,而“半壁见海日”是早晨,到了“迷花倚石忽已暝”时,就已经到了晚上了。简短的六句话中,作者在梦境中就已然度过了一天的时间,而时间的迅疾变化,其实反映了作者登山的迫切、急切心理。因此语速稍微急促一点)
师:俗话说“好景怡人不常在”,“夜间山景”还是那么让人沉醉、迷醉吗?
生:不是,景物发生变化了。
师: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意象上发生了变化。有哪些意象呢?结合修饰词来具体分析。
生:有咆叫的熊,吟啸的龙,震动的岩泉、战栗震惊的深林以及山巅。黑沉沉密布的乌云、升腾起烟雾的水。
师:所以,自然意象发生了变化,甚至连气象也来凑热闹,突然发生转变。
师:设想夜里,孤身置身山林中,气温骤降,乌云压顶,周围水面浮起一层烟雾,让人看不清周围的事物,突然间山林中发出一声声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而山间的岩泉、深林乃至这山巅因这咆叫声而颤抖、战栗,这样的意境让你感觉怎么样?
生:吓死了,害怕,恐怖!
师:能不能用几个双音节的词,或者成语来概括一下此时的意境呢?
生:离奇险怪、威慑力的、阴森、恐怖、令人战栗。
师:如果是梦,你一定会挣扎着要从这噩梦中醒来!
(诵读指导:急切地想要从噩梦中挣脱,声音厚重,语速稍微急促、慌张。)
师:惊魂未定之时,梦境陡生变化。“神仙洞府”中,又出现了哪些意象?提醒下,“丘峦崩摧”前后的意象特点不太一样。
生:在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之前,意象是昏暗的、惊天动地。但当石门打开之后,金银日月交相辉映,是光辉灿烂、异彩纷呈的。
师:好一个光辉灿烂、异彩纷呈。而伴随着天门的打开,作者的梦境也达到了一个高潮。
(诵读指导:前四句,四个四言短句,句式缩短,节奏加快,目的是为描写天门打开的雄伟气势。所以诵读时,前四句,语气急促,同时带有震惊感,似乎感受到了天门打开的雄伟气势。后两句,节奏放缓,语调升高,似乎被眼前奇异之景吸引。)
师:而到了“仙人风姿”图景中,意象的主体就是仙人了,但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仙人姿容。而是给读者留足了想象的空间。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学现象,在诸多文学作品中,描写美人、仙人时往往不会正面描写,而是以侧面描写,给人以一定的想象空间。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杨玉环之美“吾家有女初长成”,只此一句,便将杨玉环稚嫩的美写尽了。汉乐府诗《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从不同人的角度,描写罗敷的美。
师: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仙人之姿?
生:服饰和座驾吧?
师:还有,虎鼓瑟、鸾回车是其出行时的仪仗。那么这个部分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喜欢,多浪漫啊!而且很神幻,神奇。关键是排场。
师:那我们就用你的词来概括,梦境神幻、神奇、浪漫,让人有心驰神往的激动。
(诵读指导:初见仙人的惊艳,和心驰神往的激动。)
师:梦境我们就解读完了。我们一起回顾五个梦境的特点。
生、师:梦境整体由清幽寂静到恬淡安适,到神奇瑰丽,到离奇险怪、令人战栗,再到最后的奇异璀璨,可谓变化万端。那么我们又回到的最初的问题。李白缘何写此梦境?
生:因为,他現实中不得意,有志难伸、壮怀难酬,所以将现实经历投射在梦里。
师:有道理。我们知道742-744年对与李白而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742年,李白经友人推荐,被召入长安,并受到唐玄宗隆重的礼遇。史料记载唐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此时的李白离“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越来越近了。所以当他得知自己被皇帝赏识,征召入宫之时,给家人写了首诗,其中有两句话让人击节赞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此时的李白,可谓踌躇满志。
之后不久便写了这首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此时的情感就与742年被召入宫时的情感截然不同了。
师:所以,这梦或许是李白742年——744年官场经历的一个隐射。许多意象其实有深层次的含义。例如 “青云梯”,是不是暗示李白在初入官场时,也曾平步青云?而第一二层梦境,是恬淡、安适的,或许暗示,李白也曾受唐玄宗赏识,官场生活也是十分得意的。而第三层梦境中,出现了一个颇有深意的意象:“龙”。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天子的象征,因此,熊咆龙吟是不是意味着,玄宗已经对李白深表不满了呢?訇然打开的石扉,我会不会也是李白打开的心门呢?在李白经历了令人沉醉的梦境、令人战栗的梦境之后,他豁然开朗,明确了自己寄情山水、追求灵魂自由的人生态度?
【总结】梦醒之后,诗意升华,作者的感情也有一个起伏变化的过程。通过梦境的解析,了解了这种的激愤的情感及高洁追求,希望我们课后再去细细品,深深悟。那我们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讲解完了,感谢同学们与我一同解梦。
【本课曾获得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教育部级“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