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初中生有效阅读文本

2021-09-29 00:41唐红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花木兰词句济南

唐红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初中学生正是接受知识的最佳阶段,语文教师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展开阅读,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一、推敲重点词句,厘清结构脉络

重点词句批注法是一种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重点词句仔细揣摩、研读、深入思考,尝试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词句理清楚作品的脉络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章首尾和中间的总结、过渡性词句展开分析,也可以围绕一些耐人寻味的词句进行探究。

在学习《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的重点词句展开分析,尝试理清结构脉络。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济南冬天的景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教师让学生找出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重点词语,学生找到了“温晴”这个词语。此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有哪些体现“温晴”特点的词句,并思考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创作,如何有层次地展现济南“温晴”的特点。学生发现作者用“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等词句展现出了小山和济南之间亲密依偎的状态,作者还用“围”展现了小巧的状态,用“放”体现出了小山对济南的呵护。最后教师还引导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说说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温晴”,全方位地展现了济南的特点。学生总结后认为作者用总分总的方法写了济南,先提出观点“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然后从山水等角度入手展现济南,最后又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起到了总结的效果。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筛选、阐释,提升信息处理的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重点字词的赏析和文章的结构脉络分析结合在一起,尝试通过解题、释词、析句、分段的过程整理文章的结构,这样他们就能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鉴赏插图,培养想象力

由于初中学生想象能力很强,所以教师还要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围绕插图展开想象,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他们获得直观和感性的认识。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进而主动去探究文章的内容。若有条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看图说话的活动,让他们先围绕插图进行自主表达,然后再对照课文进行分析,看看两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学习《木兰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插图展开分析,说说图片中如何展现花木兰的形象,并提出问题引发其思考:“花木兰是一个女子,但是你觉得在图片中能否看到女孩子的典型特点呢?如果要你用语言来形容花木兰,你会如何说呢?”学生尝试发挥想象力,用语言表现出花木兰的飒爽英姿:“花木兰虽然身材矮小,但是穿上了盔甲之后,昂首挺胸,一点都不比男子逊色,她牵着骏马,迈着大步,向前走着,透露出一种英武之气。”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原作,看看作者从哪些角度入手来展现花木兰。如有学生发现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出了花木兰在从军前后的不同,在从军前,她正在织布,而且眼中有泪,体现出了女子柔弱的一面,但是在成为了士兵之后,花木兰的形象突然变化了,变得充满豪情。还有学生发现作者展现了花木兰购买军备、参军、退伍的整个过程,写得十分细腻。学生明白了在描述人物的时候要从哪些角度入手,才能让形象更生动。

文学作品的赏析离不开对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感悟,鉴赏作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作品中的“此情此景”转化为读者的“我情我景”。利用插图能更好地创设和文章有关的情景,进而促使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对作品进行深入感悟,能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将文字转化为头脑中鲜活的画面,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加深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三、比较阅读,发展深度思维

以“比较”为支点,也能让学生提升语文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参照物,让大家在对比中进行深入思考,这样既能对某一类文章的总体特点进行把握,也能更好地体会每一篇作品的独特之处。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变得更具有深度。

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将其和《范进中举》进行对比,看看两者有什么异同点。学生首先看到的是两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为两人都是落魄文人的典型,孔乙己穷困潦倒,被酒客嘲笑,而范进也是如此,就连自己的岳父都要嘲笑自己。此后教师又引导他们尝试找出两人的不同点,学生最初关注的是两人的结局,孔乙己最后极有可能是死了,而范进最后成功中举,并成为官员。教师引导学生沿着这个角度深入下去进行思考:“为何两人的结局会不一样呢,大家尝试从时代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这促使学生的思考更为深刻,如有学生发现孔乙己所生活的时代是封建势力残余的时期,而范进则不同,当时封建势力还很强盛。因此学生认识到:“孔乙己在时代变革的时候还不知道变通,所以才会有最后的悲剧结局,而作者也是通过这样的故事展现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影响很大。”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发现如果深入探究,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思想。

对比阅读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将同主题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能让学生看出不同作者创作的思路有何不同。对比同作者不同时间段的作品,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创作风格有什么变化,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独特之处。将相同文体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能让学生了解该文体的特点,有助于让他们进行自主建构。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展思维的深度。

四、揣摩对话,品鉴人物形象

不少精彩的作品中都有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教师组织其展开对话赏析,尝试结合人物对话中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其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抓住人物之间的主要矛盾点设计主问题,促使大家深化对文章中人物和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阅读《故乡》的时候,教师组织他们围绕人物对话展开赏析,尝试探究闰土的性格变化。学生发现在年幼的时候,闰土是十分能言善辩的,因此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其话语,如在“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等地方都用了省略号,这表示闰土的见识十分广博,有很多话还没有说完。教师再让学生对比长大后的闰土,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发现作者依然用了不少省略号,如“老爷!……”“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等,但是作者并不是要体现闰土的表达能力很强,而是为了展现其木讷,不擅长言谈,说话吞吞吐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样是闰土这个人物,若干年不见,他为何状态完全变化了呢?”教师鼓励学生从社会背景等角度入手分析,更深入地体会人物变化,他们认识到正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对底层农民的迫害,才导致活泼好动的闰土变得麻木。

教师要避免直接灌输和人物形象有关的信息,而要组织学生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展开揣摩,引导他们运用朗诵、角色扮演等方式进入到情境中,和人物形成共鸣。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感受、体会人物的语言,抓住人物的内心与灵魂,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五、抓住矛盾,探究主题思想

挖掘作品的主题思想,这对于不少初中学生来说都有难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矛盾点展开讨论,设置主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背影》的时候有不少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提出了问题,如有的学生认为:“只是送别而已,为何作者要流泪呢,为何会写得如此煽情?”还有学生提出:“从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和谐,所以‘我才会在心中暗笑父亲的迂,但是为何后来‘我的情感会发生变化,并为父亲买橘子这件事情而感到悲伤呢?”教师把握住了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探讨,尝试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大家可以抓住这个矛盾点展开分析,思考一下‘我和父亲的关系究竟如何,‘我的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为何突然情感爆发呢?”学生结合作品中的词句展开分析,发现作者所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琐事,但是从父亲蹒跚的身影和买橘子的举动中却能看到他虽然不擅长言语表达,但是心中还是想着孩子的,而“我”也是感受到了這一点,所以才会如此表达。

教师要积极把握各种课程资源,在学生对某些问题感到困惑的时候,要及时抓住生成资源,进行追问,促使学生关注文章的内涵和主旨。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教学效果变得更好,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学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并分析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的词句,理解其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从而获得审美认知,接受情感熏陶,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花木兰词句济南
花木兰
花木兰
安阳有个“花木兰”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Hi济南
Hi济南
俄罗斯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