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开展小学作文教学

2021-09-29 10:51王珍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9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教学活动素养

王珍

当前,作文是小学生最头疼的学习内容,面对复杂的写作技巧和各种各样的作文形式,学生大多手足无措。从当前的教学活动看,小学生在写作教学活动中通常表现消极,不是被动接收教师传授的写作知识,就是按照固定的套路写作,导致作文教学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无序、被动的特点。那么,怎么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可以核心素养为指向,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围绕作文活动的有关要求构建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语言结构与运用:尝试独立写作

作文是学生借助书面语言表达展示个人智慧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偏低,写作积极性不高,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这种“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但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写作能力的发挥。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断对学生的写作思路、方法进行干预,学生的主观意识就会逐步丧失,不再关注“我想写什么”,转而注重“老师让我写什么”。写作不再是内心真情实感的表达,变成了迎合教师的喜好,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是没有可读性的。怎么做呢?要挖掘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从学生的角度入手,规划作文教学指导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不会写、不愿写的难题。

以《巨人的花园》的教学为例,《巨人的花园》站在儿童视角,借助童话故事展示生活哲理,包含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这两种素质正是小学生所具备的。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仿照课文开展写作活动,如组织语言,分析故事,独立写作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必要求学生做到“在故事中揭示生活哲理”,只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与创作热情即可。由此,可要求学生配合教材内容写童话故事,將奇思妙想写出来。一些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差,对于这类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能做到语言通顺、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即可。语言结构与运用素养强调学生对于语言、文字两种载体的运用能力,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写作,积累经验,为后续的作文教学活动打基础。对于学生的写作灵感,教师可要求他们记录下来;对于极度抵触作文教学活动的学生,可要求他们阅读童话故事,在阅读的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与技巧。在作文教学初期,教师应围绕语言结构与运用这一素养落实教学工作,逐步引导学生,调动他们参与写作活动的热情。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优化作文细节

要让学生顺利接受并参与作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形成主动写作、乐于写作的意识。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重要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将作文技能的训练转化为作文水平的训练,在训练学生作文思维的同时,使其在作文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积累到经验,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教师可在作文教学环节适当转移教学活动的“重点”,将思维训练提升到第一梯队,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作文教学的相关要求。

以《将相和》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行文思路,思考:文章题目是“负荆请罪”,只要围绕“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展开即可,为何要用大量笔墨描述蔺相如的功劳?这种表达是否多余?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负荆请罪”是故事的结果,如果直接进入主题,讲这个故事,读者不了解两个人的矛盾,也就不能理解“负荆请罪”的原因,会导致表达不畅。说明蔺相如的功劳,则能够阐明蔺相如与廉颇产生矛盾的原因,并通过“负荆请罪”的情节,表现二人高尚的人格。由此,前面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也可以看作对整个故事的铺垫。如此,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站在文章的整体角度分析故事,形成新的行文思路。教师要求学生开展仿写活动,训练学生的作文技能与作文思维,逐步优化作文活动的细节,借助“给出人物、引出矛盾”的方式确定故事走向,增强学生作文的可读性。可见,将作文技能的训练转移到作文思维的训练中,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提高作文水平

完成细节上的写作指导任务后,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落实作文教学指导任务,引导学生鉴赏并应用文本素材,实现润色作文、提高作文水平的教学目标。学生具备相应的文化积累,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更优秀。因此,教师要力争实现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同步提升。在教学环节,可开展审美鉴赏活动,导入新的文本素材,并在课外环境中完成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以《草船借箭》的教学为例,《草船借箭》一文是对历史事件的加工和再创作,学习此文,学生需要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激活创作灵感,调动写作热情。因此,教师可播放与此事件相关的背景音乐、视频片段等,让学生在浓郁的历史氛围中汲取知识,借古典文化材料提升作文水平。又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的对白技巧、人物形象描绘技巧极为出色,在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其中的语言表达。如形容一个人很生气,学生可能只会用“他快气炸了”来描述。借鉴文学作品,学生就能积累更精彩的语言素材,如“气炸了连肝肺,咬碎了口中牙”“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等,如此作文会更有趣。一些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阅读积累,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评价其作文,将其中的精彩之处展示出来,供其他同学摘抄和学习。如此,能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存在这样的认识,即那些比较深奥的、理解难度较大的课外文本材料是不可以选用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谓高屋建瓴,虽然这样的材料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但只有让他们见识了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他们才会从心底受到震撼,从而对写作产生向往与敬畏之情,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不断努力,找到前进的方向。这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总之,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开展小学作文教学,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面貌,强调作文教学要善于“变化”。要在“变化”的过程中,打造积累、互动的全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技能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并逐步优化作文细节,使作文教学活动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教学活动素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