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文献计量研究

2021-09-29 12:17马宽斌黄丽丽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发文

马宽斌,黄丽丽

(1.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4;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历来是我国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的历程,研究成果丰硕。2019 年,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以下简称“双高计划”)[1],这是新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类别,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既是“双高计划”发展任务之一,也是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资源,更是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处在这样一个背景环境下,加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梳理分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的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有助于整体把握其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论文统计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为保证文献研究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并以跨库检索方式收集文献资料。2020 年6 月18 日,基于研究内容的需要,笔者以“期刊—高级检索”路径展开检索,以“双师型”或含“双师”为关键词,采用精确匹配方式进行跨库检索,获得2890篇论文。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文献计量学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Ucinet6三种研究方法,对上述跨库检索获得的2890 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领域已有文献的内容,并用Excel 软件对文献的内容和格式进行前期处理,再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年度发文总趋势、发文期刊分布、核心作者与发文机构,最后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

(二)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1.年度发文趋势分析

如图1 所示,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5年,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5—1999 年,研究较少,发文量共计11篇,年均发文量不足三篇。第二阶段为2000—2010年,“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进入高速增长期,发文量呈直线上升趋势,10年间发文量共计927篇,年均发文93 篇,并于2010 年达到最高点225 篇。这一时期学术界之所以热衷于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笔者认为与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颁布有关。在此期间,国家颁布了多部关于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例如2002 年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及2006 年颁布的《关于做好2006 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 号)中,明确要求每个专业培养和引进1~2名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4~6名专业骨干教师,制订具备“双师”标准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2]。这一系列政策大大提升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的热度。第三阶段为2011—2016 年,该时期发文量起伏不定,总共出现两个上升期和两个回落期,但发文总量高达1487 篇,年均发文248 篇。第四阶段为2017 年至今,研究趋势有所回落,发文量逐年下降,笔者认为与研究的可持续性有关。

图1 “双师型”教师研究文献发文变化趋势

2.期刊源统计分析

“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的2890 篇文章共发表在863 本期刊上。发文仅有1 篇的期刊为449本,发文量占15.54%;发文2~4 篇的为281 本,发文量728 篇,占比25.19%;发文5~10 篇的为79 本,发文量548 篇,占比18.96%;发文10 篇以上的为54本,发文量1165 篇,占比40.31%。进一步统计得出发文量排名前二十名的期刊,如表1所示,职业教育类刊物居多,如《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说明“双师型”教师研究文章多发表于职业教育类期刊,进一步验证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发文量位于前十的期刊发表文献共计426 篇,占总文献量(2890 篇)的14.74%。根据布拉德福定律,核心区域内的期刊所刊载的文献数量远远达不到总文献量的30%,表明国内刊载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的学术论文期刊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相对集中和稳定的期刊群。

表1 “双师型”教师研究文献期刊分布统计(前20位)

3.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分析

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的作者进行发文量统计可以观察该领域中相关作者的研究持续性与深入程度[3]。以上述跨库检索而得的2890 篇文献为样本,对该领域论文发表的核心作者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发文量排名第一的作者是李梦卿,发表论文7 篇。根据普莱斯定律M=0.749×(Nmax)1/2[4],7 的平方根再乘以0.749,计算M 值为1.98,即说明发表2 篇论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如表2 所示,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数量为133 人,发表论文总量为318 篇,占所有论文总数的11%,说明该研究领域缺少高产作者,研究者的群体稳定性较差,研究缺乏一定的持续性与深入性。

表2 “双师型”教师研究核心作者统计情况

此外,本文以跨库检索得到的2890篇论文为样本,对“双师型”教师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排名前十的机构,如表3 所示。其中,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累计发表论文21 篇,占样本总数的0.7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发表论文20篇,占样本总数的0.69%;哈尔滨职工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从整体分布来看,排名前10的高产研究机构多为高职院校,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研究者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的主要关注群体。这10个机构共发文134 篇,占样本容量的4.64%,说明我国“双师型”教师领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表3 “双师型”教师研究机构排名(前10位)

(三)社会网络分析

本文运用NoteExpress 软件从2890篇文章提取出3074 个关键词,并按照如下步骤构建共词矩阵。首先,合并基本同义的关键词,如将“双师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合并为“双师型”教师;合并属于同一范畴的关键词,如将“校企融合”“校企共建”“校企共育”并入“校企合作”。其次,删除“概念”“建议”等含义过于宽泛或无意于研究的关键词。最后,将生成的共词矩阵输入Ucinet6软件,形成数据分析。

1.网络图谱

共词网络图谱以点和线的形式立体、直观地呈现出各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词共词网络的整体属性。知识图谱中关键词用节点标记,节点的大小代表频次,节点之间的连接线条表示两点之间的存在关系。节点越大,关键词频次越多,其中心度越大,核心地位就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的作用与影响越大。如图2所示,知识图谱中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词居于中心地位,与周围的关系比较丰富,说明“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较多关注其培养的实践性问题。而“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会计专业”等处于网络边缘位置,说明这些领域还缺乏深入的研究。

图2 关键词网络图谱

网络的整体互动性和连通性能是网络整体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通常运用网络密度和小世界效应等分析网络整体属性。本文运用网络密度对网络的整体属性进行定量分析,以了解各个节点关键词之间的联络关系[5]。该测试的取值范围为[0,1],越接近1,说明各节点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根据Ucinet 软件计算可知,本网络密度为0.4667,接近0.5,说明网络连通性能较好,接近半数关键词相互联系。换言之,“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深入研究的空间仍然很大,亟待进一步探索。

2.中心性

中心性是用来衡量行动者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位置,以此评价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声望和权势等。中心性分为度数中心性、亲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由于这三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相似,因此本文只选取中介中心性对共词网络进行分析。中介中心性是描述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中心程度,主要说明整个网络的集中程度。本文以“双师型”或“双师”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其中介中心性最高,为不影响研究判断,故将“双师型”教师这一关键词剔除,得出其余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如表4所示,“双师型”教师队伍共词网络中关键词中介中心性从高到低,呈现出平缓下降趋势,相邻关键词中介中心性差距不是很大,信息流动和资源配置较为完整。可见,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领域初显规模。但是,由于学术界对于研究子领域关注度较低,导致“中职教育”“实训教学”等词中介中心性较低,具有研究拓展空间。

表4 各关键词中介中心性

二、文献综述

经梳理上述文献,笔者发现学界主要集中探讨以下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概念及认定标准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问题是国内学者一直关注和研究的焦点,但从目前研究者的看法和表述来看,他们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还缺乏统一认识。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理论水平。为强化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职业教育界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概念,其后就有一些学者展开了“双师型”教师概念研究[6]。综合起来,关于“双师型”概念认识,主要有三种:“双证书论”“双素质论”“叠加论”。“双证书论”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双素质论”是指教师应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叠加论”是“双证书论”和“双素质论”相互融合的产物[7]。由于社会各界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不同,他们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也提出了不同看法。教育主管部门比较注重教师的工作经验、职称及研究成果;职业院校普遍把教师的学历、专业经历、职业资格作为认定标准;研究学者则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技能指导能力。由于国家尚未出台统一的“双师型”教师内涵解读文件和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各界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概念和认定标准的认识不尽相同。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模、问题及成因分析

截至2018 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总数约为133.2万人,“双师型”教师数量为45.56万人,占比约为34.25%。要实现“到2022 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50%”的目标,至少还需要提高16 个百分点[8]。2019 年,我国高职院校扩招100 万人,预计未来“双师型”教师的缺口将会增大,生师比差距也会不断扩大。显而易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其面临着数量不充足、结构不清晰、认定标准不明确、培训实效性不强、培养机制不健全、评估机制不合理、培养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国内学者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政府对职业院校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9];职业院校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10];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制度体系,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认识不足[11]。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探讨

健全的保障体系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如何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其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的类型问题,学界有多种认识。如加强政策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文件,出台关于“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学校培养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如落实经费保障,目前我国“双师型”教师发展深受经费短缺的制约,因此各级政府需强化自身职能,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职业学校要多措并举筹集经费,高质量完成“双师型”队伍建设任务[12];再如营造良好的“双师型”教师成长环境,包括在价值观、学校发展整体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等层面努力[13]。其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体系的实施主体问题。关于这一问题,学者讨论较多的有政府、院校和教师三种主体。其中政府为“双师型”教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院校为“双师型”教师发展提供绿色通道;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强化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13]。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路径与策略是研究者努力探讨的一个方面。当前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张有如下几点:一是厘清“双师型”教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完善评审、考核、激励机制和法规[14];二是构建“双师型”教师社会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其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5];三是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路径,整合校企合作的宝贵资源,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优质条件和便捷途径[16];四是以“双高计划”为战略契机,推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17];五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潮流,推动“双师型”教师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18]。众多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无疑对“双师型”教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很多策略出于理性思辨,是否切合实际,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得出如下结论。

(一)国家政策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具有导向作用

从总体发文趋势来看,每一个发展的拐点都与国家政策的推动有关。1995 年,“双师型”这一概念首次在国家政策文件中出现,此后学术界开始了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研究。2016 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指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每5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时间不得低于6个月。在这一政策助力下,当年的论文发表量达到最高值。2019 年,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实现“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国家颁布多项关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双师型”将会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该领域的文献数量也会不断上升。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与外部社会关系研究将成为研究热点

对“双师型”教师内部关系和外部社会关系的研究是“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热点,但以前者为主,后者需进一步加强。通过社会网络分析发现,“双师型”教师内部系统关系、校企合作与实践教学研究仍处于中心位置。随着职业教育改革指向“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热点也将随之向这些领域转移。

(三)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力量不足

从发文质量上看,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领域的研究还不够规范: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相对分散,未形成稳定的期刊群;研究队伍缺乏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研究力量不集中;高质量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研究水平有待提升。从研究内容看,早期的研究较为浅显,其深度和广度不够,但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扶持力度加大,学术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研究领域、研究主体等均有所细化。从社会网络分析来看,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研究子领域交叉影响力初显,但仍具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从研究方法上看,该领域定量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学术论文较少,大部分学者更偏向于定性分析方法,仍然沿用“概念界定—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解决策略”传统固定模式来构建文章框架。但是,定性研究方法未能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背景、经济状况、社会环境、地理特征等做出针对性分析。

(四)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创新性不足

目前国内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较丰富,为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科学依据,但缺乏新意。如很多学者都关注“校企合作”,但同质化现象严重,未能提出实质性建议。此外,在文献回顾中发现,关于兼职教师、教师数量结构等方面研究较少,是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薄弱环节。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领域一个新的研究尝试,为学术界提供借鉴价值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本文在进行跨库检索时未将学术著作列入检索范围,文献收集不够全面,可能会遗漏个别信息;另一方面,由于笔者个人能力水平不足,在合并关键词部分可能会存在些许技术性难题。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研究结果,后续值得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发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