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旋转DSA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9-29 10:11刘凯李晋蒋贝袁生武汤超郭征昂方机成王倩倩吕军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造影起源前列腺

刘凯 李晋 蒋贝 袁生武 汤超 郭征昂 方机成 王倩倩 吕军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作为中老年男性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原因[1],给中老年男性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BPH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和手术治疗,其中,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rostatic artery embolization,PAE)是近年来BPH治疗的一种全新血管内介入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2],有研究指出[3],PAE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辨认前列腺动脉,以避免误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前列腺动脉起源变异大且较为扭曲、细小,同时,随着年龄增长,易发生硬化,这些都增加了该血管的辨识难度[4],因此,如何准确辨认前列腺动脉对提高PAE术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目前PAE术中识别前列腺动脉常用的方法,但常规的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2D-DSA)对具体器官的血供不易区分,且对复杂血管结构及相互关系难以清楚显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准确性[5-6]。随着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3D旋转DSA已被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有研究指出[7],3D旋转DSA在脑部血管畸形诊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清晰度。本研究将3D旋转DSA技术应用于前列腺动脉起源、分布、吻合支规律的观察,旨在探讨其在PAE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资料。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介入科行PAE治疗的BPH患者,纳入标准:(1)经超声检查、直肠指诊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 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确诊为中重度BPH;(2)年龄> 50岁;(3)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3个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4)既往未接受过前列腺手术治疗,未发现手术禁忌症。排除标准:(1)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2)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前列腺肿瘤、膀胱颈纤维狭窄等疾病患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行知情同意。

二、方法

使用德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Artis Zee Floor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射线系统完成DSA。常规2D-DSA:患者取仰卧位,行局部麻醉后,按Seldinger操作技术对右侧股动脉穿刺,将5 F导管鞘置入,先使用5 F-PIG导管对腹主动脉末端进行造影,以明确双侧髂动脉和髂内动脉解剖特征,随后,使用5 F-Cobra导管对双侧髂内动脉进行造影,包括正位、同侧35°~45°斜位两个体位造影,以明确前列腺实质染色情况、前列腺动脉数量、开口位置以及有无特殊来源的供血动脉(见图1)。3D旋转DSA:在常规2D-DSA基础上,以正位血管图像为重点,通过对C型臂旋转完成图像采集,首次旋转获得蒙片,注射造影剂成像,再次旋转采集图片,随后,将采集的图片发送到三维工作站,完成前列腺动脉血管重建(见图2)。确定靶血管后,将2.2 F微导管导丝系统(恒瑞,江苏)置入靶血管,在透视条件下将100~300 μm的栓塞微球(恒瑞,江苏)缓慢注入,直至前列腺动脉分支无血流灌注,再次造影已明确栓塞效果。术后于透视条件下将导管去除,拔除血管鞘,对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

图1 患者,男,48岁,常规2D-DSA造影

图2 患者,男,48岁,3D旋转DSA造影

三、评价指标

所有图片均由介入科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完成阅片,观察常规2D-DSA和3D旋转DSA成像中前列腺动脉数量、起源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支。

四、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软件完成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介入科2位医师阅片识别前列腺动脉的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 0.70为好,0.41~0.70为中等,<0.40为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般资料

共纳入73例BPH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68.12±7.77)岁,病程9个月至8年,平均(3.40±1.94)年。术前评估:平均前列腺体积(81.01±5.25)cm3,平均最大尿流率(8.40±2.51)m/s,平均 IPSS 评分(24.67±6.01)分,平均排泄后残余尿量(97.20±10.98)mL,平均生活质量(QOL)评分(5.42±0.63)分。

二、前列腺动脉数量识别情况

73例BPH患者,髂内动脉146侧,其中,4侧由于扫描范围不足致使髂内动脉分支不能完全显示而予以剔除。介入科2位医师阅片识别前列腺动脉一致性的Kappa值为0.734。142侧髂内动脉,经常规2D-DSA和3D旋转DSA共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148支;其中,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143支(96.62%,143/148),而经常规2D-DSA准确识别的为116支(78.38%,11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17,P<0.001)。

142侧髂内动脉和148支前列腺动脉中,有26侧(18.31%,26/142)髂内动脉发出的28支前列腺动脉(18.92%,28/148)仅经3D旋转DSA识别,有4侧(2.82%,4/142)的4支(2.70%,4/148)仅经常规2D-DSA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82,P<0.001)。经常规2D-DSA识别而被3D旋转DSA排除的前列腺动脉为6支(4.92%,6/122)。

三、前列腺动脉起源识别情况

133侧(91.10%,133/146)髂内动脉发出的138支前列腺动脉起源部位经常规2D-DSA和3D旋转DSA均可明确,9侧(6.16%,9/146)髂内动脉发出的10支前列腺动脉仅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其起源(见图3)。

图3 同一患者同一前列腺动脉2D图像与3D图像对比(在2D图像上前列腺动脉无法判断开口位置,而在3D图像上可以清晰观察到前列腺动脉起自臀阴干)

四、前列腺动脉与邻近动脉存在吻合支的识别情况

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的前列腺动脉与邻近动脉存在吻合支的为57支(39.86%,57/143),高于常规2D-DSA的32支(27.59%,32/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P=0.039)。

五、前列腺动脉最佳投射角度识别情况

经对3D旋转DSA图像分析,143支前列腺动脉最佳投射角度(患者身体向同侧倾斜)为20°~45°。35例(47.95%)BPH患者70支(48.95%,70/143)前列腺动脉双侧投射角度对称;61(42.66%,61/143)支前列腺动脉患者身体向同侧倾斜31°~35°投射角度最佳,26°~30°次之,为38支(26.57%,38/143);41°~45°比例最低,为11支(7.69%,11/143)。PAE术中均参照3D旋转DSA图像显示的前列腺动脉最佳投射角度设置微导管角度,首次造影前列腺动脉即可较清晰地显示。

讨 论

近年来,PAE用于治疗BPH的临床效果越来越得到临床认可[8-10],但由于前列腺动脉复杂的解剖结构,一方面增加了PAE操作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误栓而带来的并发症风险[11]。因此,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数量、位置及与其他动脉的吻合关系,对提高PAE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DSA是目前常用的识别前列腺动脉的有效检查方法,但由于BPH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前列腺动脉常发生硬化畸形,管径较为细小,且与周围血管位置交纵复杂[12],从而导致常规2D-DSA易出现假阴性,增加了前列腺动脉识别困难。本研究中,73例BPH患者143支前列腺动脉,而经常规2D-DSA准确识别的为116支(78.38%),与陶瑞瑞等[3]报道的80.8%相当,说明常规2D-DSA在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时易出现漏诊情况。

3D旋转DSA是在2D-DSA图像基础上,利用球管旋转及三维重建技术,制作出三维空间立体形态的血管影像,可以提供更多的血管细节方面的信息,以便医师全方位了解靶血管及其与相关组织间关系[13]。3D旋转DSA已被成功应用于脑动脉瘤的诊断,该技术能够清晰显示瘤体位置、体积和血管情况,提高了介入治疗的精准度,提高了治疗成功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防止误栓,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4]。本研究结果显示,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前列腺动脉143支(96.62%),显著高于经常规2D-DSA准确识别的116支(78.38%),说明相比于常规2D-DSA,3D旋转DSA可有效提高识别前列腺动脉的效率,诊断效力更高。同时,本研究中,常规2D-DSA识别而被3D旋转DSA排除的前列腺动脉为6支,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误栓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有研究指出[15],精准解剖前列腺动脉是术中减少阴茎精囊腺、膀胱、直肠供应血管误栓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的143支前列腺动脉的起源部位均可明确,9侧(6.16%,9/146)髂内动脉发出的10支前列腺动脉仅经3D旋转DSA准确识别其起源,同时,识别前列腺动脉与邻近动脉存在吻合支的比率明显高于常规2D-DSA(39.86% vs 27.59%),且前列腺最佳投射角度可用于指导PAE过程,这些结果说明相比于常规2D-DSA,3D旋转DSA可以更好地了解前列腺动脉的解剖位置以及与邻近动脉的吻合情况,从而有效避免了误栓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3D旋转DSA应用于PAE术中,可更为清楚地识别前列腺动脉数量、起源及其复杂的解剖结构,从而对提高栓塞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但鉴于本研究是单中心、小样本量的研究,且对患者治疗后远期效果未能分析,本研究结论仍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队列研究予以证实。

猜你喜欢
造影起源前列腺
经股动脉导丝引导双侧乳内动脉桥血管造影术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前列腺钙化是怎么回事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前列腺增大到底要不要治疗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