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涛
(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山东菏泽 274031)
脑肿瘤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头痛、恶心及呕吐等,随着病症的发展,还会诱发其他并发症。显微手术为常用术式,可在小视角下完成手术操作,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是显微手术操作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视觉障碍区域,影响患者的脑肿瘤全面切除效果,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与身心健康[1]。神经内镜将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的优势融合,在相对较小的骨窗条件下切除肿瘤,具有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2]。为了深入探究神经内镜辅助后颅窝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肿瘤的效果,本文选取56例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6月在菏泽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脑肿瘤患者分为参照组(28例)与试验组(28例)。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5、13例;年龄25~76岁,平均(44.84±6.87)岁;病程4个月 ~ 5年,平均(3.19±0.55)年;肿瘤直径 2~7 cm,平均(3.78±0.32)cm;脑胶质瘤11例,脑膜瘤10例,室管膜瘤7例。试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6、12例;年龄25~75岁,平均(44.93±6.72)岁;病程4个月 ~ 6年,平均(3.22±0.51)年;肿瘤直径2~7 cm,平均(3.81±0.28)cm;脑胶质瘤11例,脑膜瘤10例,室管膜瘤7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组间对比。纳入标准:符合《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及影像学》[3]中关于脑肿瘤的诊断标准者;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 1 cm脑肿瘤影像,MRI可清楚观察颅内血管血流情况,且存在头痛、肢体功能障碍及恶心等临床症状者;患者意识清晰,可自主交流。排除标准:患有免疫系统疾病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或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本研究在菏泽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实施,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手术前准确评估患者高位颈静脉球、岩骨气化的程度。参照组患者行后颅窝显微手术治疗,患者全麻,保持侧位状态,根据患者的病变位置、肿瘤面积等选择乙状窦后入路或颞下入路。硬膜位置作“十”字切口,放入显微镜,打开脑池、蛛网膜,清除脑脊液,充分暴露肿瘤。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分离、切除肿瘤。在肿瘤切除完成后,进行硬脑膜、头皮缝合处理,将骨瓣复位且使用0.9%氯化钠溶液多次冲洗瘤床。若硬脑膜缺损,则可进行人工脑膜、肌筋膜修补,骨瓣复位后进行固定操作。试验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后颅窝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在显微镜直视下将肿瘤囊液吸尽,之后将神经内镜置入,并电凝肿瘤内部,将肿瘤包膜、瘤结节分离,在肿瘤周围空间充足的情况下置入神经内镜,显微镜术野下观察后切除,最终在神经内镜下观察肿瘤残留,分块切除残留肿瘤,直到全部切除。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MRI检查患者的肿瘤切除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其中完全切除为影像学检查肿瘤完全消失;部分切除为影像学检查下仍存在部分脑肿瘤。②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5]评分进行对比,其中NIHSS评分总分为42分,分数高低与神经缺损状态严重程度呈正比;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ADL评分进行对比,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恢复越好,日常生活能力越高。③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对比,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 5 mL,进行离心操作(3 000 r/min,10 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④通过生活质量评级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并对比,其中Ⅰ级:术后可自主生活或者学习;Ⅱ级:术后生活基本能够自理;Ⅲ级:难以自主生活,生活需要照护;Ⅳ级:植物生存状态[6]。病症好转率=(Ⅰ级+Ⅱ级)例数/总例数×100%。⑤将两组患者小脑或脑干损伤、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颅内血肿、脑积水等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文中数据,NIHSS、ADL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为计量资料,以用()表示,行t检验;肿瘤切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为计数资料,用[ 例(%)]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肿瘤切除率 参照组中完全切除20例,部分切除8例,肿瘤完全切除率为71.43%(20/28);试验组患者中肿瘤完全切除27例,部分切除1例,肿瘤的完全切除率为96.43%(27/28)。试验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较参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766,P<0.05)。
2.2 NIHSS、ADL评分 术后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术前上升,且试验组上升幅度大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NIHSS、ADL评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NIHSS评分 ADL评分术前 术后2周 术前 术后3个月参照组 2835.25±4.3128.41±2.84*33.94±6.1146.18±7.81*试验组 2835.12±4.3921.19±2.09*34.08±6.0259.49±8.45*t值 0.112 10.835 0.086 6.121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2.3 炎性因子水平 术后2周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较参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
表2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
注:与术前比,*P<0.05。IL-6:白细胞介素 -6;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
组别 例数IL-6 TNF-α术前 术后2周 术前 术后2周参照组 28 85.61±9.17 38.17±7.37* 140.17±11.78 122.05±14.23*试验组 28 85.55±9.23 22.83±4.15* 140.08±11.91 73.15±6.12*t值 0.024 9.597 0.028 16.704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术后恢复情况 术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术后病症好转率为92.86%,较参照组的71.43%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例(%)]
2.5 并发症 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35.71%),试验组(7.14%)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脑肿瘤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临床多通过手术切除、化疗等方式治疗。其中同步放化疗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但是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恢复效果。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手术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中传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手术视野死角大,部分患者肿瘤并未被完全切除,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
神经内镜镜头观察的范围较广,可在骨窗较小的情况下,将肿瘤全面清除。神经内镜辅助治疗下光线充足,可清晰观察到患者深部病灶口附近解剖结构;在全面切除肿瘤的基础上,可尽量避免损伤肿瘤附近的正常组织[7]。神经内镜可观察到患者病灶周围情况,但是受到直视图分辨率的阻碍,无法清晰观察到患者病灶状态,在显微镜的辅助下,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不足。随着现代3D内镜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图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可通过显微镜切除肿瘤,而后通过神经内镜切除残余肿瘤,提升肿瘤全面切除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术后3个月病症好转率较参照组升高,并发症总发生率下降,且术后2周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较低,术后3个月ADL评分较高,表明神经内镜辅助后颅窝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肿瘤患者的肿瘤切除率较高,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自主生活能力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脑肿瘤对患者的脑部血流、灌注状态均会产生影响,且在脑肿瘤切除术中,脑组织局部损伤,也会释放IL-6、TNF-α等炎性因子,增加患者炎症性损伤的发生率,对其术后脑部功能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试验组患者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明显增大,其原因在于神经内镜辅助后颅窝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可切除显微镜死角区肿瘤;同时,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可尽早拔除引流管,减轻机体受到的刺激,进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自主生活能力的恢复[10]。
神经内镜辅助后颅窝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肿瘤,可强化手术治疗的效果。但是在手术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临床医生需要熟练操作显微镜、神经内镜,丰富自身的操作经验和专业水平,严格且细致操作,避免损伤脑肿瘤周围神经组织;通过神经内镜固定装置替代人工持镜,减少不必要的进出所造成的对患者神经血管影响,进一步强化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使用0.9%氯化钠溶液(37 ℃)冲洗神经内镜,预防小镜头模糊,持续冲洗下,可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度,利于手术操作的进行。
综上,神经内镜辅助后颅窝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脑肿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术后肿瘤完全切除率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自主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