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境化教学案例举隅

2021-09-29 23:47王志春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周亚夫细柳文帝

王志春

《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主要内容是汉文帝到周亚夫防守的细柳营慰问将士的事,重点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特点。文章笔法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文本变形、想象拓展等语境化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不但最大程度保留了“文言味”,而且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虚拟再现,在情境语境中欣赏人物形象

《周亚夫军细柳》运用《史记》特有的“春秋笔法”,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寥寥数语,有大量留白内容可以展开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可依据文本,在赏析人物形象时设计这样的学习环节:请朗读下面的人物对白,揣摩想象人物神态、语气、动作。

第一幕:细柳营 军门处

天子先驱(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

(天子先驱下,使者上)

使者( ):“传皇上口谕,吾欲入劳军。”

卫兵(从远处跑来):“得将军令,开壁门。”

第二幕:细柳营 壁门处

壁门士吏( ):“将军曰,军中不得驱驰。”

(漢文帝命令车夫按辔徐行)

周亚夫(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文帝表情严肃,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致意)

使者( ):“皇帝敬劳将军。”

第三幕:细柳营外 群臣惊讶

汉文帝( ):“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通过再现情境,补充对白,学生进入一个虚拟的模拟场景中,揣度想象,就能补充出人物的神态表现,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充分感受到士兵们的令行禁止、严守军纪,周亚夫的治军有方、恪尽职守,汉文帝的体恤下属、知人善任。可见,还原情境语境是解读文本、感受人物心理情感的重要方法。

二、文本变形,在上下文语境中领会写作特色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长之曾说:“《史记》写人时常用两种突出的性格或两种不同的情势,抑或两种不同的结果,作为对照。”本文通过对比衬托、侧面烘托,多方面、多角度突出独特的人物形象。作者描摹周亚夫的笔墨极其简洁,只有一个动作、一句话,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教师进行了这样设计。

(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哪一件事来写?主要表现了哪一个人?对这个人物描摹了哪一动作?描写了他的哪一句话?

师生研讨,明确:上自劳军;周亚夫;持兵揖;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文章的基本内容浓缩为以下一段文字。

上自劳军。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2)提问:作者除了写以上内容,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师生合作探讨,明确:①交代了故事背景,暗示战事紧张,为下文表现人物作铺垫;②先写了文帝慰问霸上和棘门的情形(长驱直入、骑马送迎),与后来到细柳营的情形形成对比;(共有四处对比之处)③详写了细柳营将士们的表现(全副武装、军纪严明),从侧面烘托周亚夫的形象;④写了“劳军”以后群臣和文帝的反应,起到侧面烘托周亚夫形象的作用。

这一设计不仅巧妙地抓住了文本的基本叙事要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一下子从文本中先跳了出来,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去,勾连句段,联系前后内容,理出行文思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文本语境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体会文章文笔寥寥、尽显风采的特色。

三、补写拓展,在认知语境中建构阅读体验

《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对周亚夫的刻画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人物的留白处理,给了学生重构人物形象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最后环节设计了一个读写训练:

请用一段文字描述你心中的周亚夫,或描摹其形象,或评价其性格。

在具体语境中的读写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上面的补写训练是基于学生认知情境的思维训练,是对学习内容的再提炼,是对人物形象的再认识,是对文本意义的再建构。这种在具体认知语境中的写作训练,是真实有效的。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建构是具体可操作的,是与具体的语境相联系的,而非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适时引入语境化教学,在学生与文言文学习之间架构起一条高速通道,文言文的学习将不再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瞭望,而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到达。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周亚夫细柳文帝
绳之以法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巧问深引 言文交融——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学为例
细柳的搅团
罗文帝剪纸作品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迷离
细柳
西汉名将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