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视域

2021-09-29 20:23丁义国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化母语经历

“经历语文”是以日常语文学习经历为基础,通过无意识随机、有意识能动、泛在化随时、集中性场所等多维度叠加训练,长期熏陶后逐渐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语文能力结构及状态。它包括语言感知力、思维发展力、审美鉴赏力及可持续语文学习热情等几个方面。其最高目标为引领学生通过价值体验、澄清、选择来亲力亲为、亲自感受一些现象、事件、活动、情感,最终实现价值体认。海陵中学从2013年起历时八年开展让学生全员、深度、主动参与其中的语文实践探索,从而逐步形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视域——经历语文。经历语文不但有力地促进了海陵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语文教学的理念和主张,已汇流至海陵中学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整体办学目标之中,经历语文亦以语文教学改革之一脉被许多学校认可借鉴。

一、价值体验,积极参与,在经历中训练语文思维

价值体认从价值体验开始,通过价值体验让学生经历“以身体之、以心悟之”的学习过程。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积极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什么是参与?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这只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表面的、形式上的参与,更要在语文经历活动中训练语文思维。我们认为,应当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另外,提问学生时,等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加问一句:“你是怎么想到的?”以此让学生自己梳理一遍思维过程。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收获学习的价值。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价值澄清,入情入境,在经历中塑造学习品格

价值澄清通过社会评价活动促进积极的价值内化于心,成为学习主体意识中深层的心理结构,从而升华为信念并进一步发展为信仰。信念中的“念”仅仅是一种意念,一种在思想上的相信和向往;信仰中的“仰”是一种整体性的姿态,一种在思想上的从“拳拳服膺”地相信和向往发展到在行动上“孜孜以求”地表现出来的精神状况。学习只有被信仰,它才不至于形同虚设。学生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都是与信仰联系在一起的。经历学习由于能调动学生的价值体验,学生能从中收获学习的价值感,因此能有效促使其学习品格的形成。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多元的价值。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并不都要在传统意义的教室进行,生活是语文的外延,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需要联系生活去学习,去经历。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供一些经历的条件,比如抓住适合经历的节点,创设经历的情境,开设经历的活动,安排经历的项目,让学生在身心的主动中体验经历学习的价值。教师端设置学生经历节点,有时是设置适合经历的情境而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经历中被教育,也有时是设置适合经历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个人或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去主动经历。学生端的经历实践,有时是源自自我求知的需要,或者因为课业需要而进行的主观能动的经历,有时是主观无意识的无痕被润泽经历。当然日常语文经历还包括师生双方均无主观意愿的听说读写,而教师要善于唤醒学生这种泛在化的随机经历意识。

三、价值内化,潜移默化,在经历中涵养“全人格”

语文学习经历化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学生学习母语的特点。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学习母语与学习第二语言不同,母语的学习并不是从一无所知开始的,而且母语的学习也不是只发生在语文课上的。事实上儿童从呱呱坠地就开始接受着汉语言(包括文化)的影响,在入学前儿童的口语能力与思维水平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是他们日后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石。入学后,儿童在语文课上一边学习听说读写,一边继续发展着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学校中其他的语言环境与活动及生活中的语言环境仍继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发生着影响。到了初中階段,这种口头的、书面的语文环境进一步扩大,口头的语文环境扩大到人际交往、广播电视、演讲宣传、手机电脑等;书面的如学校班级的各种宣传栏、板报,招聘宣传,商店招牌,以及各色的电子读物等。学生在家庭、学校内外所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都对他们的语文水平产生着影响,大语文环境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和专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的语文课一起,共同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水平。

经历语文的价值体认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追求语文本身的理想,通过语文追求生活的理想,追求生活中关于人生价值的理想。构成人内在价值认知体系的都是经由学校教育而沉淀积累,指向于未来显效,而且必将真正有效、高效的东西,具有促进三观形成、不可替代、不可超越的基础性。它们是由知识转化成的能力、情感、思维模式和个性心理倾向的综合素养。这样的基础,是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基础,这样的综合素养,只有在亲力亲为的经历中才能形成。因此,在经历中学语文更能矗立“全人格”形象。

初中学生正处在感性认识较强、理性认识由弱渐强的年龄阶段。只有经历价值体验、价值澄清、价值内化的过程,让学习的积极意义得以显现,让价值内化在心中达到自然的感悟和内化,才能外显出来引领语文学习走向经历化的实践方向。

[人物名片]

丁义国,江苏省海安市海陵中学校长,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省领航杯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致力于“经历教育”实践研究,以“经历教育”为主线主持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重点课题两项。出版教学专著《从语文经历走向经历语文》《经典浸润人生》《作文提升就三步》。

猜你喜欢
内化母语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母语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母语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