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珐华器同平遥推光漆、新绛澄泥砚被称为‘山西三宝,我们经过十年不懈的研究,终于使失传300年的文化瑰宝回归。”9月1日,山西晋城高平市“朝元窑”珐华创始人张勇勇欣慰地向记者说,“最近我们在筹备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交流中心、珐华技艺研究基地的挂牌活动及山西省第五届文博会展品的制作。”
从2010年起,张勇勇凭着对珐华艺术的敬畏之心,刻苦研习失传的古老技艺。釉色配方失传,他们就自己调制;由于烧制历史短暂,传诸于世的珐华器凤毛麟角,他们就跑遍国内外的博物馆,研究珐华器形……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创建的2米高的“朝元窑”终于在2017年重燃珐华窑火。
十年前,珐华对于张勇勇和于山还只是个文物概念。他们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的生命会和消失了300年的珐华联系在一起。
张勇勇出生在南太行深处一个叫南凹的小山村,从小跟着行伍出身的父亲四处漂泊,他当过矿工、做过保安,靠打磨银器起家。北漂期间,他认识了于山。于山,毕业于中央美院设计系,著名设计师、收藏家。当时张勇勇主要以收藏晋城的老家具为主业。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家具的年代、木质、品相和产地。由家具谈到家具上的器物,由器物谈到珐华。
2008年始,对古代技艺心存念想的张勇勇,带着复原珐华工艺的心愿和使命感,从北京回到家乡山西高平,和朋友一起开始到处搜寻资料,走访懂得相关技艺的老工匠,遍访国内外的博物馆探究珐华器形,筹备复烧珐华器。
“珐华是以多种釉色为基调的低温彩釉陶瓷器,是在琉璃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诞生于元代山西潞州、泽州、蒲州一带。它上承唐宋三彩余韵,多用于宗教场所,因其华美庄严,故以‘珐华‘法华名之,以示尊贵。”张勇勇向记者介绍了珐华产生及消失的历史。“高平珐华始于元末,兴于明,清代雍正之后,珐华器逐渐停止烧造,这项精致的工艺技术从此消失,少量的珐华器只存在于国内外的博物馆内。”
2016年春天,张勇勇和于山约定共同筹资100万元,修建珐华烧制厂房。张勇勇在高平城北邢村村南盘下了一家转让的砂厂,作为新建窑址,取名“朝元窑”。3个月,一个500平方米的制作车间和一个4立方米的电气窑建成。
“朝元窑”做的第一件珐华艺术品是文殊菩萨的大型立像。南太行有坩土,用坩土塑形是复烧珐华这一系统工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艺,按照塑好的胎形做模翻模是第二道复杂的工艺,李秀艳的弟弟李秀龙和吴斌是做模翻模烧窑师傅,她们经过反复试验,先后攻克了这两道工艺。而复烧珐华的核心技术是釉色的调配,张勇勇把这一难题留给了自己。
彩釉是琺华最为突出的特色,它突破了传统琉璃单调的黄、绿色系,现出蓝、紫、白、黄、绿等丰富的色彩。没有文字记述,只有他们从古玩市场里收集回来的珐华残片。没有一件完整的珐华古器,只有于山从国外各大博物馆发回来的珐华照片和百度搜索到的一些古代珐华器照片。单凭这些照片,无法看到珐华的肌理和纹路。唯一有参考价值的是那些珐华残片。
张勇勇采取寻痕法,根据对这些残片的分析,倒推珐华的釉料配制成分和釉色调配比例,根据珐华与琉璃的天然联系,推演珐华的烧制工艺。他常常两眼迷离,吃饭也在琢磨,走路也在琢磨,睡觉做梦也梦的是配制釉料,一有灵感便跑到“朝元窑”按比例调配。一天,两天,三天……张勇勇在煎熬中行进,“朝元窑”的空地上堆满了烧坏的珐华残品,一次比一次接近珐华古物的颜色,一次比一次接近他心中的理想色彩。
塑形、翻模、调釉、烧窑的一个个工艺难关被这群白手起家的民间工匠克服了,那尊大型文殊菩萨立像作为他们烧造的第一件珐华器被送进“朝元窑”,张勇勇和团队人员一起站在窑外等待,他们的心也都像是放在气窑里烧着,结果失败了。
“朝元窑”有一个微信群,于山和他的爱人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教授利用这个微信平台与“朝元窑”的工匠们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他们把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参加展览时拍到的各类工艺品和彩塑的照片发到微信群里,让大家长见识开眼界。张勇勇、李秀艳他们及时把自己做的塑形、釉色发到群里,让于山夫妇挑毛病,一点点的提升,一点点的改进,一支硬核团队就这样一天天成长起来。
随着“朝元窑”逐步走上正轨,一群年轻人来到“朝元窑”。牛榛、吴焱艳、张梦麟、张梦奇,这些朝气蓬勃气的年轻人,给“朝元窑”珐华的复烧带来新思维、新科技和新模式,使这一国宝工艺有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他们首先烧造的是文殊菩萨的大型立像,在烧造这尊立像时,他们攻克了立体悬空工艺难关。过去人们做这类悬空式塑像时,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的肚子下面是打开的,需要用一根立柱支撑。朝元团队在塑形实践中,打破了这种传统悬空塑像的方法,采取利用坐骑的四肢来支撑整个立像的重量,这里面涉及到重力学的原理。做好这么一尊立像,不仅要懂美学,还要懂力学,同时还要懂历史。
最令人焦心的是最后一关,烧制。当他们把一点一滴塑好的立像,小心翼翼送进窑里,心也一起被送进了窑里。仅一尊文殊菩萨立像,他们先后做了六次才成功。2017年5月,文殊菩萨造像烧制完成,并在同年参加第三届山西省文博会,获得了银奖。
文殊菩萨造像烧成后,接下来是普贤菩萨。500多个日日夜夜,大家在不知疲倦中合力完成了这一创作。
从2016年“朝元窑”建成到2019珐华“华严三圣”烧造成功,“朝元窑”用三年的时间,结束了珐华沉寂三百年的历史,这支民间工匠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9年11月,大型珐华立件造像参加了太湖国际文化论坛,它们的出现惊艳了世界。在2019年12月第四届山西省文博会上,张勇勇和他的作品《珐华莲池鸳鸯纹罐》斩获“金奖”……所有接踵而至的荣誉给张勇勇和他的团队带来了极大的信心,他们不断更新传统技艺,在努力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