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航天民用产业发展方向

2021-09-28 01:14罗薇刘晓俊罗群飞
中国军转民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时代

罗薇 刘晓俊 罗群飞

摘要: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将军地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说明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都要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和展开。作为科技创新的摇篮,航天科研院所如何凝聚起“军”与“民”的强大合力,推动我国航天民用产业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也成为了新时代军地协同发展的目标和要求。航天科研院所应该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趋势,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切实做好航天民用产业深入发展的各项工作。本文将围绕新时代军地协同发展的要求以及新时代航天民用产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为航天科研院所的民用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关键词:新时代;航天民用产业;军地协同;航天科研院所

一、新时代军地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军地协同发展,把军地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战略指导和规划统筹。习总书记关于军地协同发展的主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如何有效统筹富国与强军,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在战略定位上,强调军地协同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人类社会进入战争形态信息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经济形态高度市场化的新时代以后,创造财富的活动与捍卫人类自身安全的活动是共生共存,枯荣与共的事业。可见,新时代军地协同的发展对我国的战略体系建设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1]。

二、新时代军地协同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军地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地协同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军地协同应形成深度发展的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明确了新时代军地协同发展的总目标。军地协同是一个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融合趋于深度化即为军民一体化的过程,实现“军”与“民”在实现深度融合时所体现出的高度协同性,兼容性,互动性的良性状态,从而使经济和国防两大体系能够充分实现建设规划统筹,发展进程同步,资源配置均衡,要素有效互动,政策制度兼容,组织实施统一的目标和要求[2]。

三、新时代航天民用产业发展的优势

在当前积极推进军地协同的大趋势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科技创新等领域成为支持军地协同战略的主力军。航天科研院所作为信息化科技变革的重要引领者,致力于满足体系化,智能化需求的总体论证,设计和集成能力建设,电磁信息数据应用产业体系建设。在新时代军地协同向纵深发展时期,航天科研院所依托其过硬的科研生产能力,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高校的纵向合作,具备了军地协同深度发展的天然优势。许多航天科研院所都是创新的摇篮,集多功能、前沿性、高标准、多项独特指标与参数硬性要求,新型材料与高科技特征,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科技与产业突破性发展的最佳载体和最强驱动能力。通过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驱动能力,能够带动众多领域内的多项民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3]。

四、新时代航天民用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总体思路

航天民用产业应依托航天科研院所分级分类推动各地军地协同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培育和实施,按照创新的管理模式从营业收入、产业布局、技术和产品体系、市场营销、科研管理体系等维度深入推进产业化各项工作。聚焦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实现重大产业化项目从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的快速转化,促进各项民用产业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推广和社会经济效益提升,增强航天民用产业创新能力与品牌影响力。通过技术转化,航天民用产业已经覆盖了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城建,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气象雷达,智能制造等众多高新科技领域。航天科研院所应紧跟军地协同发展的步伐和战略目标以及发展要求,完成产业升级和技术的深度转化。

(二)面临挑战

目前国内民用产业布局大多局限于传统行业,对新兴领域以及战略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核心技术产业关注不够,经营模式单一,应对风险能力不强;发展层次不高,具有前瞻性综合性的行业较少,综合竞争能力较弱。

虽然航天民用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各级航天科研院所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加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没有创新,航天民用产业发展便會失去活力;缺乏竞争意识,则无法有效控制成本,难以与高度市场化的民营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不仅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还要加强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管理创新,才能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新形势的航天民用产业发展的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创新型人才。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等,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航天民用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顺应新时代军地协同的发展趋势,为推进航天民用产业在各领域的深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具体措施

1.管理体制创新

传统的航天民用产业管理体制基本依靠单一部门实施管理,无论从人员配置,技术储备,组织效能都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具备形成产业链的条件。因此,从管理体制和组织上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组织内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应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将民用产业发展的规划、职能、责任融合到各板块的业务部门,从管理体制上改变民用产业发展边缘化的格局。

2.技术成果转化

加强技术成果转化的能力,推动国防科学技术向民用技术的转化,同时也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将高精尖的民用技术融入到国防科学技术的研发之中。健全协同创新的体系建设,统筹规划技术创新的发展蓝图,聚焦双向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航天科研院所技术和智力的巨大潜力,从制度、思想、顶层设计等层面重视两用技术的研发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及推广。

3.合理分配资源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保证完成国防科研任务的同时,合理统筹规划所内有限的资源走出一条航天民用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也是航天科研院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国防科研生产是首要的政治任务,但兼顾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航天民用产业之路也是必然趋势,所以应该“上下一心,协同作战”。可通过定期展开技术与生产资源分配的科研生产协调会,在不动摇重点国防科研任务的大前提下,积极调配所内技术、人力、财力和场地设备等资源推动航天民用产业的发展。

4.军地深度合作

不断加强与政府、企事业、高校的战略合作,通过参与政府军地协同创新发展的规划以及颁布实施的统筹建设项目,从而获得政策与专项资金支持;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在保护本单位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体系建设的经验,互通有无,寻求商业合作机会;通过与高校相关专业与学院的战略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的研发,可以有效弥补航天科研院所基础科学领域研究力度不足的现状,并且形成一支隐形的预先研究团队作为技术储备力量。通过结合这三个板块“民参军、军转民”的深度合作,从而推动航天民用产业全方位、渗透式的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

军地协同发展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航天民用产业的发展又是实现该战略的重要布局和发展方向。航天民用产业的发展也是各行业相互协作,同时又相互渗透、系统性的工程。所以,航天科研院所需要借助国家力量,形成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发展体系。通过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强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不断努力,从而实现航天民用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玉娟,王磊.进一步加快军地协同深度发展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7(3):62-64.

[2]杨梅枝.中国特色军地协同发展研究[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5-5.

[3]杨少鲜.中国军地协同进展[J].卫星应用,2016(4):31-34.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民品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