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婕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 兰州 730030)
区块链技术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等特点,不需要将信任认证权让渡给中心化机构或大量第三方中介机构就能快速确立信任关系或在交互双方未建立信任关系时促成交易,有效降低沟通成本,符合金融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技术创新浪潮,各个领域都在积极探索其可应用的场景,最初区块连技术被大众所知晓就是从比特币数字货币开始,到现在,各领域都在大力探索区块连技术,部分场景也被推广使用,获得了应用的认可。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广泛的运用,也是区块连技术进入大众视野的重要应用。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纸币,若推广使用数字货币能够减少货币发行、流通的成本,增强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同时,基于区块连技术的特征,也可发挥追溯的作用。因此,部分国家或其央行着手研究区块链技术在货币方面的应用。人民银行也在大力推进数字货币,并将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可能的方案。
这一阶段区块链技术突破数字货币应用的局限,逐渐扩展到数字资产与智能合约,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价值在金融场景中具有强大的天生优势,被越来越多的金融行业关注。例如银行跨国转账存在货币兑换、转账标准、跨行互通等问题,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打通各种环境来解决,而区块链技术可避免第三方介入,直接实现点对点转账,结算效率大幅提升。正是区块链技术的这些应用优势,使得金融领域对其产生了极大兴趣,各机构、行业组建专业技术团队,针对自身需求,积极探索可能的应用。
这一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涵盖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帮助解决包括物流、医疗、司法等各行各业在内的信任问题,通过使用区块连技术,能够更好地打通各部门间的联系桥梁,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全面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正是这些优势,政府部门也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探索运用,通过构建合适的场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降低企业、居民的脚底成本,同时,提高部门间信息共享程度,提升监管能力。
表1 区块链应用的阶段分类及案例
近年来,外汇管理工作不断推动外汇市场开放,促进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积极服务于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于外汇管理工作。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借助其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征,将外汇管理涉及的信息数据保存在链上,可提升数据质量、增强信息透明度、尤其是可降低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成本,便利企业、居民的同时,可增强跨部门协同监管,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大多数外汇管理的数据信息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上报,要保障这些信息的真实可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进行校验、核对。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将外汇数据信息经过验证添加到链上,以分布式数据库形式保存并永久存储,且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簿使得任何一方的交易信息更新后,链上所有节点都会同步更新相关数据,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在跨境区块链平台的出口应收账款融资核验服务场景中,可提供质押物信息是否真实以及质押物是否被重复使用或超额融资两项服务,这对银行来说,可以更好地进行真实性审核,把控风险。
近年来,提升外汇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外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若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外汇管理工作中,借助分布式记账、点对点传输等特点可减少纸质材料的打印与报送,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同时,帮助银行简化现场验证的复杂流程,通过线上办理的方式,缩短办理周期,提高办理效率。并且,通过共识机制确保信息不被篡改,增强各方间信任,提高业务办理成功率,进一步提升外汇服务的便利性。
外汇管理工作越来越注重事中、事后监管,但监管的有效性往往与外汇业务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密切相关。区块链技术可承载大量业务数据信息,并且能够满足全程留痕、可追溯的监管需求,将其引入外汇管理工作中可提供事后监管信息数据来源,有效提升事后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相关部门也可随时调取需要的数据,进行验证分析。例如,在跨境区块链平台的业务场景中嵌入监管功能,有利于及时发现各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异常,即达到了跨境金融服务目标,又体现了真实性监管要求,实现了“监管即服务”的有机统一。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金融市场、金融方式和金融工具等全方位创新,外汇领域业务新模式不断推出,给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带来新的挑战。在交易方式、业务模式推陈出新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外汇领域的穿透式监管成为思考的重点。通过区块链技术,把涉及外汇监管的部门、办理业务的银行、企业等多方都纳入有关平台中,可有效解决数据共享问题,打破信息壁垒。各监管部门可通过平台,调取需要的业务数据,更好的履行监管职能,提早识别风险点。
区块链技术在外汇管理领域已有部分场景在应用,例如,出口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发货后)、企业跨境信用信息授权查证、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查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业务等场景。在一些场景中也加入了税务、海关,进行信息交换和有效核验,实现了多种信息共享协作。未来,外汇管理工作可基于区块链技术,创新监管类应用场景,特别是在货物贸易、内保外贷、个人外汇监管领域大力推广应用,拓宽参与主体,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
银行在办理货物贸易跨境收支业务时,按照展业三原则,需要对报关单的真实性及其与贸易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审查。但当前对报关单信息的真实性审核还需要银行登入相关系统,输入关键信息后方可查询对应报关单是否存在、报关单主体与业务办理主体是否一致、报关单是否已在同业办理过业务等情况,程序复杂、耗时较长,降低了业务办理效率。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货物贸易报关单真实性核验场景,在节点上加入海关,赋予各参与机构一定的权限,方便履行自身职能。银行在办理货物贸易跨境收支业务时可及时在平台核验报关单信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外汇局作为主要监管者,也可动态地把握贸易进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开展必要的现场核查。
图1 货物贸易报关单真实性核验场景
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境外债务人因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而触发担保履约的可能性增加,易引发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在内保外贷外汇登记业务的审核过程中,境外被担保人实际财务状况,境内担保人履约意图等因缺乏信息的有效核验手段,均成为审核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内保外贷业务场景,将参与方上链平台,精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可提高事中监测能力,有效防范履约风险。在该场景下,将被担保人主体资格、担保项下资金用途、还款资金来源等信息存储在链上,既可以保证信息安全、透明、可信任,还可以助力银行实时跟踪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外汇局作为监管机构,可对内保外贷业务进行全流程跟踪,查看资金使用情况、评估债务人还款能力和反担保人经营情况,识别境外债务人和境内反担保人潜在的履约风险,进而避免产生恶意履约。
图2 内保外贷业务场景
近年来,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电子银行蓬勃发展,给出国留学、境外旅行等跨境支付带来便利。但电子银行具有灵活度高、操作便利、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导致个人信息申报随意、银行审核难,给个人外汇监管带来新的挑战。通过区块链技术搭建个人外汇业务监管场景,强化与反洗钱等部门的合作,将支付和反洗钱部门的数据、信息上链,交换本外币账户划转信息、个人所得税数据、个人跨境贸易往来信息等,建立起完整的监测链条,实现“穿透式”监管。在该场景下,可提高个人购付汇与收结汇业务分拆数据筛查的频率,对疑似个人分拆交易组实现甄别,不用等分拆发生后下季度推送,解决筛查的时滞问题,共同打击个人项下违法交易,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图3 个人外汇业务监管场景
虽然区块链技术在效率、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给外汇管理工作注入新动力,但其应用还处于初期阶段,场景设计还不完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要将区块链技术在外汇领域推广使用还面临着不少的难点问题。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推广使用,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日益凸显。一是金融市场的大规模交易需要区块链技术拥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存储规模;二是公式算法和加密验证导致的延迟与数量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运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三是若将区块链技术推广使用,那么交易数据的不断添加将会对存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四是区块链技术存在多个节点,那么如何保证这些节点的安全,免遭攻击也成为需要解决的难点;五是当前各机构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应用都有较大热情,开发了不同的场景,有些场景功能类似,如何将这些场景整合,以及不同系统间的兼容、互通等都是未来将要面对的工作。
外汇领域点多面广,在分业监管体制下,涵盖有外汇局、海关、商务局、税务局等多个监管部门,但各部门监管目标、理念不同,如何将多部门都引入区块链技术监管场景内,并确保各自能最大效率的履行监管职能,都有待进一步探索。以货物贸易为例,涉及的环节主要有企业注册、外贸资质获取、海关备案、名录登记、银行账户开立、合同签订、运输、报关、货款支付、购付汇等事项,在不同环节下均有不同的部门监管,如何协调区块链各“节点”即各监管部门以及交易主体的权限和功能,使其充分履行自身职能,实现跨部门监管合作与数据共享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我国尚未出台严格意义上的区块链治理立法,区块链技术在外汇管理领域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这导致在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中还存在治理问题。例如,当区块链上数据与区块链下数据不一致时,链上数据是否具有优先采信的效力?监管部门能否依据链上数据做出行政处罚?因此,要将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外汇管理中,不仅要有创新思想的支撑,更要明确区块链技术涉及的法律责任界定,建立健全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规范和约束性法律法规,以及区块链标准化体系。
外汇管理工作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存在必要性和可行性,未来应通过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扩充应用场景,完善场景功能、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等多种措施,更好地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外汇管理领域的应用,提高监管工作效率,提升防范风险能力。
目前,国内区块链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相关应用即缺乏统一规范也疏于法律保护。为推进区块链技术在外汇管理领域的应用,应尽快建立外汇领域的区块链监管框架,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同时加强对其的保护措施。在掌握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上,建立区块链技术法规,不仅包括区块链标准化体系,还应该包括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前景规划,创造良好环境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外汇管理领域的应用。
相比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成熟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着诸多技术屏障,“区块链+”更多处于试点阶段,并未出现可大范围推广的成熟场景。外汇部门应增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研发能力,重视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与载体建设等内容,积极关注国际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动向,吸收先进技术,完善区块链技术平台,尤其是以跨境区块链平台为依托,创新非对称密码技术、分布式计算与共识算法等核心技术,突破瓶颈,进一步提高应用率,增强成果转化。
随着外汇业务的不断创新,外汇管理面临更多挑战,为更好的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多部门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区块链+监管”的形式,可有效打破信息壁垒,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实现跨部门监管合作。外汇部门应主动对接海关、税务监管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各部门上链平台场景。发挥区块链技术在监管领域应用的优势特征,使各监管部门及时获取履行监管职能所需数据,提高协同监管的水平,进而有效防范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