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硕,孙名浩,赵富伟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自然圣境”(sacred nature sites, SNS)泛指由当地人或当地社区公认的赋有精神和信仰文化意义的自然地域[1]。自然圣境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信仰基础上的民间自然保护地,也是人们文化信仰的依托之地,是研究人与自然精神联系的最佳切入点,被称为“文化景观保护地”[1-2]。自然圣境长期存在,在世界各地因文化差异以不同形式呈现;但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基本相同,即通过文化信仰保护区域物种及其生态服务功能,维护地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在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特殊地位[3]。
我国既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又是民族文化历史极为悠久的国家。民族植物学家较早地开展了国内自然圣境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植物学泰斗裴盛基先生从民族植物学角度对西双版纳傣族竜山的起源、背景及生态功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奠定了我国自然圣境研究的基础[4-5]。肖文武等[6]总结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圣境主要包括山林自然圣境、庙祠人文圣境、名山圣境和水体自然圣境4种类型。少数民族地区自然圣境由于受宗教信仰和乡规民约的保护,大部分自然圣境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和植被特征[4-5,7]。
汉族聚居区也保存和维持了诸多具有特色的自然圣境,例如“风水林”。风水林是风水意识的产物,源自远古时代人们对山川的崇拜,是我国所特有的林业形式[8-9]。浙江风水林分布广泛,几乎分布于辖区所有县市,丽水是风水林分布较集中的区域之一[8]。风水林普遍保存了大量古树名木、珍稀濒危动植物,在科研、观赏和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目前,有关浙西南山区自然圣境的研究较少,也尚未见“风水林”以外其他类型自然圣境的研究报道[10]。此次调查以浙江龙泉、庆元境内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片区及其周边代表性汉族村寨的自然圣境为重点,对自然圣境类型、物种多样性、生物与文化维持机制等进行分析。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片区位于浙江西南部山区,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瓯江和闽江的发源地,总面积为52 074.0 hm2[11]。国家公园百山祖片区涉及龙泉、庆元、景宁3 个县(市)13 个乡镇(街道、林场、管理区)34个行政村和 10 个林区,常住人口 2 111人。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2.88%[12],有野生维管植物189科851属2 102种,野生脊椎动物111科416种,大型真菌65科176属632种[12]。片区内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其中百山祖冷杉(Abiesbeshanzu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chinensis)、莼菜(Braseniaschreberi)、钟萼木(Bretschneiderasinensis)和银杏(Ginkgobiloba)6种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8种,其中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云豹(Neofelisnebulosa)、豹(Pantherapardus)、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金斑喙凤蝶(Teinopalpusaureus)6种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
国家公园百山祖片区及其周边为汉族聚居区,传统文化历史悠久,风水思想早在宋朝时期就已经盛行[8]。当地人常将村落、坟冢、道路等人工建筑与森林等自然景观视为一体,认为好的地理位置具备好的“风水”。因此,当地保存有大量“风水林”。选取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和庆元境内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片区及其周边的8个代表性村落,即庆元县贤良村、新庄自然村、石坂村、黄皮村、龙岩村、斋郎村、西川村和龙泉市水塔村(图1)。其中,黄皮村和龙岩村位于国家公园核心区,斋郎村位于国家公园非核心区域,贤良村、新庄自然村、石坂村、西川村和水塔村5个村落位于国家公园之外。
采用结构式和半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熟悉调查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习俗的信息报告员(informants),如村干部、国家公园管理人员、护林员等进行访谈,收集调查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相关信息。
采用线路踏查法对8个村落的自然圣境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每个自然圣境踏查样线长度不小于1 000 m。记录每种植物的地理位置、海拔和生境,采集标本,并进行形态学鉴定。
参与观察法[13]是文化人类学的常用调查方法,指研究者参与当地文化的表达、实践和反馈,与当地群众共同生产生活一段时间,从而加深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理解。采用参与观察法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当地传统文化与自然圣境的关系。
重要值是用来表示某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14]。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分别对富集种、稀有种的敏感性强;Pielou 指数最适合于表征森林群落物种分布均匀程度;Margalef指数是适用于表征乔木群落丰富度的指数[15-16]。采用物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Margalef丰富度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计算样方中乔木层物种多样性[17]。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计算公式见表1[18-20]。
表1 重要值和物种多样性计算公式Table 1 The computation formula of important value and species biodiversity
调查发现,研究区每个村至少保存1~2处自然圣境,各自然圣境面积范围为0.01~ 7.33 hm2,有风水林、水口林、古坟林和古道林4类自然圣境。
(1)风水林。受风水思想影响,古人赋予某些人工栽培或天然生长的林木美好意愿,并对其严加保护,逐步形成了现在的“风水林”[9]。“风水林”大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风水林”泛指一切与“风水”有关的森林和林木,狭义的“风水林”仅指野生动植物较多、林木茂密、能保村寨平安的森林。风水林通常位于村落后方山坡。风水林数量最多,几乎每一个村落周围都会分布一座风水林。风水林通常为天然林或者次生林,面积较大,先人为保护圣境制定了详细禁忌措施,保护了大量动植物。贤良、新庄、石坂、黄皮、龙岩、斋朗和水塔7个村落的风水林保存了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其中,我国特有植物2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
(2)水口林。水口林又称“水尾林”[21],一般位于村落前方,主要种植在河流或者溪流出入村落的水口处。当地人认为水口林可保护村庄命脉,抵挡天地“煞气”[22],其林木系人工种植,已有数百年历史。水口林数量次之,共发现3个村落中保存有较为完整的水口林,林子周围设有村规警示标语,禁止村民进林砍树。水口林中常种植柳杉(Cryptomeriajaponicavar.sinensis)、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南方红豆杉和闽楠(Phoebebournei)等树种,水口林的树木多已列入省级古树名木保护名录。庆元西川村水口林内的江南油杉(Keteleeriafortuneivar.cyclolepis)已600余年,石坂村水口林中的银杏已近800年,新庄村水口林以近400年的闽楠为建群种。水口林具有防止地表径流冲蚀土壤的作用,也为村落营造了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的园林景观。
(3)古坟林。古坟林起源于我国殷商“封树之制”[23],指古人保留在坟园墓地周边的人工或者天然森林,是庇护子孙后代幸福、龙脉旺盛的绝佳风水林地,一般依山势而建,常位于村落附近。浙西南现存的古坟林数量不多,且面积较小,通常林中埋葬建村始祖或者为村落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祖先。百山祖镇黄皮村古坟林面积约为0.52 hm2,林中分布有8株枫香、7株柳杉、2株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和1株南方红豆杉。
(4)古道林。古道是修建在山区或森林中供人、马通行的道路,属于森林古道中的一种[24],担负着古人内外交通、贸易交换、宗教活动和军事防御等功能[25]。由于公路铁路兴起、行人改道、村寨搬迁等原因,古道弃用,路旁绿树成荫而形成古道林。一般地,浙西南历史上一个古道林连接多个村庄的交通。古道林数量最少,西川古道便是庆元县最完整的一条古道,是中国3大古道之一——“浙闽古道”的重要部分,位于五大堡乡西川村西南方向,是历史上西川村民出村必经的山间小径,全程长约3 000 m。古道两旁分布着江南油杉、闽楠和甜槠(Castanopsiseyrei)等珍稀树种。
3.2.1自然圣境内乔木的重要值分析
各类型自然圣境的乔木统计结果(表2)显示,风水林有乔木91株,隶属于19科32属44种(变种),杉科、松科、红豆杉科、樟科为优势科,重要值均大于10%;水口林有乔木31株,隶属于10科13属13种(变种),杉科、金缕梅科、壳斗科为优势科,重要值均大于10%;古坟林有乔木23株,隶属于5科5属6种(变种),金缕梅科、杉科、松科、红豆杉科为优势科,重要值均大于10%;古道林有乔木95株,隶属于11科13属14种(变种),壳斗科、樟科、杨梅科为优势科,重要值均大于10%。浙西南圣境乔木中裸子植物占有明显优势,松科、杉科、红豆杉科均为裸子植物,风水林、古坟林、水口林优势科中均有裸子植物。
表2 浙西南自然圣境中乔木的重要值Table 2 Importance value of tree of sacred nature sites in southwest mountain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3.2.2多样性指数的圣境类别格局分析
从不同自然圣境类别中乔木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表3)来看,风水林乔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数值最大,水口林4项指标数值比风水林小,但都大于古坟林和古道林。由此可见,风水林和水口林乔木多样性较为丰富。
表3 不同自然圣境类别中乔木多样性指数分布格局Table 3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pecies biodiversity of trees in different SNS
浙西南自然圣境经长期的自然演替,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保存了大量具有食用、药用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果实可制粉条和豆腐等美食。禾本科的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可制作玉兰片、笋干等,是当地特色食用植物资源。钩栲(Castanopsistibetana)、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薯豆(Elaeocarpusjaponicus)和硬斗石栎(Lithocarpushancei)可以用作种植香菇(Lentinulaedodes)等食用菌的“段木”。老鼠矢(Symplocosstellaris)种子油可用于制作肥皂。马醉木(Pierisjaponica)枝叶提取液可用于制作杀虫剂。少叶黄杞(Engelhardiaroxburghiana)和闽楠可用于制作家具。杜英(Elaeocarpusdecipiens)、红楠(Neolitseaaurata)、枫香和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等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厚朴(Houpoeaofficinalis)和马银花(Rhododendronovatum)等可用于治疗妇科疾病。浙闽新木姜子(Neolitseaaurata)可用于治疗胃病。南方红豆杉具有抗癌功效。其中,钩栲、苦槠、浙闽新木姜子等属于我国特有种,银杏、南方红豆杉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厚朴、闽楠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江南油杉是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银杏、冷杉(Abiesfabri)、南方红豆杉、枫香、缺萼枫香等是孑遗植物[26],木荷(Schimasuperba)因其体内含水量高而是防火林带阻火树种,对于科学研究、物种和生态保护、社会经济而言都是十分珍贵的植物资源。
除植物以外,浙西南自然圣境也是许多动物和大型真菌的庇护所。调查发现至少分布有10种野生脊椎动物和5种大型真菌。其中,猕猴(Macacamulatta)、白鹇(Lophuranycthemera)和鸳鸯(Aixgalericulata)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猪(Susscrofa)、舟山眼镜蛇(Najaatra)和乌梢蛇(Zaocysdhumnades)被《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收录,4种大型真菌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大型真菌卷》评为无危(LC)或近危(NT)物种。
浙西南虽地处山区,但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不息。当地人信奉道教,讲风水,拜神仙,仅浙西南8个村落周围就分布有10座道教庙宇。当地人关心住宅、村落和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规制等,认为好的地理位置可以“趋吉避凶”,并将建筑周围的山林视为禁地,认为那是神灵或祖先亡灵休憩之所而加以崇拜,进而制定详细的村规民约进行约束。古人针对风水林、水口林和古坟林制定的村规民约尤为严格,一般有禁止砍伐、放牧、捡拾柴火等措施,为了强化族人的文化信仰,每年会定期举办祭祀活动。当地人也极其崇拜自然,认为大树是神灵降至之所,甚至有拜大树当“干娘”的习俗。大树周围神圣庄严,不允许轻慢,更不准村民砍伐烧荒。
浙西南宗祠文化盛行,在祭拜祖先、惩教族人、传承文化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村规民约经宗祠礼法的约束,父辈言传身教,延续千年。西川村、斋郎村为警示子孙,将传承百年村规民约镌刻在自然圣境旁的石碑上,警示后人。不得砍伐风水林树木已成为浙西南妇孺皆知的“金科玉律”。
裸子植物在自然圣境的乔木层占有明显优势,部分裸子植物属省级及以上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吕丽莎等[27]认为在地形、水分、能量空间异质性高的地区,裸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高。浙西南裸子植物物种丰富多样,离不开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地带性树种在当地圣境乔木层中也占优势,以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为代表的亚热带常见植物重要值也较高[19]。浙西南处于亚热带地区,当地原始植被类型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8],依据亚热带多优势种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29]和浙西南自然圣境中各科树种在乔木层重要值占比,初步推测风水林和水口林属于“以针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古坟林和古道林属于“以阳性阔叶树种为主的针叶混交林”。刘伟等[30]发现百山祖国家公园碳密度较高的区域以黄山松林、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经比对,百山祖国家公园碳密度较高的区域几乎与浙江凤阳山-百山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重合。自然圣境植被类型以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该植被类型与百山祖国家公园核心区植被分类相似,且自然圣境大部分并非分布于国家公园核心区,初步判断自然圣境植被种类的形成与其是否处于国家公园核心区并无直接关系。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及公园以外的区域以村镇、耕地、竹林、经济林等人类活动干扰为主[12],林地被大量开垦导致该区域公益林林分结构多单一,阔叶林分布较少[30]。浙西南不同的自然圣境植被类型的形成,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人为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人们通过文化信仰等对自然圣境进行保护,使处于非国家公园核心区域的植被得以保护,适宜大量的珍稀动植物濒危物种生存。
自然圣境的管理方式和文化内涵具有自身的特征。风水林、水口林、古坟林和古道林中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之间存在差异,这与当地的风俗文化有关。传统文化对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2]。浙西南当地信奉神明,讲“风水”,崇拜自然,为保护风水林和水口林植被制定了严苛的村规民约,对经核实的破坏圣境林木的人员进行经济和道德惩罚。民间护林传统根深蒂固,即使在1958年“大跃进”时期,村集体仅对风水林中的小树木进行砍伐。目前,初步估计贤良镇新庄自然村、石川村、西川村和贤良村现存的风水林面积在6.67 hm2以上。风水林和水口林长期受到民众的自发保护,保留了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古坟林和古道林物种多样性低于风水林和水口林,主要原因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31]。受“事死如事生”以及“葬先荫后论”的影响,古人赋予坟园墓地和阳宅一致的意义,也讲究坟墓风水问题。“土色之光润,草木之茂盛,乃其验也,父祖子孙同气,彼安则此安,彼危则此危,亦其理也”。因此,古坟林周围一般草木茂盛,风水绝佳,即使村落周边没有心怡之地,也可以通过人工种培植阴宅风水[32]。古坟林中植被定期会受到人为筛选保护,群落丰富度相对较差。古道是景观与文化的结合体[26],“自然崇拜”是古道两旁古树名木屹立百年的原因之一。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古道沿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9],导致古道林群落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降低。
自然圣境为许多珍稀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大量珍稀古树名木得以保存,在生态恢复和森林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百山祖国家公园的部分区域就原属自然圣境。分布于国家公园周围的自然圣境,还可临时充当动物“避难所”,促进不同区域物种交流,丰富遗传多样性,提高公园内物种保护效果。自然圣境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将文化信仰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可保护水源地,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优化当地人的居住环境,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等。为更好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浙江省持续厚植生态家底,先后提出自然保护小区、完善护林员管理等政策[33],新庄风水林闽楠古树群的形成便得益于此。随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立,浙江对自然保护区及其功能分区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废除自然保护小区等保护政策,多数自然圣境未被纳入保护地体系。目前,在浙江西南欠发达山区,大量人口外流,多数强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出现“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有些村庄甚至面临拆迁改制,文化信仰逐渐消失,已难以保护这些自然圣境。若发生盗伐名木、火灾等情形,仅依靠以往的村规民约,不足以保护自然圣境。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强自然圣境保护:(1)创新政府保护模式,创新自然圣境保护机制,将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周边的自然圣境纳入国家公园治理范围。(2)积极探索卫星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以实时监测自然圣境内资源,对偷伐、盗猎等行为给予法律制裁,同时做好自然保护区的森防工作。(3)加大对自然圣境普查与研究,形成地方保护名录,了解并掌握地方传统知识受威胁因素。(4)从科学角度加大对自然圣境的宣传,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圣境进行影像收录,积极开展学校讲座和课程、社区座谈会等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加深各界对自然圣境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