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视角下的高级英语教学实践探索

2021-09-28 07:40申静静
山西青年 2021年18期
关键词:交际阶段语言

申静静

(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涵

基于任务的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是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过程中,运用目标语言进行真实或模拟真实场景的交际,是交际型教学法的延伸。该方法围绕“任务”强调学生“在做中学”“用语言做事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心理状态,从任务的实施到完成,学生之间需要运用语言资源(外语)和非语言资源(身势语)进行有效互动,共建有意义的交际,从而解决某种交际问题。该教学法的应用有四条重要原则:1.任务的设计与展开围绕“意义”进行;2.课堂任务需要有明确的目标;3.任务完成的结果是可以被检验的;4.任务应该与真实世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进行任务型教学设计要把握“任务”的四个特点(Ellis):任务的设计与实施重心在于学生之间对“意义的交换和传达”;任务参与者之间存在信息差、观点差;学生需要充分调用语言与非语言工具完成一项任务;任务完成的标准是学生有没有完成交际目标[1]。此外师生角色也不同于传统的角色定位。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除了课堂评估者、组织者、语言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等角色之外,他还需成为任务的设计者,为学生完成任务做好任务前的演示和准备工作,同时还应是提示者,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一些重要的语言知识通过一些活动设计唤起学生的特别关注[2]。这样学生通过任务的展示和活动的完成,同时兼顾了交际目标和语言知识目标、情感能力目标的达成。学生角色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的主体,是任务的参与者、学习的自我监控者、任务完成的创新者和有效沟通者角色。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撑了任务型教学中学生的新型角色,它提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在实施任务过程中,学生在同他人交往的语境中,自主构建知识,而非他人传递;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仅关注意义的表达,而且一定程度上还监控了意义表达时所运用的语言形式;为了完成任务,学生需要运用有效的交际策略和丰富的语言及非语言资源,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增强学习的获得感和自信心。

可见,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目标达成的过程。任务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机会,让他通过完成任务提高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与他人沟通协作能力,在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经过大学基础阶段的学习,大学高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水平处于中高级阶段,如果教师能够高效设计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就会极大程度地鼓舞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传统高级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直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在考试中发现考查课本上学生对难句的理解水平,发现不少学生依然不懂句子意思;考查对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常用修辞,甚至是强调再三的明喻和暗喻,还有学生弄不清楚,更不用说提喻、转喻等易混淆修辞的掌握水平;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改错能力的短文改错题目,得分情况很少达到60%,说明学生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在语篇中的运用能力及对句际逻辑关系的把握、整体语篇的理解力都需要亟待提高。可见,需要改变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指导其学习策略,让学生成为高级英语课堂学习的中心和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实践者。

三、“任务”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高级英语作为高年级开设的专业性综合课程,课文生词量大,语法现象丰富、复杂而且运用灵活,要求学生不仅是停留在对词汇、短语、句子的浅层理解,更要发现和学习字面意思之外的引申义,领会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深层含义。此外,高英课文涉及知识范围广,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老师指导下提高自学能力,扩大知识储备,能够在理解文章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和创新性思考,形成个人的理解和视角。基于此课程描述,本课程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设计:1.了解英语国家国情和文化以及一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跨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2.能够理解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识别不同文体体裁特点,熟练掌握各类衔接手段、常用修辞手法、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以及长句难句的转换、释义;3.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就问题发表个人观点。为了达成此课程目标,可以将课堂教学流程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任务实施阶段和任务后阶段[3]。如下表所示:

任务前阶段 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后阶段1.背景图示建构及任务示范2.任务前语言学习3.确定任务完成方式(时间,小组成员,分工)1.组内演示、练习2.其中两组全班同学前演示3.学生提问1.评价(互评与师评)与反馈2.语言练习

下面以现代大学英语5 Love is a Fallacy一课为例,进一步说明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级英语中的实施。本文是一篇故事题材的记叙文,主题是校园爱情,作者以诙谐幽默讽刺的形式进行了人物塑造,以浣熊皮大衣为线索发展和结束故事,向读者幽默地展示了:1.爱情的发生不是理性推理的结果,它不可以从逻辑的角度进行解释;2.三个故事人物的爱情故事出乎读者的意料,启发读者深层次思考什么是成熟的爱情及爱情的内涵;3.逻辑学是一门教人们如何有效思考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犯一些逻辑谬误,从而看清事物的本质。

(一)任务前阶段活动

任务前阶段,教师设立主题情境:一年一度的校园外文文化节即将来临,我们班准备出演一台戏剧,戏剧主题是Campus Love。请同学们以课文Love is a Fallacy的剧情为基础,也可以进行剧本续编,准备我们班的舞台剧吧。这一阶段,教师可设计如下几种活动:

1.文章背景介绍:介绍作者背景及写作风格,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及故事的主要人物特点。

2.任务前语言学习:教师带领同学们学习文中出现的8个逻辑谬误,为接下来任务的展示做好词汇方面的准备。

3.任务示范:教师播放一段外国学生基于课本故事编的一个短剧,让同学们对故事人物有一个初步认识,对故事梗概有一个基本把握,为本课活动的展开做好情感、情绪的铺垫和准备。

4.任务分配:请同学们六人一组进行基于课本的舞台剧演示,可以节选或者续编文内对话和场景,其中三位同学扮演故事的三个人物、一个同学负责故事旁白,一个同学是导演,另一个同学是编剧。时间要求是20分钟以内。舞台剧呈现方面要求注意人物的表情、动作、对话的语气和语调,力求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等特征,剧情内容要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

(二)任务实施阶段

1.各小组以6人为一组,做好分工合作,课前将各自选择的场景及对话脚本发给教师审核,这时教师扮演“监督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2.课上各小组按照教师课前的修改稿进行剧本对话,同时教师巡视各组,对出现的语言点困难,文本理解方面的困难或其他方面的难点给予及时指导和记录,这时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3.教师选择2~3组同学将自己准备好的短剧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出来,剩下组的同学充当“观众和评价员”的角色。

4.“评价员”组同学对刚才表演组同学进行提问,问题涉及对于所演人物角色的认识,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所使用的台词的解析等。“观众组”同学选派代表,谈谈自己的观后感,对文章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三)任务后阶段活动

1.语言教学及课文小结:教师针对同学们在任务实施阶段遇到的语言难点进行解析;之后,对故事的总体情节发展以图表形式总结出来;指导同学们进一步思考爱情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2.评价:各小组先对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各小组间交换总结和反思,进行小组间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教师评价。这些评价可以作为学生对于本课学习的形成性评价。

四、结语

任务型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者、协调者和学习促进者,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内容的题材,设计好活动,并对活动进行科学分层,使全班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体验学习带来的收获,活动后的评价更多是帮助同学们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热情。

猜你喜欢
交际阶段语言
情景交际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交际羊
语言是刀
两块磁的交际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我有我语言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