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让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近几十年来,在美国文坛有三位美籍华裔作家备受美国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的关注。这三位女作家分别是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她们既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又为美国文学注入了生机,谱写了美国文学史新的一页。她们的代表作都引发了巨大反响,黄玉雪的代表作是《华女阿五》,汤亭亭的代表作有《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等,谭恩美则著有《喜福会》《接骨师之女》《灶神之妻》等作品。谭恩美最广为人知的著作《喜福会》里描述了四对母女的故事,每对母女间都有着不一样的隔阂:韦弗里·江从小就被母亲江林多寄予厚望,希望她在下棋这个领域成为翘楚,但是女儿不想被母亲干涉,“母亲懂得如何一语击中要害。这种打击远比其他任何痛苦都更让我难受。因为她出招总是令人猝不及防,恰似闪电,从此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丽娜·圣克莱尔的母亲顾莹映总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有着种种迷信念头,让她心里充满了各种可怕的想象,“在这栋房子的每个角落,我都能发现不祥之兆,我女儿却视而不见。这座房子早晚会土崩瓦解。我是怎么知道的?我一直以来总能未卜先知”;罗丝·许·乔丹的母亲许安梅一直在干涉她的婚姻和生活,“她说,如果我听她的,以后我也能像她一样洞悉事物。真理都源自某个超越一切的地方,高高在上。如果我不听她的,就会变得耳根子软,轻信他人,而别人的话终归是靠不住的,因为那些话发自他们心底私欲躲在,是与我不搭界的地方”;吴菁妹的妈妈吴宿愿望女成凤,逼着她学琴,将其跟韦弗里·江不停做着比较。“母亲扇了我一记耳光,朝我吼道‘谁叫你成为天才了?只不过是让你达到自己的最高点。都是为了你好。你居然以为,我想让你成为天才?哼!有用吗?你以为呐!’”
母亲们都有着自己的痛苦经历,在她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之后,她们更多的是想保护自己的女儿,使她们免遭痛苦。但因为观念的差异,母女间时常产生冲突,女儿们一直认为母亲们是想控制自己,不想被其支配。吴宿愿除了吴菁妹之外,原本有两个女儿,在投奔丈夫的途中,因为生病,无法照顾两个女儿,最终忍痛放弃她们,幸而女儿们被人收养,并最终与吴菁妹相认,实现了结局的圆满;许安梅的母亲被家族抛弃,为了保护女儿,让女儿有一个更好的前程,毅然选择自杀;顾莹映被丈夫背叛,下狠手杀死自己腹中的第一个孩子,来到美国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江林多天资聪颖,在包办婚姻里备受折磨,最终通过自己的智慧,谎说自己做梦梦见先辈们反对这桩婚姻,婚姻会带来厄运,巧妙地摆脱了不幸的婚姻,也来到美国。
这四对母女间的隔阂如同碧莉与妈妈之间的紧张关系如出一辙,母亲眼里的女儿永远是不成器,不成熟,更严重一些,就是个失败者,对自己的生活无法掌控,而女儿觉得母亲的思维与自己格格不入,甚至古怪,她们只想挣脱母亲的束缚,做自己想做的事。母女间的矛盾冲突也夹杂着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此外,女儿们除了跟母亲们有着一系列矛盾,跟自己的丈夫也存在着极大的观念差异,从而在夫妻生活中处于劣势。这时候母亲站出来用自己的智慧帮助女儿,使她们变得坚强有力,以自己的方式妥善地处理夫妻关系,从而摆脱了婚姻困境。罗丝·许·乔丹一直在生活在丈夫泰德的阴影里,直到婚姻即将破裂,母亲许安梅告诉她要为自己说话,她终于勇敢面对,正面对决泰德,争取到自己的利益。罗丝·许·乔丹一开始跟泰德产生矛盾的时候,宁愿选择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都不愿意跟母亲谈论,母亲对此十分不满。许安梅对于女孩的成长有着一套自己独到的理论:女孩就像小树,一定要挺直身板,跟妈妈站在一起,才能茁壮成长。反之,选择听别人的,就会长歪。罗丝·许·乔丹一开始并没有听母亲的,认为美式观点更好。直到婚姻触礁,,她才发现母亲的观点是正确的。丽娜·圣克莱尔和丈夫哈罗德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首先在家庭支出上,两人一直平摊,甚至丽娜·圣克莱尔不吃的冰淇淋,哈罗德也理所应当地认为她应该支付费用。小到冰淇淋,养猫,大到买房,这些都是压垮丽娜·圣克莱尔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在妈妈的不断提示下,她终于鼓起勇气跟哈罗德摊牌,指出两人的相处模式必须发生改变。江林多对女儿韦弗里·江诸多挑剔,从发型到吃饭的餐馆,都让女儿感到紧张不安。因为第一次婚姻的失败,韦弗里·江在准备进入第二次婚姻时甚至不敢告诉母亲。从这里可以看到东方式母女关系的缩影,对于母亲来说,女儿的婚姻美满程度是代表母亲培养女儿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谭恩美用了一个很有力的词语描绘母女关系:“精神控制力”,江林多甚至对于女儿男友送的礼物都可以说三道四。出乎意料的是,当韦弗里·江敞开心扉跟母亲谈论自己的第二次婚姻时,母亲竟然表现出了赞同。“一个年迈的妇人,所谓盾牌只不过是炒菜锅,利剑也只是毛衣针,她耐心地等待着女儿向她敞开心扉,虽然有时也会发点小脾气。”最后三个人甚至一起回中国,“我们三个人冰释前嫌,一起登上飞机,肩并肩坐着,然后共同从西方飞向东方”。母女二人的隔阂烟消云散。
1993年,导演王颖根据《喜福会》改编导演了同名电影,作为第一代华裔移民,可以说其对原著的把握非常成功,电影上映后,获得了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十佳电影殊荣,并获得美国编剧工会奖最佳翻拍剧本提名以及第四十八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剧本提名。影片首次采用全亚裔阵容,成为一部反响不俗的影片。二十五年之后,同样是全亚裔阵容的影片《摘金奇缘》上映,该片由畅销小说《疯狂的亚洲富豪》改变,上映之后,引发剧烈反响,并蝉联北美票房冠军三周。
《摘金奇缘》的外壳是一部“灰姑娘”式的浪漫爱情故事,女主角朱瑞秋非常优秀,是纽约大学华裔经济学教授,她出生在美国,从小接受的是西方式教育,原本以为自己的男友杨尼克是一个普通人,谁知对方居然是新加坡首富之子。男友的母亲并不赞成两人的交往,即使瑞秋美貌聪慧有主见。瑞秋的性格跟《喜福会》里面几个女儿的性格截然不同,前者积极主动外向,而《喜福会》中几个女儿则是更多的隐忍内敛。《摘金奇缘》中瑞秋的母亲出场时间很短,但从母女间的互动可以看出她们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融合度比较高,即使作为一个单亲母亲,瑞秋的母亲非常坚强,把瑞秋培养得自信、主动、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在这一点上,和《喜福会》的母亲们实际上是有着共通点的。更为绝妙的一点在于,《喜福会》和《摘金奇缘》不约而同地将麻将这一极具东方特色的元素穿插在影片中,喜福会之所以能长期举办下来,麻将在其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当母亲去世以后,女儿自然而然地补缺,成为麻将桌上的一员。《摘金奇缘》里结局部分,瑞秋跟男友的母亲杨爱莉也坐在了麻将桌上,开展了一场博弈,聪慧的瑞秋选择了让男友的母亲在麻将桌上取得了胜利,她的放弃反而让其对她另眼相看,最终赢得了对方的尊重。麻将似乎成了一种纽带,将母女的关系串联起来,甚至成为一种传承。
《别告诉她》是2020年在国内上映的,华裔导演王子逸执导的一部剧情片,上映后,获得了多项大奖。《别告诉她》里面的祖孙三代女性,关系彼此纠葛,千丝万缕。碧莉和奶奶的交流贯穿在整个电影里,妈妈间或出现。碧莉并不是在美国出生,她在有记忆的时候被带到了美国,对于她来说,跟故乡的联系就是奶奶,奶奶是她的根,她的过去,她的美好生活的图腾。整个电影有很多段她跟奶奶之间的对话。巴赫金认为,“对话理论的核心是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对话的两个主体或者个体是具有相互渗透和联系的。
碧莉除了出现在群戏里的部分,基本上是一种游离的状态,不管是在美国的街头,还是回到故乡,当她一个人独处的时刻,永远是面无表情,郁郁寡欢。她的笑容只有在亲人的面前才用上,就像是她交际的工具。电影中碧莉跟奶奶总共有五次主要的对话。每次奶奶都对碧莉温柔以待,碧莉就像回到大海的鱼,在奶奶面前无比舒适。
第一次对话:奶奶到医院做检查,跟碧莉通电话,因为害怕碧莉担心,隐瞒自己在医院检查的事实,碧莉相信了奶奶。第二次对话:这次对话也是打电话,奶奶希望碧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碧莉边打电话边拆信,发现自己没有申请到奖学金,同样,她选择了隐瞒奶奶。两次通话,寥寥数语,表现了奶奶和碧莉之间深厚的感情。第三次对话:碧莉回到中国以后,知道奶奶患病的实情。一个早上,碧莉陪奶奶早锻炼,奶奶教碧莉大声喊。第四次对话:浩浩跟妻子去拍摄婚纱照。碧莉和奶奶在婚纱摄影馆聊天,奶奶说到碧莉小时候的趣事,并告诉碧莉在即将举行的浩浩婚礼上要有礼貌,要落落大方,此时的碧莉仿佛回到了童年,真个身心都很放松愉悦。第五次对话:碧莉跟父母准备回美国,临行前跟奶奶坦白自己没有拿到奖学金,奶奶安慰她,碧莉内心的伤痛得到抚慰。
跟奶奶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碧莉的妈妈,她对碧莉诸般挑剔。在她的人生中,奶奶更像她真正的母亲,她的挫折失意在奶奶那里得到了抚慰。而碧莉对妈妈的态度由一开始的宽容忍耐到后面的爆发。
妈妈第一次出现就是对碧莉指责,并且控制她的生活;当回到长春以后,妈妈看到碧莉也是一脸的难以置信,觉得碧莉没有告诉她就回来了;当所有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谈到各自的孩子,碧莉的妈妈甚至说碧莉是下跌股;妈妈数落奶奶的时候,碧莉终于忍不住反驳她;之后碧莉想要留下来照顾奶奶,妈妈提出反对,碧莉崩溃大哭,提起童年往事,来到美国后的恐惧不安,父母却无暇照顾她的感受。妈妈对于碧莉的内心流露感到很错愕。
奶奶代表了中国传统女性,善良、温柔、顾家,爱孩子;妈妈代表了中间阶层,前半生在中国,后半生在美国,她对于中国传统既质疑又接受,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对于葬礼上失去亲人的痛哭流涕的人们,她嗤之以鼻,最后离开中国,在去机场的途中,想到奶奶的病情,她却默默地流泪。而碧莉童年时去了美国,她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在中国,在美国的生活轨迹中,碧莉是孤独寂寞的,但是她的思维已经美国化,整部影片中,只有她在质疑隐瞒奶奶是否是正确的。
哈佛大学教授苏雷曼在分析写作和母道的关系时认为:母亲的写作主题大致可归纳为:对立,母道成为阻碍和冲突的源泉;融合,母道成为连接外面与世界的纽带。妈妈对于碧莉的管教更接近传统的母女关系,控制、打压无处不在。女儿对母亲的理解和认同:在去机场的途中,妈妈想到不久于人世的奶奶,痛哭流涕,碧莉看着妈妈,眼神由最初的不解到接纳,母女俩没有对话,但碧莉的内心理解了妈妈。
影片中在描绘碧莉的个人生活时,可以感受到碧莉处于一种疏离的状态,常常一个人乘车,独自走在街头。碧莉在整个过程当中,一直在努力寻求并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酒宴上大家觥筹交错,她感到无法理解,终于忍不住问爸爸,他们知不知道奶奶的情况。奶奶代表了中国的母亲形象,妈妈衔接着中西方,而碧莉是完全的西方文化。在隐瞒病情这个主要事件上,碧莉一开始是持质疑的态度,甚至怀疑其合法性,因为在美国这种情况是违法的。但是大伯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她,“你们把生命看作是个体的,这正是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人把生命看作是集体的,家庭、社会”。而奶奶居然也是一个隐瞒者,在爷爷得癌症的时候,奶奶也选择了隐瞒,从而使得爷爷安然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当奶奶因为咳嗽住院的时候,碧莉通过英文跟奶奶的主治医生聊天,发现主治医生虽然也是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人,但在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也选择了隐瞒患病的亲人这一条路。其他的亲人,包括爸爸妈妈、姑姑、小奶奶等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隐瞒病情这条路。因而最终碧莉与亲人们产生了理念上的融合,她甚至成为隐瞒团体的带头人。
《别告诉她》的结尾,碧莉跟妈妈坐上出租车,准备回美国,一向鄙视哭哭啼啼的妈妈看着奶奶越来越远的身影,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碧莉默默地看着妈妈,不发一言,但眼神里流露出了理解包容,在那一刻,碧莉终于和妈妈和解了。而《喜福会》的结尾,吴菁妹跟随父亲回到中国,寻找失散多年的姐姐,“时至今日我才明白,自己此前从未真正理解做个中国人的含义。”“我躺下却睡不着,心中一直在想母亲的故事,遗憾自己从未真正了解过她,也为姐姐们和我都永远失去了她而感到痛心。”“在父亲讲述的故事里,还不等我有机会更好地了解她,母亲就已经与我永诀了。”吴菁妹最后虽然带着找到了姐姐,但她跟其他三位女儿一样,最终与母亲们冰释前嫌,母亲们也已不再是“他者”。
《喜福会》和《别告诉她》虽然是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所设定的年代也有较大差距,但其想表达的中心主旨都以母女关系为载体,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着从矛盾冲突到最终取得谅解,互相融合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