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宇 [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 130000]
20 世纪初的中国在经历了五四运动之后,历史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从几千年的封建桎梏中走出来,开启了全新的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直接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第一批女性作家群体,逐渐开始“浮出历史地表”,她们开始传递沉默了千年的心声,书写女性的历史,体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石评梅不仅是女性解放运动的倡导者,而且作为“五四”时期的女性作家,她的大部分作品也在创作中致力于对女性形象的书写以及对女性命运的展现。她从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体验出发,塑造了处在历史夹缝的过渡时代中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的精神世界、所遭遇的生存困境以及艰难的觉醒之路,是这个时代的女性命运的直接反映,体现了石评梅独特的女性观。
石评梅的家中有六口人,父母兄嫂和侄女。但母亲是父亲的续弦,哥哥是嫡母所生,长年在外,只留下嫂嫂既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又要侍奉父母,活得很艰辛。另外因为父亲的性格刚强固执,母亲所受到的苦痛是最深的,据石评梅说:“我家虽然不是大家庭,但人心不同,意见分歧,亦不是大幸事。”这些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所以她笔下的形象多有自己家庭的影子,“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是,那些被石评梅反复堆砌的字句里,正隐藏着她深层心理的无意识原型”。
波伏娃认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中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石评梅在《一夜》中塑造的七祖母是一个完全被封建思想所侵蚀的女性。她平静地接受了自己的苦难命运,等待死亡的到来,丝毫没有主体意识:“她是忍受着、默咽着一切的欺凌和痛苦,她是无抵抗主义者的信徒。”
《董二嫂》中恶婆婆教唆儿子毒打媳妇,认为女人嫁给别人家当媳妇,这都是应受的。在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的侵蚀下,旁人都认为这是正常的。从女性视角来看,本文塑造的婆婆这一形象就是传统的男权社会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和维护者,她的直接行为造成了董二嫂被打死的悲剧。但董二嫂的死并未带来任何波澜,她的死亡“不过像人们无意中践踏的蚂蚁,董二仍然要娶媳妇,董二娘依然要当婆婆,一切形式似乎都照旧”。“我”作为整天讲妇女问题和妇女解放的清醒的人,却无法用自己的哲理去说服恶婆婆,无力去拯救这位可怜的女性,正如嫂嫂所说的,面对“无知识的人”,是无法和她讲通任何道理的。我这个清醒的人只能在深夜默默落泪,体现了清醒者的无助。但石评梅也在这黑暗中透露出了一丝温暖,从母亲和嫂嫂的伤心、张妈的气愤,父亲对董二的责备中体现出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一个清醒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悲剧命运的转变是很有希望的。
五四运动以来,新时代的青年从封建意识的桎梏下挣脱出来,解放和张扬人的个性、追求自由成为这个时期他们的价值目标。因此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举动就是他们采取的方式之一。在时代思潮的推动下,文学界也出现了描写新青年逃离家庭和旧式婚姻从而追求自由恋爱的作品,但是很少有作家关注到被抛弃的女性的生存状态。
石评梅在新思想的熏陶下,崇尚恋爱自由,很快与有共同语言的吴天放相恋,但她被欺骗了。在伤心的同时,也对吴天放的妻子产生了同情。因此她很早就关注到了弃妇的命运,她的作品《弃妇》中的表嫂就是一位被时代所主流思潮的影响被抛弃的“失语”女性。瑜的表哥结婚十年从未曾回过家,独留表嫂一人在家照顾着一切,然而他一回来就要离婚:“想着解放她的同时也解放我,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拯救她。”但因为父母反对,表哥选择了离家出走。这让深受封建礼教的压抑,全身心依附表哥,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是属于表哥的“东西”的表嫂该如何做人,她在表哥离开之后就回到了娘家,服毒自杀。
而石评梅在《林楠的日记》中对“自由恋爱”也提出了质疑。林楠是处于过渡时期的女性,一方面她脑海里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的意识,有着传统的女性忍辱负重、以家庭为重的“贤妻良母”的特质;另一方面她是受过教育的新时代女性,她有主见、有个性,所追求的是真正的爱情。她与丈夫琳的结合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因此林楠与表嫂是完全不同的。但她仍然成为了“弃妇”,在日记中林楠叙述了她的生存困境:她有着对新世界和自由爱情的向往,从她对岫琴这样自由的女子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来,“她真是解放的女子,一点儿都不在乎,不介意”。但她没有反抗的勇气,刚刚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男权社会中出来,身心都还残留着很深的传统观念的印痕,无法全身心并且有勇气去走向新世界。造成林楠悲剧命运的恰恰是“恋爱自由”的观念,丈夫在外做官的机会造就了他与钱小姐的爱情,因此他打着“恋爱自由”的幌子回来冷漠地对待自己的妻子,甚至还想让妻子主动放弃他们的婚姻。
石评梅真正想表达的是“恋爱自由”本身是合情理的,但它并不意味着可以对他人造成伤害。从客观上来说,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以男权文化为中心,他们从来都是自由的,但是被压抑了千年的女性无法迅速地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她们很大程度上还是“以丈夫为天”,依附男性而生存,当她们所依附的对象选抛弃她们时,她们感到无所适从。一部分男性打着“恋爱自由”的幌子,实际上做的是不符合伦理道德的事情,使得处于过渡时期的女性在历史的夹缝中艰难地挣扎,遭受到了巨大的戕害。石评梅从女性体验和女性立场出发,通过“弃妇”表嫂和林楠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新旧交替的历史变革时期边缘女性们的同情,她认为能使女性彻底解放的只有女性本身: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心理,真正树立自己的独立意识,才是真正的解放。
在石评梅的书写中,更能体现她的女性意识、展现女性自我的是以知识女性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她书写了新时代的知识女性的生存现状与精神世界,体现了她对女性解放出路的思考。
石评梅在《卸装之夜》中塑造了一名中学校长——蘅如。新时代的女性与男性一样走上了职场,但面对这冷酷污浊的职场环境、狡诈艰险的人和事,蘅如就像在荆棘中一样,十分痛苦。只有在深夜回到自己的房间,“卸下那一套‘恰如其分’的装束”时,才感觉到了灵魂的自由。虽然前进的道路上有着各种障碍,但她在一番思想斗争后还是选择了继续坚持。当女性鼓起勇气走上社会的时候,她们就认为自己与男性是平等的,她们强烈地渴望能有一番作为。蘅如的坚持对新时代寻求个人价值的女性是多么大的鼓舞。
而在另一篇文章《偶然来临的贵妇人》中,石评梅塑造了一个结局完全不同的女性,当年名震一时的女界伟人张蔚然有过当主席、请愿、发传单、示威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是最后选择了嫁人过“不劳而获”的生活。女性在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依附男性而生存的社会压抑中,即使是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浸润的女性也会在面对“不劳而获”的生活时轻易沉沦。
《匹马嘶风录》中石评梅塑造了一位与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完全不同的形象——一位经历了多次绝望仍坚持战斗的女性。作家将女性放置在革命的环境中,父母哥哥在这乱世中丧生,何雪樵告别爱人南下,为了革命而割舍了自己的儿女私情,将自己残余的生命全部交给了事业。这些选择展现了何雪樵作为女性鲜明的主体意识:女性也可以像男性一样去参加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没有男性的身影,自己逐渐地坚强和独立。何雪樵正是作家心目中真正获得解放的独立女性形象。
通过对三位知识女性不同的命运和结局的书写,石评梅清醒地认识到外界的阻碍与女性无意识中还残留着的男权中心意识,从而使得解放道路异常艰难,女性要想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张扬主体意识,必须彻底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出家庭,做到真正的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
作为女性作家,石评梅一直都在关注着女性的命运,她从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看到的悲欢离合中提炼出了形象各异的女性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处在历史夹缝中的女性生存现状:有的人完全被吞没,有的人在艰难地挣扎着,而有的人绽放出了绚烂的生命之花。通过对不同女性命运的展现,石评梅表达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女性的批判、对男权社会中处于“失语”状态的女性的同情以及新时代独立女性的赞扬,为女性的解放事业树立了一面鲜艳的旗帜。
①乔以钢、林丹娅:《女性文学教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② 庐隐:《庐隐散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38页。
③刘思谦:《娜拉言说——中国现代女作家心路纪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4页。
④ 〔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09页。
⑤⑥⑦⑧ 石评梅:《石评梅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版,第505页,第187页,第441页,第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