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探析

2021-09-27 16:43林佳丽
传播与版权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大数据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也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与网络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带来了海量数据,而95后的大学生作为“网络新生代”,习惯用网络“发声”,用数据“记录”。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适应时代发展,转变工作模式,转换思政教育思维,从大学生产生的海量数据中分析和挖掘内含的潜在价值,成为懂得获取数据的“存储器”,擅于分析数据的“运算器”,巧于运用数据的“处理器”,精于统计数据的“控制器”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关键词]大数据;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大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8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目前大数据技术已贯穿于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同时《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指出,要“探索发挥大数据对变革教育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支撑作用”。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将大数据思维融入思政教育,充分认识、分析和挖掘大数据背后的内在价值,提高对学生教育管理的研判与预测能力,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实时性以及吸引力,是新时代辅导员应该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时代對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这为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海量数据为预测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依据,为实现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了新方式。当然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对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一)教育管理模式陈旧

目前,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大部分依靠传统的线下教育管理模式,往往出现工作内容刻板、工作模式机械、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可延续性,在某种程度上虽然可以有效地处理一些常规性事件,但是在面对突发事件、学生行为预判问题时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其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大打折扣。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思政工作的创新,思政工作从纯人工的体力和脑力劳动逐步走向数据化、个性化、实时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人机合作劳动。面对“网一代”学生的动态需求,如果仅仅沿用固有的工作模式,而不顺应技术时代的变化,那么,高校辅导员会不适应教育模式的新变化,无法高效地完成工作。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独特优势,完善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对象,提高工作效率。

(二)信息杂乱冲击学生思想,工作难度大

在大数据时代下,学生能接收海量数据,这虽然方便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但是这些数据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甚至出现错误、虚假等不良信息。目前,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自身对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较弱,在互联网发布观点时多缺乏理性。这些不稳定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学会利用大数据独有的规律性、可分析性、可研判性、可预见性等特质,积极引导学生善用、巧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数据信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大数据意识,进而把握网络思政教育阵地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三)大数据专业素养要求高,作用难发挥

“大数据之‘大',并不在于其表面的‘大容量’,而在于其潜在的‘大价值'。”显然,数据量大只是前提,如何将大数据的价值充分挖掘,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虽然深知大数据的潜力与价值,但是对大数据的获取、分析、理解与运用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面对手头已有的众多学生数据无所适从,导致出现数据框架建立、数据信息整合、数据实时运用与数据关联分析等运用困难的现象,最终无法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内在价值。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正视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顺应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大数据素养,培养大数据意识,盘活大数据,让数据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在的价值,助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大数据时代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新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处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培养大数据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做到因时而变,因数而析,因势利导。

因时而变,高校辅导员应具备大数据教育意识。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线下高校各学生部门、院两委、年级两委、班干部、舍友的五维信息管理方式,往往会出现消息收发滞后、信息传达断层、影响效果甚微等问题。95后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力军,他们会借助各类社交类、购物类、教育类等网络平台来发表个人看法、培养消费习惯、反映个人喜好,而这些平台会产生大量的用户数据。面对大学生如此庞大的群体,加之学生群体产生的海量数据,高校辅导员应树立大数据意识,借助大数据技术转变教育管理模式,挖掘数据背后所隐含的价值,实时掌握学生动态,提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

因数而析,高校辅导员应培养大数据分析意识。分析大数据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本身,将其僵硬地叠加在教育管理工作上,而是面对学生每时每刻产生的海量数据,高校辅导员要学会从多角度、多平台、多维度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握数据整体框架思维,深挖数据背后所要表达的内容,让数据中的“大”转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精”,抓住核心和重点对象,理清学生各项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并提取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学生学习动态、生活情况、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最终让大数据成为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风向标,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因势利导,高校辅导员应挖掘大数据背后价值。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在一个时间段内通过多个自媒体平台所获取的大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大致反映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心理状况、行为特点。这些数据将成为预警信号,为辅导员提供科学指引。首先,高校辅导员应该提高自身对数据的敏感度,找寻学生数据信息源,从信息源获取学生完整数据,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体地把握和梳理,从数据中把握整个事件的发展趋势。其次,高校辅导员需要从多个学习平台掌握大数据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对数据的延伸性判断,实现线下情况再了解,线上信息再补充,真实、全面、完整地还原数据本身并进行发展趋势预判断,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性。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能力提升的新途径

尽管大数据技术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提高了处理效能。但是如何让大数据成为辅导员处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帮手,让辅导员真正充当大数据的“存储器”,分析数据的“运算器”,统计数据的“控制器”,从而让大数据发挥内在价值,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是高校辅导员在新时代下高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提升大数据素养,成为大数据的“存储器”

大数据的强大内驱力,将很大程度上改变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方式。首先,高校辅导员应积极从各类学习平台、渠道(专家、书本、网课、学校组织的各类大数据相关讲座等)了解掌握大数据专业基础知识,最终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在各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其次,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坚守“线下阵地”,通过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走入学生生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获取学生的“一手”数据信息,也要挖掘各类线上互联网阵地和在网络平台去寻找学生的活跃阵地,了解学生,进而提取有效的学生数据信息。最后,高校辅导员与学校的后勤处、财务处、保卫处、图书馆等部门要建立数据联动机制,积极地从学生现实生活中、互联网平台中、学校各个部门中获得数据,做到“线上线下互补”,完善学生信息的数据库,确保学生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生处于离校状态时,高校辅导员可使用线上数据收集平台实时掌握学生每日健康、位置信息,并建立学生每日健康打卡数据库,形成“一人一档”。这些数据可作为高校辅导员了解学生个人健康的主要依据来源,为落实学校疫情防控要求提供有力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保障。

(二) 培养数据敏感度,扮演大数据的“运算器”

大数据顾名思义数据量之“大”,互联网环境中充斥着大量杂乱、有效性差的数据。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提高数据敏锐度,善于从大量学生数据信息中甄别、筛选、整理、归纳出有效的学生数据,并构建学生大数据筛选机制、重要等级制度,不断完善学生大数据库的准入和剔除规则。

面对杂乱、无序的学生信息数据,高校辅导员需要将学生各类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构建“信息树”,提取各类信息的关键点作为“信息树”节点,无限扩展、延伸,以点带面,形成完整的信息数据框架,让高校辅导员在学生事件处理中都有理可依、有迹可循,清晰易懂,从而能够快速、根本地从源头上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高校辅导员可从学生“信息树”中快速获得学生的整体信息(年龄、性别、性格、专业、家庭地址、成绩、个人喜好、父母职业、社交平台与网络问答平台关注、就业意向调查等),罗列出各个关键的相关节点信息,进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建议,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按需”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从而提高就业质量。

(三) 提高数据挖掘能力,用好大数据

坚持数据源于学生,用于学生。高校辅导员既要掌握数据表面反映的信息,同时也要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危机与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比如在学生学年综合测评的思政互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最终互评分都是同班同学对该生学习、生活、工作、思想等方面认可度的体现。当某位学生的班级同学互评分偏低时,这时候辅导员应该采用线上数据匹配(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借书系统、后勤门禁刷卡系统、学工工作信息管理系统、QQ空间、朋友圈等)获得个人信息,线下与学生本人、舍友、班干部侧面再了解,多方收集数据再融合并构建一个完善、客观的评价体系,发现问题,把握症结,对症下药,及时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同时,对“清洗”后的数据,高校辅导员要学会再整合,用量化的方法反观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利用网络阵地,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一个完整的预警流程应包括信息收集、聚焦预测、科学评价、即时干预和即时反馈等五个方面。当某位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在网络平台上对热点事件所表达的观点偏离正确轨道时,数据释放的危机信号会提醒辅导员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结合学生近期的相关动态数据,进行预期研判,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辅导员还可与学生进行谈话,全面把握事件的整体概况,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高校辅导员要做好高校学生教育工作需与时俱进,依托时代背景,转变工作方式,树立大数据意识,培养大数据思维,擅用大数据技术,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循利导,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内在驱动力,盘活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学生教育管理的精度与准度。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贴近学生生活,真正做到让思政教育高效地传达到学生个人,让思政教育之路稳步前行,让大数据技术真正地为高校辅导员所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EB/OL].(2015-09-05)[2021-05-07].http://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tent_10137.htm.

[2]黄欣荣.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研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6):1-8.

[3]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來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5]吴志龙.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辅导员预警能力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4):62-66.

[作者简介]林佳丽(1992—),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大数据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