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斌 翟美娟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自2016年起,学校把江海平原上常见的植物——葫芦作为学校德育载体,系统构建和创造性开发融合文学之美、劳动之美、艺术之美的“葫芦科艺”课程,积极开展以美育人的德育实践。实践证明,“葫芦科艺”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劳动能力、审美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
一、围绕葫芦,建设校园环境
学校就地取材,坚持在葫芦上做文章,积极创建富含民族文化气息和现代科技元素的校园环境,努力为师生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
(一)葫芦文化园——各宜园
为营造“葫芦科艺”课程的文化氛围,学校在校园“精进广场”的入口处,设计、制作了一尊高达两米的“葫芦科艺”雕塑,雕塑是一个写意的葫芦,材质为不锈钢,雕塑的基座上镌刻着清末状元张謇的名言“各宜其所宜,各适其所适”。学校将整个园子命名为“各宜园”,意在倡导和实践张謇所提的“各宜其所宜,各适其所适”的教育理念。葫芦文化园——各宜园,意在帮助师生感知葫芦文化的来龙去脉和民俗内涵。
(二)葫芦种植园——一瓢园
学校在校园东北侧的空地开辟出葫芦种植园,占地约500平方米,命名为“一瓢园”,由生物老师和葫芦种植社团的成员负责管理。园内共种植有12个葫芦品种,学生全面参与翻土、育苗、施肥、除虫、除草、采收等工作,并在葫芦种植园里开展探究活动和科学实验,观察、记录葫芦的生长过程,研究葫芦的生长习性。
(三)葫芦工艺坊
学校利用食堂“春鸣斋”二楼大平层的空间,投入10万元建成葫芦工艺坊。葫芦工艺坊包括葫芦工坊和葫芦艺坊两个部分。葫芦工坊,侧重手工制作功能,目前以烙画为主,即在葫芦上用电烙铁作画,画作有很强的立体感,有火针刺绣之美。葫芦工坊还尝试制作乐器葫芦丝。葫芦艺坊,侧重美术创作,目前主要以彩绘为主,即在葫芦上画画,主要画川剧脸谱、传统纹样。在师生富有艺术的手法中,一件件葫芦成了一件件艺术品,有丹青水墨之美。
(四)葫芦丝乐坊
葫芦丝乐坊是供师生学习葫芦丝演奏、欣赏葫芦丝经典曲目的地方,主要是利用葫芦制作的乐器,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操作水平和欣赏能力。葫芦丝乐坊中除了学习葫芦丝演奏、欣赏葫芦丝经典曲目外,还有音乐知识的讲授、演唱发声方法训练、常见乐器演奏、合唱排练等多种课程。葫芦丝乐坊里的主要配置有葫芦丝乐器、古筝、钢琴、手风琴、吉他、二胡及其他相关乐器。
(五)葫芦探究室
葫芦探究室,主要供师生围绕葫芦开展科学探究、文化探究、艺术探究、功用探究等,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帮助。为了达到此目的,学校为葫芦探究室配备了许多实验设备、书籍、工具和材料,主要包括可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验器材如无土栽培架、理化生相关实验器材;可供开展文化、艺术探究的相关书籍、网络和计算机系统;可供开展功用探究的设备,如简易制药和烹饪的工具。
二、围绕葫芦,设计五大课程
学校围绕“葫芦科艺”特色,结合育人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创造性设计、开发、实施了多种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文学课《葫芦文化》
为了利用葫芦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校语文学科组老师牵头组织编写《葫芦文化》教材,系统梳理和呈现葫芦文化经历数千年积淀而独具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二)生物课《葫芦种植》
为开展以观察植物生长为目的的科学探究、以获取果实为目的的劳动教育,学校生物学科组老师牵头组织编写《葫芦种植》教材,具体包括选茬、整地、室内催芽、苗床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内容,还包括室内无土栽培等新型技术。葫芦种植课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热火朝天地进行葫芦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实验、总结,以此巩固学生对植物生长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美术工艺课《葫芦工艺》
据史料记载,葫芦栽培在中国已有很长历史,葫芦工艺品制作始于唐代,成于宋代,兴于明清。然而随着社会演进,工业化生产兴起,传统葫芦工艺日渐消弭。因此,学校美术学科组教师牵头组织编写《葫芦工艺》教材,意在拯救葫芦工艺无人传承的现实,挖掘和保存打结、火绘、雕刻等传统葫芦工艺,并尝试制作简易的葫芦丝乐器,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审美创美能力。
(四)音乐课《葫芦丝演奏》《葫芦丝经典曲目欣赏》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为了利用葫芦丝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学校音乐学科组教师牵头组织编写《葫芦丝演奏》《葫芦丝经典曲目欣赏》教材,用于学生学习演奏葫芦丝,欣赏葫芦丝经典曲目。
(五)探究课《葫芦探究》
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学校围绕葫芦设计了包括葫芦科学探究、葫芦文化探究、葫芦艺术探究和葫芦功用探究的葫芦探究课程,安排物理学科组教师牵头组织编写《葫芦探究》教材,带领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精神,展示探究的成果,并形成对葫芦在科学、文化、艺术和功用维度上的综合性认知。
三、围绕葫芦,开展三大活动
学校以与葫芦相关的学生社团为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坚持实践育人、以美育人。
(一)葫芦诗文会
葫芦诗文会,主要以学校的学生文学社团——“春鸣少年文学院”为依托,组织学生品读、鉴赏与葫芦相关的对联、诗词、成语俗语、民间传说、寓言故事、儿歌剧本等,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让学生体悟到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文学之美”。“春鸣少年文学院”以学校语文骨干教师为导师,每两周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月组织一次写作赛,举办一次阅读与写作讲座,由学校的文学院导师主讲;每学期邀请一位外地或本土作家作“成长之路”的演讲报告;每年五月下旬(葫芦藤攀越上架)、十月下旬(葫芦果实收获)举办葫芦专题寫作活动。学校“春鸣少年文学院”培养了一批文学少年,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二)葫芦劳动月
学校将五月、十月定为葫芦劳动月,带领学生围绕葫芦种植和收获开展劳动。我校操场西北角有一片空地,每年五月,社团指导教师会组织社团学生清除杂草、翻土整地;然后买种、育苗、移栽葫芦,等葫芦藤蔓长到一定高度时,从网上采购棚架进行架设,就成了葫芦种植园。除了开展劳动外,葫芦种植园也开展一定的探究实验。比如,社团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葫芦的生长过程,写成观察日记并交流等。葫芦园内的劳动,让同学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领悟了劳动的光荣、创造的不易和奋斗的美丽。
(三)葫芦艺术节
每年的12月下旬,学校举办葫芦艺术节。学校通过公开课展示、作品橱窗陈列、微信公众号发布、校报宣传、艺术汇报演出等多种方式,向全校师生展示葫芦工艺坊和葫芦丝乐坊的成果,培养学生对葫芦文化的理解力和生动形象的表达力,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葫芦文化、艺术知识和工艺的基础上,巧妙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演绎、传达葫芦内含的文化精髓。
五年多来,学校就地取材,凭借本地常见的植物——葫芦,创造性设计和实施了“葫芦科艺”课程,开展了以美育人的德育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学校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未来,学校将沿着这条特色办学之路一直走下去,在乡村学校德育特色建设上不断探路,为更多的乡村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德育工作经验。
【顾斌,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翟美娟,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