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运营的优劣势及发展策略

2021-09-27 18:16王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优劣势运营微信公众号

王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微传播时代”赶上了新媒体发展的末班车,微信以其高效的信息传输效率和良好的社交感受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微信公众平台的设置更是为各行各业创造了一个和特定群体交流沟通的渠道,逐步成为传统媒体追赶潮流的方式,占据了网络时代的重要市场。然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播市场中站稳脚跟,微信公众号必须不断创新,瞄准发展方向,理性分析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进而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运营;优劣势;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6.056

微信、微博都是“微传播时代”的产物,两者相比,微信的传播率和精准度都要远远高于微博,但两者又十分不同。从用户接收方式来看,微信类似于短信这一信息传播方式,以信息提示的方式提醒用户查阅,因此,内容的充实度、文化性直接影响着用户对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从中也能看出,微信公众号营销采用的是“亲民不扰民”的宣传方式,用户能够自发对信息选择接收或者拒绝。一旦用户不再对公众号内容感兴趣,那么这一营销方式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只有价值高、吸引力强的公众号内容,才能让用户形成惯性浏览的阅读习惯,从而让发布者逐步掌握用户需求,进一步实现品牌形象宣传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优劣势加以分析,对微信公众号的优化、提升、改进意义重大。

1. 微信公众号概述

2012年,微信增设了微信公众号这一附加功能。作为微信的新功能模块,微信公众号不负众望,实现了无论何时何地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够建立专属公众号的功能,并且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信息传递和互动。随着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的细分,微信公众号已然成为集新闻传播、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影视资讯等内容于一体的传播平台,用户数量和覆盖面呈扩大趋势。

微信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对话营销时代的衍生品。与其他产物相比,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发布更加简单高效,凭借着突出优势,其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为各行各业创造了一个受众超过10亿人的官方营销平台,这让我国营销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微信公众号作为“微时代”的主力军,腾讯在开发之初就将其定位为各个行业树立品牌形象的营销平台。各行各业立足微信公众号这一第三方平台,并借助其微信管理、运营插件等拓展性功能,从而在移动互联网中构建起适合自己的微信营销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多方位的宣传营销。

2.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优势

2.1 传播主体

综合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主要是由发布者策划传播的。发布者作为其传播主体,公平性、类别性、集体性等方面特征显著。微信公众号发布者的平等性,保证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够自主注册账户并推送传播信息,表达组织和个人想法、观点等的方式更加丰富,完全颠覆了过去信息传播因个人身份等因素受限而无法实现的局面。微信公众号发布者的集体性是指大多数发布者为某组织负责宣传营销的专项团体,与微博、抖音短视频等推送的身边人、身边事不同,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专业性更强、目的性更强。微信公众号发布者的类别性主要体现于发布者对信息内容、作用等方面的区分,这样能够增强对关注用户的吸引力,使得用户的粘性更强。

2.2 传播内容

微信公众号在传播内容上的优势在于其对发布者账户和信息内容等的限制,让公众号内容更加精良,并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精准传播。在设立公众号之初,微信公众平台对信息发布进行了一系列限制,如1個订阅号每天只能对外发送1条传播信息等规则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留出了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探索新事物、新消息的时间,从而保证了公众号传播内容的品质。同时,公众号对传播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的做法,能够让其对营销内容的定位更加清晰、更加准确。

2.3 传播平台

目前来说,微信公众号已然成为微信为用户提供的重要功能。微信经过长久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上亿的用户群体。微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自创立开发时用户群就相伴而生,无须采取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平台的用户注册模式,这让微信能够集中精力加强在技术改进、功能配置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优化改进。另外,微信公众号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使其不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富个性化的服务。

3. 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劣势

3.1 舆情的隐匿

通过前文分析,能够看出,微信公众号采用的是“一对多”和“一对一”的信息传递方式,这种点对点的推送能够保证传递的信息只在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能够保证信息传递的隐蔽性,但也直接增加了我国舆论监管部门对舆情的监管难度。同时,微信公众号点对点的传播方式较为闭塞,很容易使圈外人完全不了解当前圈内发生的各种舆情,但可能此时微博、抖音短视频以及主流网站已经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转载报道,这就会造成舆情监管部门发现不及时、监管不力等情况出现。

3.2 信息的聚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加入到网络用户这一群体之中。其中,越来越多的用户喜欢将微信公众号所发布的信息内容转载至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平台上,想要借助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平台的聚合作用,达到信息关注增多、转载量增加的目的。另外,在对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传播时,用户对接收信息的自主选择性强,在订阅时容易受个人喜好、价值观导向和立场倾向的影响,这就会出现用户“两极分化”这一现象,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不利,从而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3.3 效果联动

微信和微博、抖音短视频、知乎等平台不同的是,其用户群体的形成靠的是朋友、同事、亲人等这类社会大众的“强关系”,因此,微信传递的信息与其他平台相比隐私性强,这会使信息发出和接收双方对微信平台产生更强的粘性和更大的凝聚力,使得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推送活动方面对用户的号召力更强。另外,如果公众号传播的内容是当下用户关注的热点,并能与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平台对该热点事件的看法一直时,两者就会形成共振。这一共振现象能够进一步固化两者共同的观点,让社会大众倾向于该观点,从而降低动员社会大众关注、讨论事件的费用。所以,一条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抖音短视频等平台的多方传播后,在短时间内会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圈外人也能直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形成信息传播的效果联动,但是,由于网络世界的不可控性,这种联动效果如果不受到约束,就会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出现。

3.4 谣言的扩散

我国当下并未对手机、微信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能够直接、快捷地表达意见和观点,但也给网络谣言、不良信息等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温床。由于公众号本身具备传播快速、用户广泛等特点,使得网络谣言、不良信息、虚假言论等内容扩散迅速、覆盖面广,这直接扩大了网络谣言的影响力,从以往经验来看,更容易引发社会危机等事件的产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4. 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策略

4.1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被视为微信公众号防止网络谣言、保持风清气正的重要方法。微信公众号产生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的原因是由于信息自身具有隐匿性,当下我国网络舆情监管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得许多与公众号内容相关的信息无法对外公开或者是不能及时公开,时间一长,会使得网络用户产生不良的观点、意见以及心理扭曲,这又会反作用于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的传播,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该抓紧时间,制定、实施微信用户实名制,并构建起适合当下网络良性发展的舆情管理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管控力度,通过一系列措施将潜在的网络谣言等不良信息和联动效应产生的不良社会事件解决在初始阶段,让用户处于良好的网络冲浪环境中。

4.2 用户抵制

微信公众号的发布者在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工作,就好比是微信公众号的“管家”。因此,微信公众号的发布者是传播内容审核的第一道“关卡”,在推送信息时必须严于律己,对于虚假信息要坚守原则,不信谣、不传谣,为公众号用户呈现真实、准确的事件信息。另外,在对其他公众号进行转载、评论时,发布者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拥有对传播内容的甄别力和评判力,从而形成抵制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准确预判转发、评论其他公众号内容所产生的后续影响和结果,避免因为判断失误而被居心叵测的人利用、陷害,这也树立了微信公众号在用户心中的良好形象。

4.3 平台规范

目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能够注册申请专属的微信公众号,这十分不利于对网络传播的管理。对此,微信后台应该加大对公众号注册申请资格的管控力度,可以增設信誉审查等进一步规范注册申请审核程序,提高注册申请资格,借此提高微信后台对传播网络谣言等不合规公众号的敏锐度,进而保证公众号传播内容的质量,多措施避免因效果联动和信息集合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另外,微信后台可以通过推出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激励、动员主流媒体加入到公众号运营这个大家族中,让微信公众号成为主流媒体舆论传播的重要场所,保证公众号对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进一步提高微信公众号舆论传播的透明度。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信公众号作为当今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既为用户提供了精良的传播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网络谣言传播的隐患。本文首先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从多方面对微信公众号传播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下社会舆论形势提出了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发展策略,有益于微信公众号良好传播环境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国顺.“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的内容传播策略[J].新闻爱好者,2021(06):43-45.

[2]任怡霖.国有企业微信公众号运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24):86-87.

[3]赵红都.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发展途径分析[J].传媒论坛,2021,4(07):42-43.

[4]黄淑敏.城市微信网络形象影响力实证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0(06):83-88+111-112.

[5]陈莉.粉丝经济下自媒体运营策略研究——以微信公众号平台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1):255-256.

猜你喜欢
优劣势运营微信公众号
从微商经营者角度分析微商营销的优劣势
微信公众号在高校“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个人微信公众账号运营优化方案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定性研究方法之焦点小组简析
房地产项目运营阶段的成本控制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
妇幼保健机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