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

2021-09-27 13:55王新武李凤霞布欣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实践

王新武 李凤霞 布欣

摘 要:钢结构基本原理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核心内容与职业道德、职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紧密相关。本研究分析了本门课程思政教育的元素,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施和实践探索。经过多年的教学验证,效果良好。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建设;实践;融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大学课程应有的育人功能,大学教师应将思政教育与理论课堂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推进;通过课堂授课及各种媒体工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未来工程师造福人类及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而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培养高级工程人才。

一、土木类专业主干课程钢结构基本原理的课程定位

在土木类专业中,钢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属于专业课程,内容涵盖跨学科、多尺度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为土木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近年我国公共建筑飞速发展,钢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需要具备基本力学原理知识、房屋建筑学基本知识、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知识等。教师通过讲授钢结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钢结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普通钢结构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我国钢材产量达到10亿吨以后,我国用钢政策已由限制用钢调整为鼓励用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列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而钢结构建筑完全具备装配式建筑的特征,具备施工速度快、综合工程造价低、环境污染小等特点,符合我国走低碳建筑发展之路的要求。近年,钢结构在我国发展迅速,钢结构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在土木类专业所有的课程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课堂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一)思政教育的元素

教师在钢结构基本原理的授课过程中加入德育教育、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但前提是授课的内容必须仍然围绕课程知识点展开。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钢结构材料、钢结构的破坏方式、钢结构链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及压弯构件。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展开,并自然引入思政元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在钢结构基本原理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元素。

比如,在讲《绪论》这一章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用钢政策的变化,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结合我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在讲《钢结构材料》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国内外钢材的质量,特别是介绍我国一些特殊性钢材的受限(特殊装备、高铁轴承等方面),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讲各类构件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局部与整体的完美结合、简单与复杂的统一等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结合在一起。

(二)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1.历史与现代的结合

教师可以讲授我国钢结构的发展历程以及走过的弯路,介绍我国钢材产量与用钢政策的不断变化,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我国钢结构的发展、钢材生产工艺的提升,以及目前的用钢政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特别要结合目前我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方面的要求,引出钢结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工業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和标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教师可以从我国人口发展现状及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入手,介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要性,介绍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优势,了解钢结构发展的方向,了解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要性。

2.国内与国外的对比

虽然我国钢材产量近几年稳居世界第一,但是钢材的质量,特别是特殊钢材的质量与国外钢材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近几十年我国钢材质量与国外钢材质量的对比分析。比如,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部分钢材质量不达标,很多需要进口,严重影响了钢结构的发展。近几年,我国钢材质量明显提升,耐候钢、耐火钢基本能够满足工程需要。另外,一些由我国原创发明的索氏体高强不锈结构钢在很多特殊环境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加入一个典型案例:我国自行建造航母甲板钢材的研发和应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合目前国际形势,教师可以介绍中国与澳大利亚两国关系影响我国钢铁价格的原因,特别是引入我国从国外购买铁矿石时价格谈判存在的问题及走势,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以全球视角来看待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动态和面临的危机。

3.工程案例教学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基础知识、关键知识点、基本理论与工程案例相结合,通过工程案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提升学生从全局、全过程、全周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可以在授课中加入工程实例,通过剖析工程案例中所包含的科学原理、力学方法、设计思路、施工工艺、材料的选用、所遇难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把所学知识有机、有序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有更清楚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通过引导、激发、提醒等方式让学生带着兴趣或者问题主动积极地探索、接受和消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同时,教师也需要提供一些工程事故案例,通过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预防工程事故发生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钢结构厂房的倒塌事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钢结构施工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不同,特别是要了解施工阶段与应用阶段的不同;引入施工力学的概念,让学生牢牢掌握结构体系的概念,掌握局部与整体、构件与结构之间的区别和关联,提高学生对钢结构特殊性的认识;强调职业操守和从业者的职业底线,引导学生要重视理论、遵纪守法,坚守职业道德。

4.线上线下融合

在课堂授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讨论复杂问题,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意志和毅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品德;教师可以通过对难点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学会用系统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正确对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正确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从而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比如,建立课程微信群,在微信群中,持续推送国内外即时发生的有关钢结构工程事故、典型钢结构工程设计、典型钢结构工程施工等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推送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并从知识体系、职业道德以及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工程师的身份来描述如果自己是项目经理或者是施工员应该怎么考虑、应该如何入手解决出现的问题等。这样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线下查阅大量资料,准备相关专业知识,否则很难有比较清晰的理解。

5.“五位一體”教学方法全过程融合

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所授课程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把钢结构发展前沿讲给学生,让学生对钢结构的最新发展有所了解。同时,在进行钢结构方面的科研项目试验时,教师应及时让学生参与或者能够看到试验的进行情况。因为,大部分教师研究的课题是目前钢结构方面比较前沿的内容,根据课程进度及研究进度,及时带领学生参观试验现场情况,介绍试验基本情况,并对一些前沿课题做简单描述,学生会受益匪浅,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参观结构实验室后会增加继续深造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增加动力。

另外,校园内也有多个钢结构工程,比如相贯钢管大门、索膜结构、网架结构、钢屋架、轻钢屋架、钢雨棚等。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工程引导学生学习各种钢结构体系,分析每种体系的优缺点,并对设计钢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做简单讲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钢结构。由于是身边的工程,学生更有兴趣,更能亲身感受,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更容易一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对学校的热爱。笔者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经过多年摸索,主要采用“理论教学+现场教学+院内实习+典型工程案例教学+科学研究”“五位一体”综合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全过程育人,无形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对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信心。

6.邀请一线工程师进行专题授课

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某些授课内容,教师可以邀请知名校友介绍所从事的工作、典型工程以及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特别是职业素养、技术知识等,以亲身体会让学生获得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识度、热爱度和自信心,坚定学生为我国基础建设做出贡献的决心。

7.专业规范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本课程涉及的《钢结构设计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规范比较多。当授课内容涉及时,教师应强调规范的时效性、法律性、发展性等,要引导学生具备依照规范设计、施工的理念,养成严格遵守各种标准规范的习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规范,不能唯规范,不能盲目照搬规范,要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

由于钢结构基本原理课程和国家政策紧密相关,教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潜移默化的思政元素的引入,引导学生全面思考国家有关政策,不再孤立地看待问题,眼界得到进一步开阔。教师通过国内外钢结构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比,让学生清楚了解到我国钢结构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明显不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分析方法,了解了一些工程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养成了观察周边钢结构建筑的良好习惯,比较全面地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一贯坚持的,不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每一位授课教师都应该在授课过程中始终把“三全育人”牢记在心,始终把职业道德、爱国情怀、人民情结放在育人的首要地位,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教育文化论坛,2016(6).

[2]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Z3).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6).

[4]邱微,南军,刘冰峰.课程思政与在线教学的隐性融合:以“水工程施工”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

[5]夏嵩,王艺霖,肖平,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

[6]李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4).

[7]冯砚,王琦,刘克强,等.“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

责编:红 茶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实践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