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21-09-26 01:27李玉梅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4期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李玉梅

【摘要】社会经济的优化与发展既为我国高等人才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亟待多方通力合作以解决,实现高等人才顺利就业。为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应当全面推进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通过打造优秀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视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关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而采取的一种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它不仅包括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区域、各部门之间的体系构成,同时也包括其内部相互关系,是两者的总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生就业来说具有双重意义: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持续发展,而且对大学生就业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当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时,则可能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影响大学生就业。第一,合理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集权和放权上较为平衡,其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更为合理,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直接作用,从而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通过社会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发现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不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比较明显,这一国情也使得我国在人才需求上具有层次性和类型化的多规格特点。而合理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则能将现实需要与区域功能规划要求结合起来,对区域内高等教育机构的空间分布状况加以确定,使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都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率的提高。第三,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和技术型以及技能型四类,其中技术型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还有较大差距,而合理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则能有效调节各大人才需求类型的比重,以满足社会实际需要为主导,为各行各业提供所需专业人员,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第四,合理的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对大学生的专业教学和职能培训都会更加专业,在职业竞争中能使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此外,合理的课程结构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引导作用,在实现大学生专业与职业接轨的同时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两极化是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社会对高技术能力和创造力人才需求迫切,部分区域和基层对一般性人才需求也较迫切。而不合理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则很有可能会对大学生就业层次预期产生一定误导,造成择业层次和区域的“扎堆”现象,激烈竞争会大大减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率。随着知识广泛融合,所有专业之间几乎都具有相关性,过细的专业划分会导致专业设置不合理,而这种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将使大学生就业范围一定程度地缩小,进而影响到其就业。盲目地扩大办学规模打破了人才市场需求供不应求的局面,供过于求的大学生就业状况对大学生就业的收益率有很大影响,会导致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收益率降低。

二、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1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

在大学生的就业模式下,高校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满足阶段性需求,尽量让发展目标的制定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虽然在当前的发展中,在教学形式上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但是高校还是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观念的更新,这种观念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发展理念,在全球的各个国家,这种理念都有体现,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中,不但要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还要促进大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发展,包括创新意识、职业能力的发展,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创新专业设置模式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教育模式的设置要和经济社会相关的发展理念相适应,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模式改革中,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传统的专业发展模式的束缚,不断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对于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缩减或停办,适当增设一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在教学课程的相关设置方面,要适当地减少一些课程的设置,加强一些通识课程的加设,为高校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要加强一些实践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会动手实践的技能。另外也要加强对隐性课程的设置,这样才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另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制度的创新,现阶段许多高校的教学制度有待完善,教学制度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学制的設置,缺乏实习制和学分制等。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时,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多数情况下还是由教师主导教学。还有的高校教学过程较为单一,缺乏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是只停留在面授阶段,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所以为了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加强对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加强对管理模式的优化,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设置,改善人才培养中的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和专业能力考核,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霞.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张勇格.中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基金项目:基于移动学习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微课云平台建设与应用(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上项目, M2020175)

猜你喜欢
大学毕业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准备三步法则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