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梅
摘要: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丰富情感、健全人性、能够体会生命价值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彰显教育的人文情怀。只有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中的《品质》和《老王》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核心素养;人文情怀;高中语文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高中语文,不同于其他自然学科,它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着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维和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使命。只有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价值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何谓“人文情怀”呢?人文情怀是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它具体表现为对他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肯定,对爱、美和自由的追求。当然,人文情怀的内涵包罗万象,但简单来说,人文情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品质》和《老王》选自苏教版必修三“底层的光芒”这一板块,其中,《品质》是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作品,《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作品。虽然作品中外有别,然而其中表现的人性的光辉却是跨越地域、民族、国界,被全人类所普遍接受的。下面,我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谈谈如何借助文章内容给高中生以人文情怀的启发与引导。
一、身处底层却坚持人性的光辉
《品质》中的格斯拉先生是个做靴子的手工业者,他的一生都奉献在做靴子这件事上。他做靴子精益求精,文章中写道“只有亲眼见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他做的靴子体现了靴子的本质,是模范品,是神妙的手艺。按照道理,拥有这样的手艺,他的生意应该门庭若市,蒸蒸日上,然而现实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公司利用广告垄断了靴子的生产,他的生意一天天地清淡下去,甚至入不敷出,渐渐失掉了店面,自己最后也因为慢性饥饿而悲惨离世。《老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靠蹬三轮车拉客勉强谋生的体力劳动者,他因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苦苦挣扎谋生,善良待人却没有得到过多少温暖,最后悄无声息地死去。
格斯拉先生和老王同属社会底层,凭借自己的本事艰难谋生,然而最终却悲惨离世。尽管如此,他们却始终保持着人性的光辉,历经磨难而不改初心,这一点足以让他们拥有夺目的光芒而照亮人心。
格斯拉先生坚持手工艺者的本心,用最好的皮革精心制作靴子,不惜耗费时间,每一双靴子都亲手制作,不让别人插手,保证一流的品质,哪怕最终走向死亡也将自己对靴子品质的精益求精坚持到了最后一刻。而老王靠出卖苦力为生,生活无比艰难的情况下却担心钱钟书夫妇的生活境况,不肯收他们的车钱。在病入膏肓的时候,他撑着僵尸般的病体去看曾经关心和帮助过他的钱钟书夫妇二人,还送去了对他来说十分珍贵的香油和鸡蛋——明明更需要这些营养品的是他自己,他却拿来给作者夫妇作为最后的告别。
他们这种身处底层却不改初心,始终坚持“真、善、美”的美好品质值得每一个高中生学习。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不管身份如何,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不能抛弃高贵的人性,只要有高尚的人格,再平凡的人也和伟人一样,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闪耀。
二、身处困境却不低头的信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英国,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格斯拉先生作为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小手工艺者,根本无力对抗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小手工业者注定要被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所取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的悲剧是注定的。而格拉斯先生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他说,“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由此可知,格斯拉先生非常清楚自身的处境以及今后惨淡的结局,然而他并没有去迎合时代的变化,仍然不打广告,不添人手,不追求时髦的款式,把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最好的皮革上,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甚至没有吃饭的时间,最终死于慢性饥饿。可以说,为了坚守做出最好的靴子这一信念,格斯拉先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在老王所处的时代,钱钟书夫妇被划为“右派”,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老王却愿意送钱钟书去医院,还不肯收车费,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声“钱先生”让人为之动容。不管外界如何评价钱先生,不管钱先生处境如何,老王自始至终都怀着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对待他们,哪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要将自己最珍贵的食物送给他们——那不是简简单单的食物,而是老王一颗始终如一金子般的心灵。
身处困境却不低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很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减少损失。但是,整个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传承都离不开这种为了理想和信念勇往直前、决不低头的勇气和决心。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身处其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或许我们更需要一点为了信念而奋不顾身的勇气。
三、自我反思的宝贵品质
在《品质》和《老王》这两篇文章中,都有一个故事的见证者,就是“我”。
《品质》中的“我”对手工鞋匠格斯拉的高超手艺和敬业精神无比敬佩,以至于走进他的店铺就像走进教堂那样——心灵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净化,所以“我”总是不自觉地接近格斯拉;另一方面,“我”对格斯拉兄弟又有一种下意识里的敬畏,因而也在下意识里总是逃避着格斯拉。一次买鞋,“虽然‘我’只需要两双,却向格斯拉定做了三双;‘我’很快就离开了那里。‘我’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感觉,以为格斯拉的心里把‘我’看成对他存坏意的一分子;‘我’也许不一定跟格斯拉本人作对,而是跟他做靴子的理想作对”。格斯拉身上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威压着“我”。虽然“我”并没有见到过这种无形力量的威力,但可以感受到那深藏其中的巨大能量。或许正是这一股奇异的力量促使“我”产生了既想接近,又害怕接近的矛盾心理。而这种矛盾心理正是自我反思精神的体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我”虽然敬佩格斯拉先生,但卻无法给他指明一个好出路,因此内心充满了对格拉斯无可避免走向败落的同情以及自己无能为力的愧疚。
《老王》中的“我”在老王死后,每当想起他,总觉得心上不安,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一词正体现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自我反思的宝贵品质,作者觉得不管经受了怎样的挫折,但在老王面前,自己始终算是一个“幸运的人”,而一个“幸运的人”不过是照顾了一个“不幸者”的生意,给予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帮助,就得到了这个“不幸者”发自内心毫无保留的爱和尊敬,这让作者在多年以后仍然觉得“愧怍”。
自我反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质。在很多时候,人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谬误的,或是相互指责叫骂,打笔墨官司,很少见到过有谁自省自责,可是我们自身真的就完美无缺、仅仅用犀利的笔锋去剖析和鞭笞别人就足够了吗?很显然不是的,反思自我是勇气的表现,是觉悟的根本,是成功的要务。它可以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让我们可以审视自我,完善自我。
总之,上述三点是人文情怀的一些具体体现,但人文情怀却不仅仅局限于这三个方面,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挖掘课本中的人文情怀,给学生以爱与美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平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