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凡
摘 要: 小学生美学培养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配合。本文针对新时代的美育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结合地域特色,开展多样化,普及较多的美术知识,激发人文情怀,更致力于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结合现代美学教育对小学生阶段性心理性格形成影响的基础研究探讨,对家校双方的美学教育都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指导。
关 键 词: 新时代;美学教育;价值观
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教育早已被提上了议程,近年来整个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和相关的研究和决策数量逐渐增加。美育包括了艺术教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科学美育,这边提到的美学教育所涉及的就是艺术教育,主要研究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关于小学生的基础美学教育,家校应该如何在符合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根据现实情况和社会需求对小学生进行美学培养。以下根据美学教育对学生心理影响、家校的美学教育策略、新时代美育要求进行研究。
一、家庭美学教育对于学生性格和心理形成的影响
(一)美学教育的性格、心理形成影响
在基础时期的美学教育不仅仅是手头技术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审美的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通过生活中多种形式的图像刺激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和专注度,多次参与到美术的动手和理解性的美术作品欣赏活动可以促进孩子动脑筋思考的能力,能够调动这个时期孩子的视觉感受力、情感表现力、创造再造能力的发展。[1]
适当接触了解一些地域的民俗艺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乡土情怀,以及对爱和关怀的理解。许多的民俗文化、艺术、技艺都有其原生性,其中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这些是关于一个地域的生活和发展以及多个朝代变迁之后被传承下来的传统的宝贵财富。不论是这些民俗文化还是一些传统的建筑和装饰等都可以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当地的民俗传统,为成为一个“社会人”做好常识的储备。[2]
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且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形成——对色彩的感受力较强可能更活跃更阳光;对造型的敏感和严谨也可能有助于沉稳性格的养成;甚至充满故事性的画面也可能促进学生想象力的迸发。小学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正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叙事能力的体现。还有一些综合实践的美术课程,利用多样的材料进行材料的碰撞和尝试也能够让孩子们接触到一些不一样的知识。
更多样化的尝试和更广阔的视野对于学生本身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逐渐完善、全面,更甚者会出现不一样的视角看问题。
(二)家长应该如何进行美育
家庭美育的重要性在于小学生正处于发育的初步阶段,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不完善,性格、心理的形成在这一阶段都处于非常敏感的状态,对于学生个人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美术作品它包含了“造型”和“色彩”的基本元素,在视觉上对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冲击力较大,包括这一学段的学生课本大部分都是以图片的形式来帮助理解课本的内容,由此更印证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图像的认识比文字的认识更容易且更为深刻。
美术教育在学前阶段主要是关注孩子的创造力,不存在什么对错、像与不像的问题。而小学的美学教育开始注重对学生在造型、色彩、创造力、情感、等综合性的培养。所以家长首先应该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于孩子的家庭美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从学前教育步入小学阶段的时候,是从一直被鼓励的激励创造性教育转变到需要接触基本元素的教育形态。家长应该要增加与孩子的沟通,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开始探索的学习阶段,他们会有很多的不解和情感上对父母的需要,父母尽可能多的陪伴不仅对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形成有帮助,对于孩子的良好性格的养成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要给孩子的作品和感受力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赞同,还应该对其不解的事物进行详细地解答和启发性地引导。可以经常带孩子看看画展、画册、视频、海报、雕塑、剪纸、甚至建筑、园林等各种形式的视觉冲击,在沟通中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引导其探索世界的热情。
美术教育还包括美术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父母应该增进家校的沟通,根据学生的个性寻找更加符合个性的家庭美育培养策略。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并且可以加强孩子对于美术知识的阅读和摄入。尽可能地涉猎中西方的美术史以及中国美术史进一步地了解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艺术品的不同和价值观的体现。[3]
二、学校美学教育的方式和建议
由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所引发的各个地区的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是现实不可避免的问题。可以转变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绝对优势作为教育资源,丰富美育的教学内容,从课堂中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地域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精神蕴含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化的民间传统技艺当中,学习传统的民俗技艺增加新时代小學生对传统的民族精神的继承。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出发,开展多样形式的教育活动,例如:传统技艺历史回顾以及知识竞赛、手绘设计图、动手制作传统工艺、或者组织学生进行“义卖”活动,对全方位的小学生的美学培养发挥充分的教育作用,促进了孩子间的协调合作能力。
传统的教育思想禁锢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大多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理解,美学教育不等同于美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学生个人以更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有不同的视角。简单的经验教学不符合现实的社会需求,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过于单样化的教学方式只会阻碍现代美学培养的脚步。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教育包括的不仅仅是绘画的知识和技巧,还有蕴含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地区所形成的哲学内涵,当然这些文化内涵是以美学教育为载体的,小学阶段的孩子理解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应该是建立在粗浅的了解层面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学。[4]
学生的教育在近几年已经开始重视家校关系的联动,小学时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强重视家校之间的联系沟通,学校将最新的美育资讯传递给家长,在培育学生的同时也一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审美。家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启蒙思想、发展创新思维为目的进行丰富的美育活动,并在其中给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多样的、有个人见解的审美思维。
三、新時代社会对于美育的要求
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掌握单项技能上升到发展全面型人才,美育、二胎政策的提出实行、中考政策的改革等无不体现重视人才、人文教育的现实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的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都是为了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所以新时代的美育要求应该要落实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美学培养当中的教学方案、通过认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找准新时代学校美育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更好地通过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创作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作品。[5]
义务教育阶段重在“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在其一生中最为丰富的阶段,顺应生长发展规律,结合现实社会需求,从小学生开始进行美学培育,尝试多种材料激发创新思维,有利于美学培养的发展。[6]
四、结语
小学生的美学培育工作道路源远流长,家校的配合教育、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探索性的材料运用以及对现实的感性理解、对历史和美术作品的深刻认识与感受都是促进该时期小学生美学培养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的现实人才需求、以及人民群众普遍的教育素质,利用不一样的环境条件,面对不同的问题,做好资源整合,达到美学培育最优化。
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小学生美学培养策略”(cxxl-2020131)。
参考文献:
[1] 曾雁,刘兆吉.创建美育心理学的阶段性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4(01):27-30.
[2] 李斌.美育心理学发展述评[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0-5.
[3] 赵伶俐,刘兆吉.美育心理学创建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6):5-11.
[4] 田园.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3(08):92.
[5] 唐成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家庭促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06):81-84.
[6] 王俊.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家庭文化情境中的儿童美术教育——基于四个家庭的儿童启蒙实验[J].美术观察,2020(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