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心愿
摘 要: 中国山水画经历了魏晋的兴起、隋唐的成熟、宋元的辉煌、明清的延续等一系列漫长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绘画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坛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逐渐活跃起来,西方现代绘画观念也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在这样一个开放的背景下,山水画的发展充满了多种可能性,85美术新潮等运动的出现给中国画带来了观念和表现形式上的改变,艺术家们在反思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山水画,并在画坛上形成了一股新的力量。
关 键 词: 20世纪80年代;山水画;发展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水画的文化语境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深化,文艺界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潮流,国外的现代绘画观念涌入中国,对国内美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艺术家们在反思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新的突破,共同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
为了让国内艺术家更多、更好地了解西方现代艺术,许多宣传书籍开始在国内出版,译作也逐渐增多,如由浙江美院创办的《美术译丛》、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世界美术》等,对鼓励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具有重大意义。[1]
一些青年艺术家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地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从新的角度来反思中国画,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西方现代艺术主张大胆创新,从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注重个体随意性的抒发,解放自我,表达出艺术家个人的主观精神,这种艺术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与中国画相符合,而在传统山水画中艺术家将自然的山水赋予了一种人性化的精神。
二、 从传统中走来的山水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山水画在笔墨、技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尤其是明清以来单一的标准和程式。而中国古代山水画所追求的隐世归林、闲雅淡泊的文人意趣在如今的时代已然是不合时宜。因此绘画审美意境的表现形式也成为新时期山水画家改革的对象,许多艺术家都在努力丰富和完善山水画的意境审美体系,或雄浑壮丽,或幽深空灵或平淡清远,由此呈现出意境的多样性。
例如贾又福多以太行山为主题进行山水画创作,在深入太行山写生创作之旅中,他感受到当地具有浓郁地域特征的人文生活并在创作中表达出浑厚、壮阔、充满阳刚意味的太行之美,作品《无声的呼唤》、《梦到山乡去》等,采用皴染与泼墨相结合的方式,用沉稳厚重的笔墨点染出山石质感,浓厚的墨点挤压着流动的云层,营造了具有强烈压迫感的独特意境,给观者展现了一种雄秀、磅礴的新气象[2-3]。
三、西方现代观念影响下的山水画
20世纪中期,西方绘画中的写实主义观念和绘画传入中国并成为主流的审美思潮,那么追求理想自然、注重抒情达意的山水画必然受到强烈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山水画中意象的表达观念,并对空间、光影、色彩等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在色彩使用方面,一些青年艺术家将西方色彩理论与传统山水形结合,打破传统山水画中以水墨之上的色彩观,注重冷暖、互补关系的处理,改造山水画色彩;空间表现上,将传统山水画的空间观念如远近观、三远法等与西方的平面空间、重叠空间等相结合,打破原有的结构,构建出理想的、虚拟的时空,获得独特的视觉幻想。
四、 在写生中探索更具现代性的表现方式
(一)笔墨方法的开拓
90年代中国画界关于笔墨的争论,是对笔墨以及中国画的发展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肯定了笔墨作为民族重要绘画语言的价值与意义。诸多画家在承续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注重开拓符合现代生活气息的笔墨语言,他们视笔墨为绘画之本,致力于对新时代笔墨的探索和研究[4]。
著名山水画家孔仲起在山水画笔墨技法方面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其善画潮水,开创了“云皴法”“弧钩法”“水彩泼墨法”等方法,准确地捕捉住山海江河的真实动态,画面富有“动静结合”的韵律感,表达出深远的意境。例如何加林在创作时善于挖掘符合自己的工具材料和方式,他坚持使用墨膏使作品呈现一种独有的通透性,强调笔墨质量,用笔有力而迅速,表达出一种秀逸清隽的山水意境。张谷旻前期的作品大多用冲墨、泼墨加以皴擦的方法表现出西部地区苍茫旷达、厚重幽逸的特点,但是这种突出画面空间与构成的方式难免会弱化笔墨技法的表现。1993年以后,江南地区的庭院景色为他描绘的主要对象,他在畫法上更加注重对笔墨的表现,用笔简洁凝练,加以水的调和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善于在厚重的笔墨中透出一些空白,使整个画面充满灵动性[5]。著名山水画家张捷虽继承了黄宾虹的“宿墨”技法,但在笔墨表达上却呈现出不同于黄的清润、温和以及拙朴之感,利用宣纸的特性在画面中留下独具韵味的墨痕,他将古代山水画中的点线做了详尽的分析,提取出短线与墨点相结合的方式贯穿于整幅作品之中,构建了一种清新淡雅远离喧嚣的理想家园。
这些艺术家都注重笔墨语言的探索,他们的写生实践和艺术追求将笔墨表现提升到一个新的实践,为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型做了成功的尝试。
(二)构成图式的提炼
20世纪80年代,诸多艺术家对山水画进行改革,他们中的一部分继续延续着传统的笔墨程式与图式,另一部分艺术家的探索则更具现代性,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他们尝试将西方现代艺术形式与传统山水画相融合,并对传统图式和绘画语言进行解构,对西方现代构成进行理性比较与分析,追求更为自由的构图形式。
我们可以观察卢禹舜的《坐究四荒》系列作品,画面呈现的是对超大空间的构建,打破客观的焦点透视的原则,采用散点透视将不同的时空与自然山水组成一个奇幻的画面空间,随后再对整体画面进行合理排列,层次分割鲜明,采用对称的图式格局,呈现出一种安宁和谐的秩序美。陈平的山水画同样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图式和表现,而他笔下的山水形象与卢禹舜的空蒙、神秘的山水大不相同。他想要在现代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寻找逝去的桃花源之境。观者可以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质朴、空灵的意境,一些不同时空下的景物被放置在同一幅画面中,并且强化了构成意识,以重墨将物象符号化,在厚重的表现处浮现出云的光芒,增加了画面的流动感,显示出画家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追求[6]。
80年代后的山水画坛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山水画家尝试了各种方法与构图形式,带来了与传统绘画完全不同的图式效果。卢禹舜、陈平等人的山水画追求的是满构图形式,画面物象丰满而充实,减弱传统山水画中的“三远法”的视觉效果,将物象平面化,并作局部充实与丰富,使整个画面更加饱满与完整。
(三)色彩语言的丰富
20世纪开始,西学东渐风气日盛,引入了大量的西方书籍,西方艺术和色彩观念给中国画坛带来了全新的面貌。画家们融以西方现代构成以及色彩要素,或结合传统和民间的色彩运用,弱化传统中的皴法,追求更加绚丽多彩的画面效果,除此之外,材料的多元化也对中国画色彩技法的丰富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画家林容生喜欢用比较纯粹的色彩来烘托意境氛围,常以乡村民居、屋舍山石为题材进行创作。和许多学画青年一样,林容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西方现代的启发,如蒙德里安、梵高等[6-7]。他笔下的青绿山水画呈现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工笔重彩山水画,一种是写意青绿山水画,这两种形态反映了画家对色彩形式的探索和追求。他打破了传统山水画中对色彩的使用方式,在颜色表现上更偏向于主观情绪的表达,从写生以及西方的创作中学习和借鉴,发挥出更大的色彩空间。
相比较林容生的青绿山水,方骏笔下的青绿山水是更偏向传统的,设色上更具古朴和凝重感。在他的山水画中,房屋、山石、舟桥、林木皆用水墨线条勾勒,少许皴擦,一改传统绘画中墨与色的关系,色彩在他的创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利用赭石和花青两种纯度不高的颜色去调和画面中的墨色,努力创造新境界[8-9]。
五、结语
优秀的艺术作品无疑是具有独创性和时代性的,面对西方文化的沖击,中国现代绘画所具有的融合性成功地将其他的绘画与自身结合在一起并推动着中国画现代发展历程。
因此,在世界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应以传统文化和精神为主轴,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中国文化和艺术。当然,山水画家们也努力在全球化的国际语境中坚持树立山水画现代化形象,从变革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面向生活和自然,用不同的手段进行了探索,他们在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将山水画推至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名潞.另类方法另类现代[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2]水中天.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水中天卷[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水中天.历史艺术与人[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4]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
[5]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6]张谷.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7]封孝伦.二十世纪中国美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8]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9]潘公凯.中国现代美术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