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涵
摘 要: 柳宗悦所构建的东方美学理念对于美的价值和认识有着新的诠释,在柳宗悦的民艺思想中,强调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实用、自然、健康、传统等属性。他认为,民艺之美远高于其他工艺之美的原因就在于此。本文通过对柳宗悦民艺思想的解读与透析,对比了时下服装工艺市场的现状,做出分析并引发思考。
关 键 词: 柳宗悦;民艺思想;服装工艺的发展;反思启示
柳宗悦(1889-1961),日本著名艺术大师、民艺理论家、美学家,被誉为“民艺之父”。
“民艺”是由柳宗悦独创的一个名词,意为“民众的工艺”。民艺品本身由无名的匠人通过千锤百炼的生产经验打磨制作而成,第一目的在于实用而非欣赏。这也正是柳宗悦认为的,民艺之美胜于其他工艺之美的原因。柳宗悦的民艺思想对近代工艺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本文在解读柳宗悦民艺思想的前提下以服装工艺领域为例,分析服装市场的现状,研究柳宗悦民艺思想对服装工艺领域的应用价值,反思了服装工艺在当代服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
一、柳宗悦民艺思想的特点
(一)工艺之美的价值
工艺,是劳动者利用各种工具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能够使用的成品器具的一个过程。这完全不同于美术,美术绘画是以欣赏为目的,而服装、桌凳、茶具等是以实用为第一目的而制作的。工艺之美的美感是健康、适用、健全、淳朴、正当的。柳宗悦说,“每天接触的器具,必须结实耐用。而厚重的、兼顾的、健全的属性,才适合日常生活之器。要能够忍受粗暴使用和酷热严寒,就不能贫弱,也不能华美,而必须要有强健的质地。”在服装工艺上所体现出来的美,更应该是朴素、健全的,服装的第一目的是穿着,要在以舒适性、实用性、耐用性为基础的标准上再追求纹样的修饰、款式的新颖以及颜色的靓丽,离开这些基本的属性,就会走上羸弱的歧途。
(二)个性美和民艺美对比写照
个性美是美的一种,但不是美的最高层次。个性美隐藏了极强的自我意识,具有排他性,创作者极力地追求着个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只具备了个性鲜明的观赏性,并无显著的实用价值。例如历代皇家御用的器具,从选材、用料到器物的设计、用色,都体现着皇室贵族与众不同的地位和象征,但在这个前提下所创造的器物,融入了太多“目的”,即使器物本身是精湛的,花纹是繁复的,色彩是鲜明的,却仍然显得毫无生机与活力。反观民艺大众所创造的美,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便拥有了产生美的动力。而自然的目的很单纯,是使用,是融入日常生活,是每一位劳动者都可以参与的。所以,历经了生活的磨洗和传统的优胜劣汰,便让民艺大众的美拥有了灵魂,那便是自然之美。
(三)机械制造对工艺的影响
随着机械革命、科技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的崛起,曾经灿烂辉煌的“工艺时代”逐渐落下了帷幕。大机器、大生产的新时代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主流。受资本主义和机械制造的影响,民艺也被迫卷入市场的竞争,匠人们迫于生活的压力,要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这让其作品失去了耐久性,贫弱并失去了美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情趣之美便不能得到升华。柳宗悦先生认为,最聪明的方法便是在动力或“制作毛坯”方面依靠机械,最后的完成还要依靠手工。否则完全依靠手工,那边必将耗费大量的工时,在竞争上便失去了优势,完全依靠机械那便在工艺上没有深度可言。在服装市场来看,如今的服装高级定制工坊,便是这样的运作模式,由大机械批量生产的高档面料进入到具有高级工艺水准的匠人手中,再经过精准的量体裁衣、精湛的裁剪技术和缝纫技术,最后完成了服装的制作,实现了机械和手工艺的完美结合。
二、工艺价值对服装市场的影响
(一)服装高级定制工艺的特点
服装高级定制是一种古老的制作方法,通过对每位顾客的量体裁衣,然后根据尺寸制作。目前的服装定制行业主要分为三种定制类型:量身定制、个性化定制和高级服装定制。量身定制主要体现的是该工坊的版型工艺、裁剪工艺和缝纫工艺,要求制作出的服装贴合身型,这要求工艺师精准的测量;个性化定制则要求在具备以上工艺技术的同时还能够具有创意,让服装成为独一无二的作品以满足时尚顾客的需求;高级定制则是针对社会名流、影视明星等,代表他们的身份或成为他们品位档次的象征。不得不说,区分定制服装和成衣的区别,不仅仅因为定制是生产单品,首先是因为工艺上差别,对于服装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求完美,并且纯手工打造,这十分考验工艺师的水平。其次还有设计上的差别、面料上的差别、版型上的差别等等。
(二)服装成衣的工艺特点
成衣这个词出现于上世纪,在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背景下,传统的裁缝制衣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它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上流人士的象征。成衣是按标准的规格和型号批量生产的成品衣服,重在批量、生产机械化、产品规模化、质量标准化、包装统一化,并附有统一的商标和说明等。成衣不像定制,需要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成衣的设计主要符合主流群体的审美即可,在面料选择上要考虑主流群体的需求和价格承受的范围,工艺上也是以机械制作为主。
三、服装市场的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出现的新型工业设备提高了服装生产的效率。服装工艺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服装材料,也由最初的棉麻、皮草发展到现在的纺织物、混纺材料,天然、合纤、人造新材料等等,新型织物和新涂层材料的出现也推动了服装设计的发展,促进了更多新工艺的诞生,提高了新时代服装加工的效率与品质[1]。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服装市场更是百花齐放,众多服装品牌与个人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与风格化的选择。同时,品牌之间竞争的压力也接踵而至。
在资本家的眼中,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第一目的,为了扩大品牌收益,必须缩减成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便忽略了产品的质量,给消费者带来了负面的使用体验。总结服装成衣市场近年来的状况,成衣在款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对服装工艺的要求反而降低,在部分中高端服装品牌的线下实体店内,也不难发现服装缝纫线头外露、明线不规整、内衬缝合不牢固等工艺上的瑕疵[2]。工艺的考究离不开服装面料的选择,面料品质差也逐渐成为常态,在行业内出现了“卖设计”的标签。服装品质得不到保障,服装实用性下降,那么再美再好看的设计又怎能抓住消费者的心。而在高端服装品牌中,却仍然能保持完美的工艺要求,这样的情况,显然是不尽人意的,因為在实用面前,不分高低贵贱。
四、服装工艺的发展、反思与启示
服装工艺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服装生产的竞争激烈已不仅仅要求服装生产的多品种、高质量、款式新、产量大、周期短等特点,还要在信息化营销方面实行快速反应。在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流程面前,服装品质的保障无疑是最为重要与关键的,正如柳宗悦先生对于民艺的理解,用即是美,只有经得起使用的物件才是亲近的、自然的、美的。[3]当下的时代,“心”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柳宗悦先生在解释用为何意时提到了“物心二者不可分开考虑”,所谓用,既是物之用,又是心之用。衣服穿在身上,感受是在心里,一件做工用心的物件让人更能感受到温度。笔者分析,在这样一个大机器生产的没有温度的时代,不应该更注重“心之用”吗?除了高级定制,成衣生产不应该加大对于出货品质的把控吗?服装的第一目的是穿著,是使用,所以自然要求要有亲近之美。与绘画不同,人们常把绘画挂在高高的墙上以供欣赏,而服装却日夜相伴于身体之上,这就不难发现,与崇高的美相比,亲近之美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工艺与艺术的差距,这也再次说明,服装设计只是建立于服装穿着实用与舒适性之上的附属品,离开了实用与舒适,是经不起考验的[4]。
未来科技的发展将更加全面,服装生产与加工的程序也会更加简约,品牌档次的两极化也会更加明显,我们相信科学革新,但不能忘记传统,在传统面前,科学只能复制和变革。服装工艺要坚持“品质至上”,无论是大众化的快时尚还是高端定制,都应该拉近使用者与工艺的“距离”,制作有心,工序有心,材料有心,不仅是服装上的工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都应该用心,遵循这样的原则,服装工艺才可以在进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服装市场才会更加完善,人类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服饰虚拟仿真与服装智能设计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02095006)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日本美学人物)“柳宗悦”的民艺思想.[OL].https://www.douban.com/note/640585407/.
[2]柳宗悦.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柳宗悦.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福良.中国服装工艺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浙江服装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报,2009(0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