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开宗明义。
作為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评价是教师完善自身发展的方向标、度量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评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教师发展生态格局。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不少中小学校在教师评价中不同程度地引入了多主体评价,制定了较为系统的评价方案和指标量表,还有些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应用成长记录、课堂表现性评价等新兴评价方式。但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评价观念落后、关键指标缺失、“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教师专业贡献、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不强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
除了指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往往与绩效工资、职称评定、树优评先等挂钩,关乎教师切身利益,因此,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是中小学教师增强职业获得感的深层诉求。与此同时,“双减”政策的出台,在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也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教师评价机制的变革。
本期“专题报道”,我们聆听了多位一线教师对教师评价的看法,并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教师评价“指挥棒”怎么变的问题,期待能为构建科学、有效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寻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