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素材,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科内容、设计学习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进行学习评价,环环紧扣,使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具体落实。为更好地开展深度学习,笔者以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在了解小说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整合阅读,开展深度学习。笔者注意选择好单元学习主题,确定好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好单元学习活动,教学中“聚焦语言品人物 抓住对比析形象”,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一、深度学习要选择好单元学习主题
“单元学习主题”是指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某一核心内容组织起来的,体现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思想与方法深化,能够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深度学习中教师选择好单元学习主题,有利于带领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
(一)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选择单元学习主题之前,教师首先要整体感知单元内容。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三篇小说,《故乡》是鲁迅的小说名篇,主要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反映了当时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寄寓了作者对旧中国及人民命运的无限关切与深沉思索;《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因于勒的贫富变化而引发的态度变化,揭示出残酷的社会现实,启发读者深思;《孤独之旅》节选自小说《草房子》,通过写杜小康因家庭变化和父亲外出放鸭的一段经历,展现少年的成长历程,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这三篇小说内容丰富,都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享受,激发读者对人生社会的无尽思索。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时首先要关注以上单元内容,思考整合的要点。
(二)寻找单元内容共性
整体感知单元内容之后,教师要注意寻找内容之间的共性。不难发现,“对比”在这三篇小说中非常突出,抓住“对比”,教师可以将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略思想主题等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让三篇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整体。思考中,笔者认为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核心,成功的语言描写是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突破口。抓住这三篇小说典型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就抓住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牛鼻子”,据此,笔者确定“聚焦语言品人物 抓住对比析形象”的单元学习主题,整合阅读三篇小说,希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典型人物语言描写内容和形式的前后变化,从而重点探究《故乡》中的“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进而理解小说主题。在整合阅读中,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二、深度学习要确定好单元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的单元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航标灯”。它帮助教师明明白白开展教学活动,校正教学方向。教师要在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情科学合理地制定单元学习目标。
(一)围绕主题确定目標
为更好地整合阅读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明确了“聚焦语言品人物 抓住对比析形象”的单元学习主题后,笔者确定了以下单元学习目标:
1.找出三篇小说中典型人物的相关语言描写,相应地认识其语言特点。
2.分析三篇小说中典型人物的语言内容及形式特点,进而探究人物形象。
3.结合作品背景理解主题,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获得成长教益。
(二)围绕学情表述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的确定不仅彰显了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水平,还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所以要围绕学情进行表述。笔者制定以上单元学习目标,是因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单元整合阅读学习的重难点,但对于分析人物形象,学生一般只能依据语言描写的内容大致判断出人物的性格,分析较为浅显,流于表面,很少去关注并分析语言的形式特点。其实,特殊的语言形式对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整合阅读中,笔者聚焦三篇小说中典型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认识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双重特点,再分析人物形象,这样由浅入深把握人物形象,顺理成章理解作品主题,从而获得成长教益。
三、深度学习要设计好单元学习活动
学习目标要在具体的单元学习活动中实现,因此,教师要设计出具有辨析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度参与课堂。笔者设计单元学习活动时特别注意学习任务的挑战性和层次性。
(一)学习任务有挑战性
深度学习中,教师要设置有难度、有挑战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短时间内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笔者组织学习活动主要有两项任务:任务一是让学生找出三篇小说中典型人物闰土、菲利普夫妇、杜小康相关的语言描写语段。活动目的一是让学生认识这三篇小说中典型人物都有语言描写,可以此为突破口分析人物形象;目的二是让学生发现二十年前后的闰土,见到于勒前后的菲利普夫妇,暴风雨前后的杜小康语言内容和形式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为下一步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做好铺垫。任务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三分钟,找出语段中感受最深的人物语言描写至少前后各一处,进行对比,思考这些语言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或思想。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让交流更集中明确,全班同学分三大组讨论:第一组《故乡》;第二组《我的叔叔于勒》;第三组《孤独之旅》。讨论后,全班分享。
(二)学习任务有层次性
以上两项学习任务是有层次性的,任务一找语段,教师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先找出典型人物的语言描写相关语段,这是低阶思维活动。任务二析语言,教师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语言描写进行前后对比,对比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抓住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创作背景理解作品主题,这是高阶思维活动,在活动中,通过闰土二十年前后语言描写的特点分析,学生认识到《故乡》中少年闰土纯朴善良、天真活泼、心灵世界丰富,中年闰土麻木不仁、凄苦难耐、封建等级观念很深,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后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的现状,人际关系冷漠、隔阂的小说主题;通过菲利普夫妇前后的语言描写,学生认识到《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势利贪婪,冷酷无情,尤其是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小说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纯粹的金钱关系”,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小人物的辛酸与悲哀;通过暴风雨前后的杜小康语言描写,学生认识到《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在暴风雨前惶恐、软弱、恐惧、胆怯,暴风雨后则变得有担当、坚强、成熟,和前面两篇作品比,这篇小说的语言描写并不多,但同样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杜小康的经历告诉我们人要在艰苦条件下历练,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走向成熟。
最后,笔者自然总结出语言描写的赏析方法:
1.知内容(写了什么)——结合上下文确定说话人在什么情况下说了什么;
2.看形式(怎么写的)——从标点、句式、风格、修辞等角度,探究说话人的语言特点;
3.思性格(写的作用)——结合语言特点分析人物的性格、思想或心理。
以上的方法总结既是深度学习的成果提炼,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拓展延伸打下基础。
深度学习是全面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单元整合阅读中,笔者聚焦语言描写一点对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篇小说进行整合阅读,开展深度思维活动,学生全面参与,积极建构,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事实证明,聚焦一点开展单元整合阅读是深度学习有意义的尝试,会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月霞 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72-73.
【本文系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学规划2019重点课题“初中语文‘一四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编号:HDJYKY2019B003)的成果之一。】
梁飞燕,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