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生大多是通过诗词作品来认识苏轼,大概知道他是一位散文家,但却缺乏对其散文作品的认知。《赤壁赋》是一篇文赋,人教版教材编写者将其引进高一必修二的课本里,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但是高中教学过程中通常把它当做“文”来展开教学活动,很少有教师深入讲解这一文体,导致学生在学完这部作品后,对赋的特征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且这篇文章作为经典散文,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字词或者文章主旨的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作者在明晰文体特点,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深入展开教学活动。
一、《赤壁赋》一般教学处理分析
我见过很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首先开始上课时,让学生自主朗读一遍课文,同时结合课本注释和词典等理解重难点字词,梳理文言文基础知识内容;然后再次朗读课文,教师再对文中一些词语注音、句子翻译、虚实词讲解;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讲解题目;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细读全文,再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读懂每部分重点内容;教师让学生自主探讨文章主旨,再进行提问环節,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布置课下作业。如此,一堂课就基本完成。从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一般文言文的教学课堂,忽略了对“文”的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重于整理字词句,考核内容也全都是像翻译、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通假字等文言文基础知识,没有深入展开教学,更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拓展。甚至一些教师不深入进行教学,还美其名曰:学生基础不好,教学内容过于深入,学生难以掌握。
二、对《赤壁赋》的认识及教学设计
1.《赤壁赋》文章特点
这篇文章虽是一篇散文,但集赋、散文和诗歌于一体。有“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样清新活泼的散文特点。还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样文赋押韵的语言特色,同时具备诗歌意境[1]。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是仅仅依靠文言基础训练,那么学生难以领略到文章中三种语言的魅力。《赤壁赋》在打破传统赋对其束缚的基础上,又运用传统赋来写景,描绘了一幅如梦如幻的赤壁夜景。作者运用押韵对仗的句子来抒发自己先乐后哀继而洒脱的复杂感情,后又劝导友人变与不变就与自然环境一样,要学会自得其乐。同时,又引入了散文创作的优势,使得体现出来的情感更加细腻深刻。
2.教学设计
我在开展这部作品教学活动时,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整理出自己觉得较难的字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答疑活动,并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测,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说出文章中最喜欢的部分,简要陈述理由。接着再让学生重复阅读文章,感受赋体语言的魅力,细细品味文章意境,理解文章情景交融的关系。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将《离骚》和《秋声赋》拿来和《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让学生思考,苏轼为什么没有用散文或者直接抒情的方式来写赤壁赋,而是用赋的主客问答形式。
三、《赤壁赋》教学感悟
1.根据文体特征展开教学活动
教材是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优秀的教师都知道怎么结合教材来进行教学,并在教学开始前就会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磨。如《赤壁赋》,这篇文章本质上蕴含着感悟自然的内涵,使人思考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苏轼在文章中体现出了他的感悟[2]。苏轼在痴迷于赤壁的美妙夜景之时,受到萧声的感染,从中跳脱出来,还劝导自己的朋友要顺应自然,正确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从中得到自己的乐趣。文中作者虽有消极情绪,但只是一闪而过,表达得更多的还是豪放豁达之情。
教师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就不能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文体特征设计教学,进行教案设计时要提前确定教学方式、文章重难点内容、练习内容和课后作业及拓展资料等,避免出现学生提问教师却不能合理解答的情况。所以,进行《赤壁赋》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提前设计好对诗歌意境的感受、不同的情感体现、赋体语言的揣摩及鉴赏材料的准备,进而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探究教材,钻研具有文体特点的教法。
2.教学活动要按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
教师要开展教学活动,前提一定是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有充分认知。教师可以通过测试或者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目前的真实语文素养进行了解[3]。如教师想要了解学生对诗歌情境的理解分析能力,就可以运用几个较为经典的诗句,让学生自主赏析诗句,并逐步深入,这样自然就能体现出不同程度学生的水平。教师就可以据此设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定学习目标,将同一个层次,能力相差不大的学生分成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学习就有更多积极性,因为他距离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不是特别远,在他努力就能赶上的范围之内,进一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首先可以给学生制定一个比他实际水平稍微高出一点的学习目标,如此让学生有一定适当的上升空间去努力。例如,讲授《赤壁赋》这篇文章时,将苏轼所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设置为最高的学习目标,将赤壁夜景带给苏轼和友人的影响有哪些差别设置为中等学习目标,将文章写景物的目的是什么设置为最低的学习目标。把这些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按照学习情况选择,就能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掌握文章内涵。
其次,教师要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毕竟学习目标是预设的,在实际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持续跟踪学情,发挥其职能作用。如有学生对于最低学习目标找不到切入点,教师就可以适当点拨学生:“这些景物引发了苏轼和客人什么样的情感?”如此,学生就知道该从何下手了,他们知道写景一般都是为了抒情,于是开始研究景物特点,找到文章中与情感有关的词语,逐步深入,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同时,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拓展学习内容。例如,让学生拿其它作者的文章所表达的类似情感,来与苏轼的进行比较,则会对苏轼的人生态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课堂追求教学個性,课后及时反思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保障,更是我国教育行业不断跃升的前提条件。教师本身来说,要具备不断学习的意识,要有自我成长的信心,积极实现自我发展。实际情况中,教师的能力状况良莠不齐,部分教师积极学习,自觉长期进行提升和学习;有些教师观念落后,没有发展意识或者安于现状[4]。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是必须要不断自我发展提升的,且要注重细节方面。
长时间以来,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教师要专业发展,有意见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经验和反思,但是也只是基于概念,没有实践意义。我认为教师的工作是教学第一线,所以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细节点,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在完成教学后,要一点点的反思教学整体过程。例如,《赤壁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教案设计是不是科学合理,教学语言是否恰当等等。接下来,教师要再将这些进行细化,如自己有没有掌握文赋教学要点,有没有让学生具体了解赋的文体特征,然后再思考怎么样让自己的教学更有个人魅力,使得学生喜欢上你的教学模式。最后,要不断参考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觉得较好的教学方法,转化后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实现个人专业能力质的转变,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满意。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依附教材,体现文本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服务学生为根本,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加强对文本和学生的认知,不断进行教学细节的反思,并及时进行改善,积极提升专业能力,努力形成个人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顾向阳.一变谈厚薄 三问论精工——《赤壁赋》教学新尝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07):44-46+80.
[2]江俊婷.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苏轼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徐含.浅谈记游写景类古典散文的审美要略——以苏轼《赤壁赋》教学为例[J].语文天地,2020(34):7-8.
[4]汪传凤.高中文言文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以《赤壁赋》一文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23):113-115.
张国英,甘肃省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