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

2021-09-26 10:47余芳杨俊荣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村上春树语言艺术

余芳 杨俊荣

摘 要:村上春树《且听风吟》中的语言艺术,为作家们的创作思路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风格上,村上春树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含义,运用幽默的手法让读者在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中来回切换,通过重复语句表达来强调人物性格;同时采用比喻、夸张、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勾勒出丰满的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的演进。在表达方式上,借鉴美国意识流的叙事方式,打破传统的叙事逻辑,使得全篇充满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都市文学属性。

关键词:村上春树 《且听风吟》 语言艺术

村上春树作为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但是他的文学之路却是从一部在厨房创作的小说——《且听风吟》开始的。这部小说斩获了日本群像新人文学奖,让当时还籍籍无名的村上春树崭露头角,并为其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且听风吟》以日本战后百廢待兴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年轻人之间的交往细节展现出当时社会大众的迷茫与孤寂。相比其故事情节,作者通贯全篇的独特语言手法更为出彩,不仅冲击了当时以传统作家为主导的落寞的日本文坛,也为今天文学作家的写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且听风吟》的语言风格

《且听风吟》作为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象征着其语言风格的形成,而且其中的语言特色在他之后的文学作品中也一直延续着。最明显的是通过大量简短的人物对白、方言俗语将故事情节进行串联,尽管语言简单但是画面感极强。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在他书中也随处可见,但是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会让人感到无比悲凉。

(一)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无须堆砌多么华丽的语言,而是在对一些平凡小事的简单描述中就能让读者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深刻意味。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运用简短的人物对白,刻画出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人物当下的悲凉无奈。有时为了更真实直观地刻画人物形象,村上春树还将一些方言俗语穿插其中,不仅展现了生活细节,还让读者在脑海中产生相应的画面。这些直言不讳的文字表达也折射出作者对当时年轻人颓唐态度的不满和想要引起他们警醒的强烈渴望。

(二)幽默生动、时悲时喜 《且听风吟》中的幽默手法不只是语言上的调侃风趣,更让人在高兴之余品味到其中的酸楚、凄凉。这从最经典的片段“为父亲擦皮鞋”中可见一斑:文中“感谢父亲只有两只脚”乍听来引人发笑,但稍加回味就体会到家庭亲情的淡漠疏离。只有九根手指的女孩在描述自己经历时,同样用幽默的言语讲述自己可怜的身世,父亲把家里所有的钱都花光了,而母亲在某个地方活着,更加激发了读者的同情心。同时,作者在幽默中还进行反讽,比如主人公用狡黠的猴子来比喻临死的叔父,讽刺了人情淡薄,让人悲从中来。

(三)语句重复 在写作中运用语句重复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反复强调来凸显某种情感或意图。《且听风吟》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但背后表达的含义则各有侧重。比如,“文明就是传达”的观点在电台节目、与精神病医生的交谈中重复出现,强调了作者对于文明的看法。作者进行多次刻意的重复,也正是其创新语言运用的体现。

二、《且听风吟》的修辞手法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且听风吟》中随处可见,而且其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传统的用法,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喻手法将本体和喻体的差距拉大,在营造距离感的同时,也让读者加深了对人物的感受;夸张手法通过把普通事物进行无限放大,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和内心深处的共情;互文手法则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几个不同时代之间的呼应来烘托全篇迷离恍惚的颓废感。作者正是通过不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演变,强化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比喻 比喻主要是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指代原本抽象的事物,村上春树更将这一手法运用得复杂离奇。他把所要表达的事物比喻成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虽然荒诞,但读起来却异常贴合,如把自己空空如也的躯壳比喻成故障飞机扔掉舱内东西以减轻重量,把世界比喻成麻雀的脑髓,等等。这些细节处的比喻将战后日本生活的残酷、社会的悲苦体现得淋漓尽致。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明显差异虽然给读者带来一种隐约的距离感,但在阅读感受上的领悟却更加透彻。这也是作者刻意为之的效果,希望读者能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夸张 夸张也是《且听风吟》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之一。作品中通过夸大事物的原本特征来烘托氛围,强化视觉效果,比如将吃剩的花生皮夸大到足以铺满整个酒吧的地板,喝光的啤酒夸大到可以灌满一个游泳池,等等。作者用极尽浮夸的手法将当时日本年轻人颓废萎靡的生活状态描述得淋漓尽致。另外,作者还把认识对象之间的差距夸大成一道深渊,根本无法用尺子测量深度,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无力感,让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强烈震撼。这部作品中多处的夸张描写与当时的社会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在无形中警醒了世人。

(三)虚实结合的互文性 互文手法本义是指把属于同一整体的两个部分分别放置到上下文中,看似两个意思,但实则前后相互呼应对照。书中将完整的历史情节打乱后,从几位主人公的角度进行跳跃式讲述,如果将这些分散的线索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作者实际想表达的不只是几个年轻人之间的故事,而是借此来放大这些历史事件对广大民众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从而唤醒人们,让人们进行精神救赎。另一方面,作者从小就经受美国文化的洗礼,他的作品中会穿插很多西方电影、音乐、历史等内容,从而使读者产生一种穿梭在不同时代的错觉。

三、《且听风吟》的表达方式

村上春树深受美国文学影响,在创作时也借鉴了美国现代小说家的写作手法,将大量意识流的叙事方式运用到作品中,使作品充满西方后现代主义色彩,不论是各种体现消费文化的细节描写还是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都带有这种色彩。同时,村上春树在叙事手法上也突破常规,不按照传统小说的时间推进方式,使得故事情节散乱破碎,而且其在语句的运用上也是混合多种流派。此外,村上春树在这部作品中以都市青年的生存现状、精神世界为主要叙事内容,以此呼吁青年们进行自我救赎。

(一)鮮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生意义的丧失。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叙事方式,而是将美国意识流手法穿插其中,在描述精彩情节时突然插入一段毫不关联的故事,使得每个人的故事都是断断续续的,而且每个人物都没有交代具体姓名,人物之间始终保持着疏离感,营造出一种孤独、变幻莫测的感觉,从侧面反映出书中人物对于现实的迷离恍惚和不知所措。另外,浓厚的消费主义色彩也是小说的重要特征。小说中关于听课、吸烟次数的描写其实就是消费文化的体现,而且在村上春树后期的作品中也能嗅到类似的气息。

(二)叙事方式的自主性 首先,叙事的时间线不明显。作者打乱了故事情节的时间顺序,从自己的角度去讲述故事的发展脉络,使故事情节跳跃,顺序混乱,内容缺乏连贯性,仿佛是随处拼凑而来的,但恰恰是这样的叙事方式将读者拉入时而虚幻时而迷离的世界中。其次,在文章布局上,作者将无数故事碎片散落全文,没有按照人物性格演变、故事情节发展等传统小说逻辑来架构,只是依照当下的思绪来推进情节的演进,从而使小说呈现出一种散乱式的结构,使读者找不到主旨、意义。在语言的运用上,作者同时将多种不同流派的语言混杂在一起,营造出自由迷离之感,这也正是后现代主义的整体特征。

(三)具备都市文学属性 从主人公大学生活的描述、学生运动的开展等方面,可以看出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都市生活展开的,而这也并非巧合。二战后,日本的物质生活飞速发展,但都市居民的精神状态却萎靡不振,作者作为这一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深深了解青年群体当时的迷惘,因此在书中基于这样的背景勾勒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作者描述了“我”在学生运动失败后由于受到精神上的打击而辍学,但后来又重新回去上学的经历,这体现出都市青年的生活就是在迷失与清醒的状态中不断循环,直到找到真正自我。

四、结语

《且听风吟》作为村上春树的开山之作,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其中的思想深度和语言艺术具有革命性意义。这部小说作为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之一,通过细节性的故事描写照射出青年群体的心灵世界,他们在自我放逐与自我救赎之间循环往复的状态,引起了大众的强烈共鸣,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书中包含的精妙语言艺术,不管是语言风格、修辞手法还是表现形式,都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碧琴.论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J].黑河学院学报,2017,8(3).

[2] 张舒婷.日本文学作品《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赏析[J].大观(论坛),2018(2).

[3] 刘彩霞,刘家鑫.幽默的青春序曲——评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风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

[4] 许玉岭.日本当代文坛的一朵奇葩: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艺术[J].名作欣赏,2012(18).

[5] 尚一鸥,尚侠.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文本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09(6).

[6] 张春峰.《且听风吟》的后现代特征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

[7] 李春妹.村上春树《且听风吟》的语言魅力赏析[J].语文建设,2016(33).

作 者: 余芳,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语言类;杨俊荣,凯里学院学生处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育。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村上春树语言艺术
提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转换成效
长大的瞬间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村上春树: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视听语言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