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隼科鸟类研究概述*

2021-09-26 07:35李扎西姐
西藏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鸟类种群西藏

李扎西姐

(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m 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它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湖泊众多、高原气候类型复杂,孕育了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西藏地区是我国鸟类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中西藏分布的鸟类有600 余种[1],并且有较多的西藏特有种和国家级保护物种,隼科鸟类在生态中占有关键种的位置,而大量的广袤草原和荒漠环境为猛禽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影响着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结构和功能,是健康的指示物种,而且隼科鸟类对控制鼠类种群密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进一步了解西藏隼科鸟类情况是极为必要的。

1 隼科鸟类

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2]和《中国青藏高原鸟类》[3]的研究中隼形目隼科鸟类有2 属12 种,而在《中国鸟类图志》[4]和《中国草原与荒漠鸟类》[5]研究中2 属13 种;中国隼形目隼科鸟类具体为12 种还是13种,取决于拟游隼(Falco pelegrinoides)的分类问题,《中国鸟类图志》[4]和《中国草原与荒漠鸟类》[5]将拟游隼单独列为一种,而《中国青藏高原鸟类》[3]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2]则将拟游隼归入游隼(Falco peregrius)的亚种。西藏隼形目隼科鸟类共7种(表1)[2-3]。

表1 西藏隼科鸟类物种及保护级别

2 西藏隼科鸟类研究现状

自1959 年以后,郑作新、李德浩等科研工作者先后多次前往西藏自治区进行鸟类科研工作,至1983年,他们共发现并记录西藏鸟类473 种及98 亚种,隶属于19 目57 科,书中记录的隼科鸟类为猎隼(Falco cherrug)、燕隼(Falco subbuteo)、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以及红隼(Falco tinnunculus)4 种,并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等基本信息[6]。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鲜有有关西藏隼科鸟类研究的中文书籍及文章问世。《青藏高原鸟类分类与分布》[2]《青藏高原鸟类自然观察手册》[7]《中国鸟类图志》[4]《中国青藏高原鸟类》[3]等有关鸟类研究的书籍中对西藏隼科有不同程度研究。2013 年10 月梁丹等人在西藏墨脱境内发现了猛隼[8];2014 年5 月石胜超等在西藏贡觉记录到了红脚隼[9]。尽管如此,西藏隼科鸟类的研究还是非常匮乏。

2.1 分布与居留型

西藏隼科鸟类主要活动于西藏东部、南部地区,《中国青藏高原鸟类》的研究中燕隼有在西藏繁殖的记录,红隼在藏东南地区为留鸟[3],红隼全区的各个地方均有分布[10]。《西藏鸟类志》有灰背隼在江孜活动的记录[4]。在西藏贡觉发现有红脚隼分布[9],西藏米林县鸟类资源调查中有燕隼分布[11],在西藏一江两河流域鸟类资源调查中有红隼、猎隼、游隼分布[12],在拉鲁湿地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中有红隼和猎隼分布[13],在西藏林芝市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与保护的名录中有红隼、红脚隼、灰背隼、燕隼、猛隼、猎隼[14],在怒江澜沧江平行岭谷记录到红隼、灰背隼和猎隼[15];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对西藏鸟类纪录统计中,红隼除了那曲和昌都全部都有记录,红脚隼在林芝和日喀则有记录,灰背隼、燕隼、猛隼只有林芝有记录,猎隼在拉萨、那曲。日喀则和山南市有记录,游隼在林芝阿里、昌都、日喀则有记录。

2.2 栖息地

隼科鸟类习性有很多相似之处,栖息地类型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分别为营巢地、觅食地以及短暂停息地[17]。隼科鸟类通常营巢于地势较为险峻的山地裸岩、悬崖峭壁等天敌难以靠近的地方[17]。但有时也会营巢在树杈上[18],具体营巢位置视当地的生境而定,如猎隼在新疆喜欢营巢于山体的阴面,而在青海、西藏地区喜欢营巢于山体的阳面,这种差异很可能是有温差主导的[19]。隼科鸟类多喜捕食于旷野、低山丘陵、农田耕地、居民村庄、林间旷地、疏林灌丛、河谷,滩地等开阔的地带[20],视野开阔的地带易于隼科鸟类发现和捕食猎物,并且可以降低捕食的风险,符合最优取食策略。隼科鸟类常选择在高压线、电线杆、悬崖峭壁等处作为短暂的停息地。隼科鸟类在繁殖季节,通常选择食物丰富、有营巢地的区域栖息;在非繁殖季节,则活动范围扩大,出现在高原、山地、低山丘陵、荒漠、草原等开阔的景观中。

2.3 食性

隼科鸟类生境的不同会导致食物组成出现差异,生活在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外缘区域的猎隼主要以当地种群数量较大的岩鸽作为主要食物[17],新疆准噶尔盆地猎隼在繁殖期主要食物类型是鼠类[19],分布在山西庞泉沟的红隼主要以昆虫、小型啮齿类和鸟类为食物[16]。西藏地区多数乡县分布有大量的高原鼠兔,为隼科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21]。在繁殖季节和非繁殖季节隼科鸟类的食物组成类型和比例上也会发生变化,如红隼的育雏食物以鼠类(74.6%)、蛙类(12%)和蜻蜓(13.4%)为主,非繁殖季节的红隼以鼠类为主食(68.7%),另外还捕食蛙和小型鸟类[22],林宣龙[23]也发现了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红隼的食物种类组成存在显著变化。

2.4 繁殖

隼科鸟类的婚配制度均为单配制,繁殖过程由双亲共同完成,但繁殖过程中雌雄双亲的分工有明显不同,一般而言,雄性亲鸟多负责觅食和保卫天敌入侵的工作,而雌性亲鸟则负责孵卵、喂食、暖雏、保护幼鸟等工作,随着幼鸟的不断成长,会出现雌雄共同捕食育雏的现象[24-25]。隼科鸟类多在春夏季繁殖,在我国境内隼科鸟类多繁殖于北部、东北部及西北部地区,另外,隼科鸟类也有在我国的青海、西藏等地繁殖的情况[18]。交配多在树枝、电线等能休息的地方进行,交配持续时间仅几秒,窝卵数多在4~5 枚,幼鸟属半晚成鸟,孵化期和育雏期的长短与隼科鸟类体型大小呈正比,如红隼孵化期为28 天左右,巢内育雏期为30 天左右,而猎隼孵化期为30 天左右,而巢内育雏期为44 天左右,此外,隼科鸟类在幼鸟离巢后还需亲鸟进行一段时间的巢外育雏,如猎隼、燕隼等[17,30]。隼科鸟类在营巢方面较为懒惰,喜欢延用甚至抢夺其它鸟类的巢进行繁殖,如红隼喜欢利用喜鹊(Pica pica)旧巢或抢占喜鹊新巢进行繁殖活动;猎隼喜欢沿用大鵟(Buteo hemilasius)、棕尾鵟(Buteo rufinus)、渡鸦(Corvus corax)等的巢来哺育下一代。有的隼科鸟类在领域内拥有多个巢址,如猎隼在领域内会有3 个及以上可利用的巢址,这样可以通过弃巢重新产卵来保证当年繁殖成功率,食物不足时隼科鸟类也会出现同巢雏鸟相残的情况[17]。

2.5 迁徙

隼科鸟类食性广泛、飞行能力强、分布范围广,在国内各省几乎均能见到其身影。但隼科鸟类在一个地区的活动多具有季节性特点,它们夏季多在我国的北部、东北部、西北部(如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以及国外的俄罗斯、外蒙、中亚、东欧等地繁殖,而越冬时具有南下的习性,往往会沿着固定的路线飞往河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度过寒冷的冬天,但有些个体也会留在繁殖地越冬[23,31]。

2.6 种群和保护现状

隼科鸟类的种群动态监测困难较大(领域大、分布地域广甚至跨越多个国家),这里笔者以猎隼为列,对隼科鸟类的种群动态进行分析,1999年国际猎隼研究项目调查表明,全球猎隼种群数量应在100000~200000 只之间[18],而至2012 年Dixon A 估计全球猎隼的总数约为12200~29800 只,13年间猎隼种群数量下降了数倍。猎隼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主要是由高压线电击、偷猎、非法贸易、栖息地退化、食物减少、农药的大量使用等因素造成的[25],如王述潮等对近十年67只猎隼进行了追踪,发现猎隼死于电击的比列很大,且死亡时间多发生于迁徙途中[26-27]。1990—2000 年10 年间,我国在新疆、甘肃、青海、北京、青岛、天津等地查获猎隼2000 多只[18]。隼科鸟类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但时磊等发现:设立栖架和人工巢箱能够使隼科鸟类的种群数量增加[28],猎隼的非法交易和运送至是猎隼数量减少的原因。我国隼科鸟类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行为仍然存在。

3 西藏隼科鸟类研究展望

今后西藏隼科鸟类研究应注意的问题。隼科鸟类活动范围大、迁徙路线长;西藏地区条件艰苦、交通不发达;科研力量不足、科研经费匮乏等客观因素使得目前西藏隼科鸟类研究具有数量少、内容不够全面、方法比较传统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客观因素正在不断的得到解决,隼科鸟类的研究也变的越来越便捷。

3.1 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对食物链顶端的这些猛禽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已有的基础上对西藏隼科鸟类进行多方面(隼科鸟类保护、繁殖、分布、行为、记录、一般习性观察、种群与数量变动、留居型、种间关系、迁徙路线等)深层次(分布亚种、乡县分布及分布地生境特点、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关系、通过粪便了解隼科鸟类健康状况等)的研究。

进行持续性的观测调查。隼科鸟类具有领域面积大、迁徙路线多且长的特点,由一次或一时的研究产生的结果甚至是理论往往是不准确的。建立稳定的团队,对隼科鸟类进行长期的全面的研究才能够减少甚至排除因偶然导致的错误结论。

3.2 传统方法和新技术相结合

传统鸟类监测多依赖于人为定点观测,简单方便,但对于活动范围较大或夜间活动的鸟类等局限性较大,且耗时耗力,计数及定标均容易产生主观偏差;在栖息地方面,样线调查是植被情况、高程分布等数据的主要来源,但易受地形、天气等因素影响,研究的时空尺度受限[29]。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新技术在鸟类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DNA 测序技术突飞猛进,鸟类野外摄影、录像、录音与声谱分析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卫星遥测、鸟类行为自动记录仪、稳定性同位素技术等在生态学研究的广泛应用等,都为深入了解鸟类世界的多样性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也为研究鸟类的系统发育以及种上和种下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30]。如红外相机具有多项优点,它受栖息地环境影响小,省时省力,对动物干扰小,属于无伤害取样。最重要的是可昼夜连续工作,信息存储量大,工作时间长,功能多样,对于开展动物行为研究是不错的选择[31];而DNA 测序技术能够准确鉴别鸟类的物种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但与国内的相关研究进展相比,隼科方面的研究还有许多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猜你喜欢
鸟类种群西藏
善于学习的鸟类
都是西藏的“错”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神奇瑰丽的西藏
鸟类的叫声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