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香珍, 蒙思缙, 任少琳, 何书华, 林书发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海南 海口 570102)
通滞苏润江胶囊是根据维吾尔医学中治疗风湿性疾病经验组方开发而成的中药制剂,具有开通阻滞、消肿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关节骨痛、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1],能有效缓解关节骨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临床症状体征,降低血沉(ESR)、血尿酸(BUA)、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甚至逆转病情,延缓疾病进展[2-9]。但方中除诃子肉、盒果藤、巴旦仁、司卡摩尼亚脂等药性平和的药物以外,其他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秋水仙含有多种毒性生物碱、番泻叶对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等。因此,本研究拟观察通滞苏润江胶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制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处方开具通滞苏润江胶囊(陕西东泰制药有限公司)的病例;(2)患者同意签署随访观察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1)合并除适应证以外的其他疾病;(2)最近2周内有服用过通滞苏润江胶囊。
1.2 一般资料 在门诊发药过程中,征求患者同意后收集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疾病诊断、药物过敏史、近期用药史、合并用药情况、用法用量、用程等。对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随访,收集其实际用药情况,询问服药过程中是否出现身体不适,具体观察指标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头晕、头痛、眩晕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皮肤瘙痒等皮肤反应,纳差、厌油、疲劳、面目黄染等肝功能损伤症状,少尿、无尿、泡沫尿等肾功能损伤症状及其他不适症状,对反映有疑似肝肾功能损伤的研究对象,进一步观察其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联性采用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年版《药品ADR/事件报告表》中ADR/事件原则分析项进行分析。
1.3 数据分析 将随访表中的数据采用双人核对的方式录入Excel数据表中,通过SPSS 17.0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1 基本情况 共纳入患者221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139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5岁,具体见表1。
表1 年龄分布
2.2 用药原因 用药原因最多的为脊柱骨病,其次为关节病,此外还有腱鞘炎、肌筋膜炎等,具体见表2。
表2 用药原因分布
2.3 用法用量 在221例患者中,有2例自行掰开胶囊将粉末倒出冲服,其余均遵医嘱整粒吞服;218例遵医嘱(每次5~7粒、每天2次)服用,另有2例自行每次用5粒,痛时服用,有1例自行减为每次4粒、每天2次。服用疗程最短的为1次,最长的为21 d,占比最多的为服用4~7 d,其次为服用8~14、1~3、15~21 d。具体见表3。
表3 用法用量分布
2.4 合并用药 在221例患者中,有139例合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69例合并使用1种中成药,具体见表4。
表4 合并用药分布
2.5 不良反应 在221例患者中,有40例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其中表现43例,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共35例,最常见的为便次增多(伴腹痛),其次为腹泻、腹胀、胃部不适、便溏、恶心纳差、口干、痔疮出血等,大部分在服药后1~2 d出现,程度较轻,停药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诉腹痛程度可耐受,便后痛减,仍继续服药,其中有1例服药1次后即出现严重的呕吐伴泄泻,停药并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患者服药8 d后觉胃部不适,停药并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5例累及骨骼肌系统,表现为乏力、背痛或原有的手足疼痛加重,停药后症状缓解;1例累及皮肤系统,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服药1次后即出现全身皮疹伴瘙痒,停药后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血压升高、头晕各1例,停药后症状缓解,具体见表5~6。
表5 不良反应表现分布
表6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分布
2.6 关联性分析 采用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5版《药品ADR/事件报告表》中ADR/事件原则分析项[10]进行关联性分析,其中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乏力、头晕、皮疹等表现判定为很可能由通滞苏润江胶囊引起,血压升高、背痛和手足痛判定为可能由其引起,具体依据为(1)用药与ADR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方面,均在用药后出现,有时间关系;(2)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ADR类型方面,通滞苏润江胶囊药品说明书注明该药物可致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及皮疹、乏力、头晕,另外关于血压升高、背痛、手足痛等未见相关报道;(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方面,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缓解;(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方面,未观察到再次使用病例;(5)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的作用、患者病情的进展、其他资料的影响来解释方面,不能排除合并用药的影响。
2.7 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2.7.1 性别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性别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联,发现P=0.304>0.05,即无显著差异,具体见表7。
表7 性别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联性分析
2.7.2 年龄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年龄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联,发现P=0.439>0.05,即无显著差异,具体见表8。
表8 年龄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联性分析
2.7.3 用量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联,发现P=0.694>0.05,即无显著差异,具体见表9。
表9 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联性分析
本研究发现,221例患者中很可能或可能由通滞苏润江胶囊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5例(81.4%),表现为便次增多伴腹痛(便后痛减)、腹泻、腹胀、胃部不适、便溏、恶心纳差、口干、痔疮出血等,其次为骨骼肌系统5例(11.6%),表现为乏力、背痛、手足痛等,此外还观察到皮疹、头晕、血压身高各1例;除1例出现严重的呕吐伴腹泻外,其余程度均较轻微;大部分(85%)在服药后1~2 d出现,如便次增多等,表现为初期适应性;在停药后均得到缓解,未观察到不可逆转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年龄段、服药剂量(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范围内)之间无明显差异,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再推测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与方中毒性成分有关,如秋水仙含有多种毒性生物碱,如秋水仙碱常见为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也可见肌肉、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休克、肝功能损害等[11];番泻叶主要成份为番泻苷、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对肠道刺激作用强烈,表现为腹痛、腹泻等[12];西红花含有红花醌苷、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等,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甚至胃肠出血、腹部绞痛、妇女月经过多[13],本研究所发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与上述组分相似,即可能为秋水仙、番泻叶、西红花所致。
通滞苏润江胶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8.1%,高于文献[14]报道的10%左右,其原因可能是将便次增多(伴腹痛,便后痛减)这一轻微不良反应也纳入研究中,其次可能为94.1%的患者合并使用了其他药物,因此也不能排除其影响。与现有通滞苏润江胶囊说明书比较,胃部不适、便溏、口干、痔疮出血为本研究新发现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故建议新版说明书纳入以上表现。另外,背痛、手足疼痛也是首次发现的不良反应,但不能排除患者原有疾病的影响,尚有待于更多的临床数据来证实。
鉴于通滞苏润江胶囊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适应症,排除禁忌症,并在正确的用法用量下规范使用,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他们在服药初期出现程度轻微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时不必过于恐慌,这源于维医疾病的特殊治法—成熟清除法[8],可能是由组方中成分引起,存在初期适应过程。但若继续服药后不良反应仍持续存在甚至加重,或出现除消化道以外的其他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告知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