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翼状胬肉切除及角膜移植术患者中的作用

2021-09-26 10:49王海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3期
关键词:拆线翼状胬肉

王海玲 董 贺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辽宁大连 116031

翼状胬肉是临床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在外部刺激作用下于睑裂部球角膜和角膜上发生的一种炎性、变性疾病,由于形状酷似昆虫翅膀而得名[1]。该病发病后,患者有眼部不适、不同程度视力障碍或眼球运动障碍。手术为该病主要治疗手段,能直接、快速切除病灶,但有较高复发风险,配合角膜移植术能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手术效果[2]。但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移植术后易发生并发症,且仍有复发风险,在围术期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及术后复发风险[3]。目前,临床多予以患者常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综合护理干预[4]是一种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致力于提升护理质量的护理干预方法。综合护理干预有良好应用前景,本研究展开随机对照研究,探究此种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移植术治疗的6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 例。参照组中,男18 例,女16 例;年龄21~81 岁,平均(51.03±6.77)岁;左眼、右眼病变各19、15例。研究组中,男20 例,女14 例;年龄25~79 岁,平均(50.89±7.02)岁;左眼、右眼病变各21、13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单眼翼状胬肉;②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移植术治疗,择期手术者;③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肿瘤疾病、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疾病者;②复发翼状胬肉者;③有眼部手术史;④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者;⑤近3 个月内参与过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由同组医生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移植术,术中应用药物及仪器均相同。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干预方法。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①术前:发放宣传手册,依据手册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手术配合方法;指导患者完善术前检查。②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按照无菌化操作原则中的相关内容护理操作;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报告医生。③术后:遵循医嘱、医院临床护理相关规定,对病房、患者生理状况进行护理;指导患者规范饮食;监测手术部位及患者生理状况,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发现征象或已经发生,予以针对性干预;④出院时:嘱患者出院注意事项。

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前,由护士长组织高年资(≥10年)组成护理团队,制定护理规范化、系统化的护理程序,护理过程中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展开护理;对护理团队人员进行分工,明确不同护士的职责范围。具体护理内容如下。①术前:于术前1 d 予以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生理状况,基于护理程序,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患者理解能力选取健康教育方式,如动画、视频、音频、一对一讲解等;结合其心理状况、心理问题,予以心理疏导,通过轻松愉快的方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对患者担忧、抑郁等不良情绪表示理解,通过细致讲解、转移注意力、鼓励发泄等方式予以改善;评估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预防。②术中:加强保暖(保温毯、输液加温装置等),观察患者反应,预测打喷嚏、咳嗽,告知医生暂停手术,以避免创伤;基于护理流程,配合医生护理,提升护理主动性;详细记录术中各数据。③术后:包扎患眼,降低感染风险,并减少眼部运动;1 d 后,每天为患者清洁眼部,并滴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指导患者以坐位、半卧位休息,以降低眼压;监督患者保持8 h 以上睡眠,对于失眠症者,于医生指导下用药干预。④出院后: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每天通过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了解患者状况,予以护理指导。

随访1年。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手术拆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术后1年,统计复发率情况。①角膜愈合及手术拆线时间:角膜愈合时间为手术结束至角膜创面完全愈合(移植组织有活性,结膜表面没有充血或增生)[5]的时间;手术拆线时间为手术结束至手术拆线时间。②并发症发生率:统计结膜充血、创面水肿、异物感、感染性角膜炎、角膜上皮缺损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发生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③复发率:角膜愈合后,再次出现纤维组织增生(>1.0 mm),并有新生血管,为复发[6],术后对患者持续随访1年,统计术后复发率,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手术拆线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手术拆线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手术拆线时间的比较(d,±s)

表1 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手术拆线时间的比较(d,±s)

组别上皮愈合时间手术拆线时间参照组(n=34)研究组(n=34)t 值P 值5.54±1.13 3.18±0.76 10.105 0.001 10.45±2.13 7.33±1.54 6.922 0.001

2.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低于参照组的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复发率的比较

所有患者成功随访1年,研究组没有患者发生复发,复发率为0.00%;参照组中4 例复发,复发率为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0,P<0.05)。

3 讨论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疾病,影响患者的视力健康,随着病情发展,生长至角膜中央、覆盖瞳孔,进而引发失明[7]。积极治疗对保护翼状胬肉患者视力健康有重要意义。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移植术,是翼状胬肉理想治疗方法,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复发率,但仍存在并发症、术后复发风险[8-10]。常规临床护理方法对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康复助益极有限,需要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以医院临床护理规章制度、医嘱为基础,注重保证护理达到相关规定要求[11]。常规护理干预缺乏主动性,在医嘱指导下于术前、术中、术后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予以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性[12]。此种护理干预下,未将患者视为一个独立个体,未考虑其认知差异、心理需求、个性化护理需求[13]。另外,常规护理干预缺乏系统化护理程序,导致其护理规范性不高,在一定程度影响护理质量。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上述不足均影响翼状胬肉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有并发症、复发潜在风险,导致术后恢复缓慢,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高。

综合护理干预是基于系统化、规范化护理程序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案,在护理中明确划分职责范围,以提升护理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护理中关注患者个体化差异,兼顾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状况予以全面护理干预[14]。此种护理干预方案更符合人的发展需要,也能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诸多研究证实其对于手术患者有促进术后恢复作用。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移植术治疗患者中,在护理前结合此类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程序,明确划分护理人员职责范围,让护理人员积极、主动投入护理中[15]。术前,通过访视了解患者的认知、生理、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健康教育计划,予以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并预见性采取并发症防治措施。上述术前护理措施,一方面能最大程度提升患者的认知程度,提升手术配合度;另一方面,能使患者以最佳生理、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降低手术应激反应[16]。从而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术中通过保暖护理、预测护理、基于护理程序配合手术医生方式,提升手术效率、减轻手术创伤,有助于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手术拆线时间。术后通过患眼包扎、积极应用抗生素滴眼液、规范体位、保证睡眠质量,消除可能对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因素,促进术后恢复。出院后通过为患者制定出院计划,维持护理延续性,进而提升患者术后恢复的远期效果,降低复发率。研究组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手术拆线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数据充分证实,对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移植术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升手术安全性,并能维持远期手术效果,其应用价值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翼状胬肉切除及角膜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方面有积极作用,能够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手术拆线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风险,有良好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拆线翼状胬肉
刨根问底之翼状胬肉
美容整形术后护理手册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拆线
拆线
换医院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