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宁 曹振文 池科德 刘永皑 刘永恒 吴俊哲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骨一科,广东中山 528400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中老年人群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该病的发病与年龄相关,因而在日益老龄化的今天,该病发病率呈现增长的趋势[1]。相关研究显示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在疾病的发展中有显著变化,但这种变化与疾病治疗、预后存在何种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2-3]。临床在评估诊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缺乏合理的临床指标评估患者的治疗疗效,虽然可选择X 线、CT、MRI 等检测进行治疗疗效的评估,但缺乏具体的疗效对比标准[4]。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检测患者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angle,PI)、盆倾斜角(pelvic incidence angle,PT)、骶骨倾斜角(sacral tilt angl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DH)、滑脱度(spondylolisthesis,SP)等指标变化,可评估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疗效[6-7]。因此本次研究以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2 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访患者治疗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分析参数变化与患者治疗疗效、疾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2 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并在同期选取62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4 例,女38 例;年龄50~72 岁,平均(61.36±5.14)岁;病程6 个月~4年,平均(2.14±0.76)年;腰椎滑脱Meyerding 分度[8]:Ⅰ度41 例,Ⅱ度17 例,Ⅲ度4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34 例;年龄45~68 岁,平均(55.69±5.48)岁。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影像学检测,均保存有完整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资料,且知情本次研究。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观察组患者纳入标准:①L4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②存在腰椎滑脱症典型症状,如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等;③拟行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④治疗前、后随访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脊柱相关疾病,如结核、骨折、侧弯等;②既往有脊柱手术史;③合并其他骨盆、髋关节或下肢骨骼疾病患者。
1.2.1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案 观察组采用MIS-TLIF 治疗,取后俯卧位,全身麻醉,在C 臂引导定位责任椎间隙,减压侧上下椎弓根标记点连线作切口,经Wiltse入路,逐层分离。之后咬出部分症状侧椎板、上下关节突,将坡垒的融合器置入椎间隙,两侧置入椎弓根钉,安装连接棒,冲洗缝合,结束手术。所有患者由同一组团队执行手术,术后常规抗感染,术后3 个月内佩戴支具,禁止腰部弯曲及扭转活动。对患者维持随访,第1 个月每2 周随访1 次,之后每月随访1 次,维持6个月随访。
1.2.2 影像学检测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站立位腰椎侧位X 线检测,将脊柱L4、L5段作为投照中心,测定受检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①PT,S1上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连线与直线的夹角。②PI,S1上终板中点与股骨头中心连线与过S1上终板且垂直于S1上终板直线中间的夹角。③SS,S1上终板与水平线的夹角。④DH,(尾侧正常椎体前上角至滑脱椎体下缘)+(滑脱椎体后下角至尾侧正常椎体上缘)/2。⑤LL,L1椎体上椎板切线与S1椎体上椎板切线之间的夹角。⑥SP,滑脱距离占下位椎体上终板长度的百分比。
①比较观察组治疗前、随访6 个月与对照组的PI、PT、SS、LL、DH、SP 情况。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脊柱ODI 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观察组患者治疗前、随访6 个月疼痛、脊柱椎体功能进行评价[9]。其中VAS 评分总分为10 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烈度越高;脊柱ODI 评分总分为50 分,得分越高表示脊柱功能越差。③分析PI、PT、SS、LL、DH、SP 与VAS、ODI 评分的相关性。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观察组的PI、PT 大于对照组,SS、LL、DH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的PI 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T、SS、LL、D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 个月,观察组的PT、SP 小于治疗前,SS、LL、DH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随访6 个月的P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PI、PT、SS、LL、DH、SP 变化情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PI、PT、SS、LL、DH、SP 变化情况的比较(±s)
“-”表示无数据
组别PI(°)PT(°)SS(°)LL(°)DH(mm)SP(%)观察组(n=62)治疗前随访6 个月t 值P 值对照组(n=62)21.33±7.36 7.55±2.12 14.166 0.000 t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值P 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值t 观察组随访6 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值P 观察组随访6 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值59.55±3.29 59.82±4.62 0.375 0.708 55.02±4.85 6.086 0.000 5.643 0.000 28.11±4.26 14.62±3.58 19.089 0.000 13.59±3.76 20.676 0.000 1.562 0.121 30.11±5.47 44.26±5.21 14.749 0.000 42.76±4.95 13.502 0.000 1.644 0.103 39.65±5.68 53.48±5.95 13.238 0.000 54.11±5.15 14.850 0.000 0.630 0.530 8.36±2.42 13.69±2.02 13.314 0.000 13.06±1.55 12.878 0.000 1.948 0.054-----
随访6 个月,观察组的VAS 评分和OD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 对比(分,±s)
表2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 对比(分,±s)
组别例数VASODI治疗前随访6 个月t 值P 值62 62 7.23±0.75 3.10±0.45 37.181 0.000 30.35±5.14 15.69±2.47 20.242 0.000
相关性分析显示,PT、SS、LL、DH 与VAS 评分、OD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表3)。
表3 PT、SS、LL、DH 与VAS、ODI 相关性分析
在腰椎滑脱发展的过程中,腰椎向前滑移会导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改变,并且随滑脱严重程度,其改变越为明显。在对腰椎滑脱认识加深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逐渐认识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在腰椎滑脱诊治中的重要性,因此逐渐开展了与此相关的研究。郭新虎等[10]的研究中探讨了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与高度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复位程度,其研究结果显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能够反映腰椎滑脱的严重程度,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在胡文等[11]的研究中对PT、SS、LL、PI、胸腰椎后凸角在腰椎滑脱症诊疗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其研究结果显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矢状位参数PT、PI、SS、LL、胸腰椎后凸角在患病后出现显著变化,并且这些变化可能与疾病程度呈近似线性相关。在发生腰椎滑脱后,随着病理性改变的加剧,患者脊柱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也遭到破坏,继而导致腰痛、腿痛等的发生,相应地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也会发生显著变化[12-13]。
本研究对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2 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尝试揭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改变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随访6 个月的PT、SS、LL、DH、SP 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手术治疗能改善患者PT、SS、LL、DH、SP 相关功能;同时观察组治疗后随访6 个月的PT、SS、LL、DH 与对照组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积极有效地手术治疗,患者PT、SS、LL、DH 接近健康水平。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随访6 个月的VAS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6 个月结果显示患者的疼痛情况,脊柱功能等得到极大改善。以上研究结果反映了患者疾病向好发展的过程,与其相对应的是PT、SS、LL、DH 以及VAS、ODI 评分的改变。因而将上述研究中PT、SS、LL、DH 与VAS、ODI 评分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PT、SS、LL、DH 与VAS、ODI 评分存在相关性,而VAS 评分能够直接反映患者的疼痛症状,ODI 评分反映脊柱功能状况,因此PT、SS、LL、DH 的改变也能间接反映病情变化,继而提示患者治疗疗效[14]。应用PT、SS、LL、DH 的评价标准,能够较为客观地描述患者疾病治疗中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相较于单纯通过影像学特征进行描述的客观性、合理性更高[15-16]。
综上所述,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能够反映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疗效,能够反映患者的疼痛及脊柱功能,在患者疾病的诊治中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