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的习作教学策略

2021-09-26 10:51林燕
课程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例文习题

文∣林燕

习作单元的独立设计,是部编版教材在编写上的一大创新,也是一大突破。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习作单元设计了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由两篇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五个板块组成。部编版教材以单元整组形式独立编排教学内容,对习作训练要素进行了集中安排,这样的安排真正观照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指导和操作方向,更切实保障了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和突破。

学习语文是为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面对由五个板块组成的习作单元,笔者认为在单元学习之初要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学习最终目标是写一篇习作,单元中各项内容都是围绕此次习作编排的,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基于此,教师应该带着整体的观念、鸟瞰的视角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设定单元核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整合单元板块,借助课后习题精细定位,运用课程资源精确施教,针对训练难点精准指导,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师的精准教学下习作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巧借课后习题精细定位,体现“习作眼光”

部编版教材将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各项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课后习题里。习作单元也不例外,课后习题紧贴习作要素,凸显了习作训练重点,不仅为文本及单元整体教学服务,还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线索和抓手。

(一)利用课后习题,把好预习的“方向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实现精准教学,关键要准确把握学情,做到教学有的放矢。而课前借助课后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以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为例,聚焦《麻雀》一课,可以清晰地看到,编者安排的两道课后习题既包含了单元的习作要素,又涵盖了本课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如表1所列。

表1 《麻雀》的课后习题所对应的编排意图及预习形式

教师利用课后习题,结合不同学段的学情,设定层次不同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样既锻炼了学生阅读的能力,又为教师开展习作教学提供了突破点。

(二)根据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的“指南针”

课后习题是编者结合学段目标、单元要素以及文本特点精心设计的,往往蕴藏着编者意图,或明或暗地提示了教师“教什么”,是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指南针”。

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后习题,精细定位教学目标。以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见表2),从横向上看,单元目标指向阅读与表达并重,课后习题围绕单元目标出题,两者紧密联系。

表2 《太阳》《松鼠》的课后习题及课文目标定位

课后习题作为部编版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它具有“导教”和“导学”的双重功能。虽然不同的习作单元主题不同、要求也不同,但是课后习题的精细定位,是教师开展习作教学活动重要的支撑。

二、运用课程资源精确施教,落实“习作要素”

部编版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单元中精选了文质兼美的课文,初步尝试运用表达的初试身手、贴近学生生活的例文等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立足教材,充分研读教材,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从而精确施教,落实“习作要素”。

(一)前后文勾连——整体出发、从易到难

部编版教材的每个习作单元都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但是这一单元精读课文的定位不同于其他单元,直接指向表达。以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为例,单元安排了《夏日里的成长》和《盼》两篇课文,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初步体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夏日里的成长》是一篇散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而且文章的结构清晰,因此教师可结合课堂作业本相关练习出示思维导图,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借助思维导图,直观地感受到作者围绕中心句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表达。

教学本单元第二课《盼》时,不能把它作为一个孤立的文本来看,而应该通过前后文勾连,发现本课在单元中所承担的作用。《盼》是一篇记叙文,文章比较长,因此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用填写事例的方式梳理文脉。在梳理过程中把长文章读短,体会到这几个事例的选择都非常典型,而且重点事例一目了然。

本单元的两篇课文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体会表达中心思想,选择中心明确、恰当的材料,学生更有体会。因此,教师执教习作单元的课文时,有必要把前后文勾连起来,从整体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发现、习得表达方法。

(二)文助间融合——化整为零、水到渠成

部编版教材开发出了一套清晰的助学系统,包括篇章页、课后习题、课堂作业本、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例文。它包含了整个单元的知识要点、能力训练点和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有效统整,融合课文与助学系统,化整为零,充分发挥助学系统的导学作用。

如三年级上册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安排的两篇课文的课后习题都围绕关键词“观察”进行精心设置,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表达方法。交流平台对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总结了观察的要点。初试身手鼓励学生尝试初步表达。习作例文重在引导学生借鉴和学习。可见,单元的课文与单元内的助学系统都是紧密相连、指向一致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整合助学系统,在原有面面俱到的基础上做“减法”。

教师在融合课文与助学系统的基础上,灵活开发出相应的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分组汇报的形式完成表格内容。在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梳理、总结,最后提炼出写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的方法,如:①可以写一写事物周围的环境;②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把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和尝到的写一写;③按一定的顺序写;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⑤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课文和助学系统的融合,能有效地辅助教师精准施教,利于教与学的优化开展,让学与练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学用结合、教学相长。

(三)例文间对比——聚焦写法、内化熟练

习作单元编排中,课文更多铺垫的是写作知识和策略,习作综合训练更多的是可操作性的程序化知识,那么例文就在一定层面上承担着二者之间内化熟练的重任。习作单元的例文无论是在选材、表达方法上还是在目标上都各有侧重,而且语言更贴近学生,因此例文不是精读课文的重复。

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安排的两篇例文,对比阅读,《我家的小狗》是作者对小狗持续的、细心的观察,《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作者对杨梅的外形、颜色等进行观察。可采用以下方法来教这两篇例文:

首先,阅读例文,初悟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旁批和课后思考题自主阅读例文内容,从小伙伴的优秀作品中初步感悟其表达方法。

其次,适当批注,再悟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带着思考和疑问深入地阅读。学着旁批,对文中一些写法也学着进行批注。如学习《我家的小狗》一文时,有学生在“它喜欢哼哼叫和汪汪叫”一处批注了“作者观察到了小狗喜欢这两种不同的叫声,真细心”。

最后,例文对比,深悟方法。《我家的小狗》的作者用耳朵听了无数次狗叫,经过观察、比较,才有了新发现,所以细致观察很重要。而《我爱故乡的杨梅》的作者从多个方面观察事物,用多种感官体会事物的特点。

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学生在例文的比较学习中开阔了眼界,进一步内化熟练了表达方法。

三、针对训练难点精准指导,习得“表达技巧”

习作是部编版教材习作策略单元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单元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习作实践都是存在难点的,教师需要针对训练难点精准指导,突破难点,让学生习得表达技巧。

(一)巧借比较法,紧扣中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内容,能体会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的确,比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能积极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要求学生紧扣“围绕中心意思选取材料”。对该学段的学生来说,选取恰当的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写作前教师需指导学生。教材在“初试身手”板块中安排了两个非常好的练习,为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提供了学习的“支架”。笔者将此作为习作选材的资源,先集中选取一个贴近学生的中心,鼓励学生积极调动生活经验、联系实际独立尝试写一写。之后,选择有代表性的素材单进行展示。

通过两份素材单的呈现,在比较中发现前一名同学的选材都是围绕奶奶做家务来体现“奶奶的忙”,选材单一又重复,没有很好地体现中心。后一名同学从不同的方面来表现,使得人物形象更丰满。在比较完后,针对问题,对素材单再进行修改、完善,引导学生领会习作中选取的所有材料都要为中心服务,同时避免同类材料重复写。

经过一次次有效的实践,学生在比较中激发了表达的乐趣,在习作前能突破选材的难点,围绕中心意思选取合适的材料,而且内容丰富多彩。

(二)巧用小练笔,迁移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习作教学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习作教学中,用好小练笔是突破习作难点的一个好方法。

用说明方法来介绍一种事物是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要求。基于学情,学生对于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几种说明方法掌握得比较扎实,难点是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表达,而且本单元的课文中鲜有举例子的范例,是习得语言运用的一块空白。因此,在写作指导中,用好小练笔难点突破了,习作方可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一步,出示范例,发现语言特点。课上先呈现例子,引导学生在发现中体会举例子语言表达的特点。一般会用上“例如”“有的……有的……有的……”“就拿……来说吧”等标志性语言,也有不出现标志性语言却是在举例子的特殊情况,例如第四个句子。

举例子:

4.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 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第二步,尝试练笔,克服习作难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事物,试着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在介绍夏日荷花时用上了几个“有的”来介绍不同的姿态,介绍小狗的习性时运用了“就拿……来说吧”,等等。

第三步,直面习作,迁移表达方法。单元语文要素是习作的起点,而习作目标是习作教学的终点,通过前面的学习、实践,突破难点落实习作。

在习作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训练点,根据具体的习作情况安排有针对性的小练笔,继而突破习作难点,实现学生善写、乐写,有效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

综上所述,部编版教材新增的习作策略单元自成体系,又具有整体性,教师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应立足习作单元整体,带着整体观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精准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停。相信学生在教师的精准教学下,一定会在写作的路上绽放自己的精彩。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例文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单元整体教学,提升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