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晶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99)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提出的发展重点支柱专业之一,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强国目标的重点专业[1]。数字控制、机器与机器人的普及应用使得智能控制技术前景广阔,受到无数知名企业的追捧,引发了一场新的用工革命。企业在智能化转型的同时苦于人才培养难、工程人员技术单一、系统化思维能力差;工程类院校面对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急于找寻思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高职院校加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智能控制专业人才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智能控制技术涉及面广而深,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对智能控制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对高职智能控制技术人才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行业、企业以及高职院校办学情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
智能控制代表着当今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之一。当前,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电等智能应用的新业态和新场景[2]。在日本,几乎所有家用电器制造厂商都使用了智能控制技术中的模糊技术。在我国,也有很多大型家电集团已开发国产模糊控制洗衣机,如小天鹅、海尔等品牌开发了智能洗衣机,汽车中也使用了大量的智能控制技术来完成控制功能,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就更加不足为奇。当前全球范围内,以智能控制与智能自动化为核心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步在制造业中推广应用。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已经成为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并被很多发达国家视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另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智能控制技能人才缺口每年大约为110万;在近期的职位人气榜上,智能控制相关人才“行市”走高,智能控制研发工程师、智能控制技术支持应用工程师跻身前五位,而在工业领域,我国目前的智能控制人才的需求缺口高达14万[3]。可见,智能控制人才的需求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存在。
通过了解重庆市及其周边智能控制产业结构,深入智能控制企业调研,与重庆市开设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沟通交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明确智能控制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范围、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见第116页图1。
图1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职业群的专业化技能人才,主要包括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电气工程技术员以及设备工程技术员等,培养能够从事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装调、维护维修,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个重点:以培养适应和满足《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现代智能控制专业人才为重点。紧密结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围绕现代制造业发展对智能控制战略新兴人才的现实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品质和扎实专业素养的现代化智能控制人才。
2条主线:严格遵循以素质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发展方向的两条主线。一方面,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职业品格的塑造;另一方面,对接现代智能制造业的要求,培养受教育者的技术应用能力。以行业职业标准为指导纲领,建立“双线并举”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3种能力+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技能、职业实践能力与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技能为导向,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实际操作、行业规范、过程考核[4]。
4个环节:强化实践教学、移动课堂教学、一体化教学、外语教学4个环节。依托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建立能够满足学生实训、顶岗实习、技能鉴定需求的实训基地。
5个对接:课程内容编排与职业标准要求相对接、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对接、师资建设与专业能力发展要求相对接、教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5]。构建一支理论素养深厚和实践技能扎实的专任教师队伍。专业设置契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智能制造时代培养人才。课程设置紧贴行业需求,用行业标准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的精神,以服务区域发展和服务学生发展为原则,以服务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总体理念下,结合重庆旅游职业学院“1+X+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了“四元参与、双向并行、阶梯上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出能够从事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装调、维护维修,智能制造控制系统的售前、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作为近年来日渐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加强相关课程体系建设,首先要明确以培养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目标,使其能够从事智能控制下的产品设计、制造、营销、维护、检测和管理工作。根据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在专业课程的编排上,应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配比,将理论与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穿插,建议将大部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配比设置为1∶1,个别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可以调整为1∶2。
根据智能控制技术职业人才的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对具体课程进行科学化重构,最终形成以典型工作任务教学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具体来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以及拓展教育平台课程,见第117页图2。
图2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围绕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办学要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的教师建设方式,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不断改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师资结构,提升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内培外引和聘请专家等多种途径,改善师资队伍状况。目前本专业专职教师有8名,其中“双师型”教师占62.5%,兼职教师有2名。师资队伍建设从以下方面进行。
数量补充:每年从高校接收本科应届毕业生1~2名,研究生1~2名;从智能制造业引进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能够胜任本专业教师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聘请高水平的兼职教师。
学历层次提高:每年选派1~2名教师送培研究生;3年内引进自动化、信息类专业硕士研究生2名;每年从智能制造业或研究所引进有机械工程实践能力的中青年双师型教师1名。
双师型素质提高:每年安排1~2名青年教师前往国内知名智能制造类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挂职锻炼,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青年教师对于制造行业发展新趋势的认知,而且还有利于提升其动手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兼职教师引进: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聘请行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工作和实习实训指导。
提高专业技能技术:每年必须保证专业课教师有1个月的时间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工程实践,争取在3年内实现“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
5.4.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6]。针对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以此为载体,增强学生实操能力。通过构建通用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创新技能三层级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实训基地功能系统化[7]。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情况见表1。
表1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室一览表
5.4.2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践行“人才规格与企业需求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相融合,能力培养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理念,在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基础上,学校与川亿电脑(重庆)有限公司、足下德克特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共建了实习实训基地,作为该专业学生教学实践与岗位实习的平台,有力地保证了实习质量。
在《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蓝图指导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的发展空间将是无比巨大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而专业的建设发展是一项有规划、系统性的建设工程,但是就目前来看,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缺乏,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智能制造业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大力培养现代智能控制专业人才,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