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妍 荆亚琴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过程】
1.拉一拉。
师:每位同学的桌上都有毛线。你有什么方法比出它们的长短?
生:把线拉直了。
师:请大家捏住毛线的两端,轻轻拉一拉,再和同桌比一比。
师:仔细观察,现在的线和原先的线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生:现在的线是直直的。
小结:(边指边说)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这节课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认识线段)
2.比一比。
师:(呈现学生手拉毛线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图片,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为什么两手之间的一段都可以看成线段?
生:因为它们都是直直的。
小结:像这样把一根线拉直,两手之间的部分可以看成是线段。两手捏着的是线段的端点。
【说明:“线段”这一概念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课始,王老师以毛线作为学生认识线段的起点,帮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通过比毛线长短的真实问题入手,让学生轻拉毛线,引出线段的概念,再通过观察对比,感知线段有“直直的”的特征,初步形成线段的表象。】
1.找一找(一)。
(1)数学书封面的边。
师:数学书的封面上能找到可以看成线段的例子吗?指一指、说一说,并指出端点。
(指名回答)
师:(边指边说)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可以看成线段,两端就是它的两个端点。请同学们拿起书,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数学书封面上还有哪些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像刚刚那样指一指,说给同桌听。(同桌交流)
(2)教室里物体表面的边。
师:用数学的眼光继续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同桌一起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
2.找一找(二)。
(1)激光笔照到墙面。
师:(用激光笔照到墙面上)想一想,从哪儿到哪儿也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学生指一指、说一说)
(2)水珠慢速滴落。
师:(播放水珠慢速滴落的视频)视频中,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学生指一指、说一说,PPT同时呈现水滴下落的轨迹)
3.折一折。
师:正方形的每条边其实都是线段,那么正方形里还能创造出线段吗?
(PPT演示:把正方形纸对折,折痕也是一条线段)
师: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把折出的线段和同桌比一比。
(全班交流,比一比折出线段的长短)
小结:同学们折出的这些线段有的长、有的短,所以说线段有长有短。
【说明:教学中,王老师依托已经形成的线段表象,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并通过想象发现生活中类似线段的例子,再通过折纸,创造线段,感知线段的长短,让学生积累起丰富的感知经验,为形成线段概念做好充分的铺垫。】
1.画一画。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画线段的活动。
出示活动要求:
(1)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来画线段?
(2)画一画:在作业纸的方框内画一条线段。
(3)说一说: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相互指一指线段的端点。
2.议一议。
师:你们是怎么画线段的?很多同学都想到借助直尺画线段。为什么?
生:因为用直尺可以画出直直的线。
师:(呈现学生画的图)这些都是线段吗?
生:都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直直的。
师:通常,为了清楚地表示线段的端点,我们可以用小竖线表示端点,也可以用圆点表示线段的端点。看,线段有两个端点。
师:请你再画一条线段,并用小竖线或小圆点画出端点。
(学生画线段)
师:刚刚,我们通过拉一拉、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认识了线段。你认为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小结:线段是直直的,线段有长有短,线段有两个端点。
【说明:拉一拉、找一找为学生积累起充分的感知经验,但要形成线段概念,还需让学生经历图形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画、议等活动中,认识线段的本质属性,在头脑中建构起线段的标准图形。】
1.辨一辨。
师:下面哪些是线段?先独立判断,再和同桌说一说理由。
2.数一数。
师:我们认识的很多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看下面这些平面图形,每个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
师:正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指一指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其余的平面图形,它们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你能有序地数出边的条数吗?
(学生边数边记录)
师:仔细观察图形的名称与线段的条数,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
3.连一连。
(1)连接两个点。
师:用直尺把下面的两点连一连,画成一条线段。想一想,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学生自主尝试连一连)
小结:连接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线段。
师:(出示一条弯曲的线)同样是连接两点,它是一条线段吗?说说你的理由。
(2)连接三个点。
师:现在有三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出几条?想象一下,画出的又会是什么图形呢?(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自己画,全班交流)
(3)连接四个点。
师: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师:(出示两位学生的作业)这两位同学的画法你看明白了吗?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师:该怎样连才能做到不遗漏呢?用这样有序相连的方法,再连一次。
【说明:通过“辨一辨、数一数、连一连”三个环节,丰富了学生对线段的认知,三个练习层次递进:辨一辨,巩固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基本特征;数一数,把线段置于平面图形之中,让学生借助线段的学习,关注到构成图形的要素——边,为后面平面图形的学习做好铺垫;连一连,是本节课的拓展练习,两点间只能连一条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数学知识都渗透在“连”的学习活动之中,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层次递进的练习,让数学知识逐步拔节,让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帮助学生体会线段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魅力,促进思维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