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青云巷小学附属幼儿园 缪 娟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本文基于《秋秋找妈妈》这一绘本来分步阐述教师该如何进行支架式教学。
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摆脱先入为主的想法看待儿童。”这就要求教师搁置单方面的判断,从成人视角中摆脱出来,观察并发现幼儿在这个情境中遭遇了什么。我们从表一的统计中可知,幼儿第一次阅读时,中班幼儿对画面观察比较粗浅,关注细节的程度不够。但也正因为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向逻辑抽象转变,教师应及时调整引导支架:能对关键画面做有序观察并尝试联系前后画面理解绘本内容,能对画面情节进行合理想象并能比较阅读内容的不同点,了解不同符号的对应关系并愿意制作图画故事书,能大胆地表述阅读信息并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讲述内容。
表一 幼儿阅读行为记录统计及反思(两次活动)
因此,在第二次活动前,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方法,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主体到背景等;同时观察角色的表情、神态、动作,画面的色彩、风格,猜测角色的心理、想法,进一步提高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在获得这些经验以后,孩子们第二次阅读时的积极性在提升。
立足回应是指教师基于课堂的状况、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性”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所发现问题的解释与分析,从而有意识地、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修正。幼儿园教师每天都在对幼儿进行回应,这些回应有时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有时是突然发生的,但经常都是幼儿无意识、无目的的反应。那么,在真实教育情境下,教师究竟该如何进行有效回应呢?
教师提问:“秋秋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当幼儿完整表达后,教师继续追问:“你有什么话对秋秋说?”教师能倾听幼儿,等待幼儿完整表达,且追问较多。追问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并帮助孩子提升经验,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应始终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进行评价,当幼儿说出短语“我不像你那样长着条纹的脚”之后引导幼儿观察秋秋的眼睛,理解“孤单”;观察秋秋的动作,体验“伤心”;继而对幼儿进行评价性回应:“会说黑黄条纹的颜色了,我要表扬你!”这也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向同伴学习的方向。
教师提问:“说说秋秋长什么样子?”孩子们都很聪明,有的说:“秋秋的羽毛是黄色的。”有的说:“秋秋的嘴巴尖尖的、脸胖胖的。”幼儿的观察和表达是零散的,教师们都能根据幼儿的观察对秋秋的样子进行小结:“秋秋是一只鸟,他长着黄色的羽毛、胖嘟嘟的脸蛋和条纹的脚。” 规范而生动的小结性语言,可以帮助幼儿将原有的零碎经验进行归纳、提升与拓展,并顺着孩子的话把他的意思重新组织复述,把幼儿原本不清晰的表达意思提炼成一句精简的话。
教师的提问既要考虑不同幼儿的经验水平,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也要考虑幼儿理解问题的特点,关注问题的层次性。如《秋秋找妈妈》活动中,我针对图画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提问:第一层次——观察画面,描述画面;第二层次——理解画面,进行画面外的想象,引导幼儿发现前后画面的联系;第三层次——不仅对画面进行详细连贯的描述,而且注重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与分析。
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应给予幼儿以学习的支架,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幼儿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发挥了主导的作用,为其排忧解难。同时还关注到了幼儿的阅读状态,提高了其持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最终,幼儿能在教师搭建的脚手架中逐步攀升,教师也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支架”是否合适要让幼儿独立探索,教师启发引导、适时提示,帮助幼儿沿经验框架逐步攀升。阅读教学虽然要以幼儿为主体,但不同幼儿在知识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此,教师适时恰当地为其在阅读过程中搭建“支架”是非常必要的。
如在《秋秋找妈妈》活动中,孩子们与教师一步步地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体验着小鸟秋秋的心情变化和熊妈妈的无私爱心。教师可以让幼儿经过小组协商、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妈妈的爱”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并追寻线索找到答案,帮助幼儿把握故事情节的转折和主人翁情感态度的转变。如中班《秋秋找妈妈》教学中“秋秋遇到了熊太太”的一页是情节的转折点,因为“秋秋知道熊太太不可能是他的妈妈,熊太太跟他的妈妈长得一点儿都不像。但熊太太最终做了秋秋的妈妈”。所以,为了帮助与引导幼儿学会围绕相关线索对事物发展进行推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当秋秋看到正在摘苹果的熊太太的时候还会热情地、信心满满地去认妈妈吗?为什么?接着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自己难过的时候妈妈是如何安慰自己的,幼儿的思维就被打开了。孩子们的猜测激发着幼儿继续阅读和求证的兴趣。
教师搭建支架的主要目的是把阅读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开放自主的阅读环境,让幼儿自主地选择和阅读。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对此,作为教师,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陪伴幼儿阅读,当幼儿开始有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可以逐渐后退。在集体教学研究中,我们尝试着让孩子自主阅读,真正面向书本,对书本产生疑惑。我们可以适当地给予孩子一种方法与提示,引导孩子。这样的课堂方式对于幼儿其实是一种挑战,对于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也是一种挑战。但是,长此以往,孩子的阅读自主将会得到真正的解放。
综上,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进一步理解和认同“教与学”的支架理念。一节教学活动,折射是的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现场的提问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这些提问是教师站在幼儿角度提出的,体现了教研内容的“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也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幼儿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应使之在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实现阅读能力的自我提升和习惯的自我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