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续文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001)
特殊体育教育是促进特殊人群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帮助特殊人群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而特殊体育教师在实施特殊体育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1]英国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所特殊学校,奠定了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发展基调。[2]英国在教育政策和课程改革中,将不再开设特定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课程,而是要求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学会教授特殊教育的能力,[3]并依托“全纳教育”背景下快速发展,强调了教师的法律政策、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以及体育资源需要进一步升级,让教师能够快速适应特殊人群的教育需求。[4]中国的特殊体育教师发展起步较晚,国家经济基础制约了特殊人群教育环境的发展,导致了特殊体育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制定、入职制度等存在混乱、模糊现象,造成了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体系不完善。因此,通过对中英两国特殊体育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中英两国特殊教育专业下教师发展模式,加强基础理论、实践的探究,总结两国在发展培训模式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中国的特殊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早期特殊教育的发展与医学、医学分支、体育康复等学科相结合。自20世纪开始,随着现代体育医学、康复学、特殊教育、现代体育学科和现代残疾人体育的形成,特殊体育正朝着独立学科的方向发展。[5]90年代中期,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标志着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开端。2001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开设了第一个特殊体育专业,从专业角度培养特殊体育教师。同年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了特殊体育研究方向专业,并开始招收该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标志着特殊体育研究的开端,实现了中国高等院校的特殊体育专业的零突破。[6]2003年3月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了首届特奥大学计划师资培训班,中国特殊体育发展进入关注期。2011至今,中国特殊体育教育研究继续处于上升发展阶段。[7]目前,中国有六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特殊体育教育专业。
中国特殊体育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离不开国家对特殊教育法律与政策的制定,其法律与政策主要涉及教师培养、管理、保障和激励。从发展的阶段特点看,中国特殊体育教师政策演变分为非专业化时期、专业化探索期、专业化发展三个时期,每一时期特殊教育教师的政策制定都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对象相对应。从特殊教育的历史来看,残疾人群的教育方式从被排斥隔离直到融合的整个过程中,特殊教育相关法规和政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特殊教育已步入依法治学的轨道。[8]在《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政策明确规定了国家障碍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主要实施原则为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益,提倡残障人需求教育,鼓励残障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9]。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10]。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未来中国将非常重视特殊体育学科理论的研究与学科体系的建立,同时中国的特殊教育在法律法规和经费投入上都得到了政府支持,能够准确把握特殊体育师资培养改革方向,但这一发展过程中,还受到国家的经济能力、教师人才、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制约。
英国特殊教育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两百多年前。1644年,博瓦尔博士出版了英国第一本关于聋人教育的书。1767年,英国教师布莱德沃建立了第一所聋人学校,布莱德沃的教育方法融合了口语和手语教学元素,教会了聋哑儿童用言语与人交流,他认识到聋哑人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此后,英国的特殊教育经历了一体化、融合和特殊性的时期。英国政府为了响应全球特殊性体育的发展趋势,在1980年发布的“特殊教育需要”(又称“沃诺克报告”)中建议: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强调在普通教学中纳入“特殊教育要素”。[11]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的综合性大学承担了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任务。英国的特殊体育教师培训制度与美国相似,学生完成并通过专业所有课程,毕业时可获得学士学位或文学硕士。英国在发展普通教育的同时,特殊教育也包括在教育系统中,与普通教育同时发展。
英国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相关教育律法法规的制定,目的是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合法权利。这些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主要强调建立特殊体育教师的工作制度,要求各学校制定特殊教育政策。[12]教师培养体系必须由原来的普通教育能力向特殊教育能力转变,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长期合作,时刻关注特殊需要儿童每天运动、训练等行为。建立体育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的明确框架,包括师资培训以及各类专业人员的晋级训练,特别强调新教师要辨别和教育超长儿童和其他特殊教育儿童的能力,学校实行“普通教师特教化,特殊教育协调员专业化”。可见,英国健全的特殊教育法规保证了特殊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3]鉴于此,英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体化、融合和特殊时期,通过国家立法来确定残障人士的教育、福利、社会等基本权利,残障人士的社会基本权利得到了应有尊重,这有利于特殊体育教育的发展。
从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有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模式,但每个高校都有自主设定培养标准的权利,对特殊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5所体育院校和1所师范院校强调学生应具备坚实的残疾人体育理论和实践基础,且具备与残疾人体育锻炼、竞争组织和管理以及康复培训等内容为主的体育人才。其中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山东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的培养目标是高级专门型人才(表1)。
表1 中国特殊教育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统计表
英国在很早就有专门的师资培训机构进行特殊教育中体育教师的培养。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机构、社区等逐渐加大了特殊体育教育的需求,而英国各个院校对特殊体育教育的培养课程更为严格具体。英国特殊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是以“欧洲适应体育标准”为导向,建立了特殊体育教师一体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英国各地区院校的学科建设必须以此标准为依据,并结合当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欧洲适应性体育联盟制定的“适应体育教师人才培养标准”中对特殊体育教育培养能力做出了具体要求,英国各个地区院校根据此标准指标可自主进行操作(表2)[14]。
表2 欧洲适应体育教师培养标准
中英两国对特殊教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6所高校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就业为导向,向残疾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与管理人员等方向发展,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没有具体说明,可操作性相对较差,并不重视对专业以外的能力培养。英国根据“欧洲适应体育标准”的要求,以各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导向,以培养学校特殊体育人才为目标,学生的可操作性强,明确每一项目标对应一种或多种能力,高校可以自主制定针对性课程,同时把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职业道德的培养纳入培养体系。培养目标的设定是由每个国家社会制度环境决定的,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同样有所差异。中国特殊学校教育改革环境不断深化背景下,6所院校对特殊体育培养目标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中国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师资培养主要以定向型、非定向性和混合型为主的培养模式。目前,中国特殊体育教师的师资培养主要以非定向型为主,其方式为全日制、四年一贯制专业培养。学生进入大学前三年学习体育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第四年的课程培训和教育实习,修满学分后可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证书,以达到合格教师资格。该培养方式能够快速胜任特殊体育教育工作,但由于学习四年时间较长以及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属性,每年毕业生的数量有限,导致特殊体育专业师资的缺乏,很难满足特殊学校、机构等对此专业人才需求,反映出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师资培养方式较为单一。
英国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师培训系统,其人才培养学制采用非定向型,即“3+1模式”(三年普通体育专业学士课程和一年特殊体育教育学士课程学习)、四年一贯制(四年特殊体育教育学士学习)和“3+2模式”(三年特殊体育专业学士课程和两年特殊体育教育硕士课程学习)。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中,教师主要以解决问题为授课方式,特别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即大一、大二到普通中小学、特殊学校或机构进行2学期的体育教育实践;大二需要在运动俱乐部、儿童青少年培训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完成至少2周的特殊体育活动实践。[15]因此,英国高校在培养学制上以四年一贯、“3+1模式”和“3+2模式”和为主,同时高校会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节培养形式。
对中英两国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发现,中国6所高校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培养以非定向型、四年一贯制为主,其呈现出比较单一的培养特征。英国实施开放式特殊体育教师培训模式,培养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并鼓励其他学科向特殊体育教育学科交叉,形成多学科交叉的成熟性学科体系,这两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值得中国高校借鉴。
中国6所高校开设的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分为专业普通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技能以及教育实践。通过课程统计和分析发现,西安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专业普修课程比其他院校更少,而6所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数目大致相同。在实践教育中武汉体育学院由实践性教学、专业实验和毕业论文组成,其他5所院校都是实习和毕业论文。6所院校特殊体育专业课程注重理论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表3)。
表3 高等体育院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
续表3
英国对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都是在教育学院教育专业中进行,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掌握教授特殊教育技能的方法,因此在本科课程的基础上再进行研究生阶段继续攻读适应性体育专业课程,本科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础教育课程、特殊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课程和教学实习。以英国威尔士大学班戈教育学院为例(表4)。
表4 英国特殊体育教师体育教育课程
相比之下,中英两国在特殊体育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主要是特殊体育专业课程研究和教育实习方面差距较大。中国在特殊体育课程更加注重前期理论课程的学习,而特殊体育教育实践课程涉及较少,同时缺乏对国外特殊体育教育热点前沿研究领域的关注,造成了学科理论发展滞后,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现象。英国更加专注于特殊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学生能在不同的学年内完成不同的课程计划,同时英国高等院校每个学年都设置了教学实习课程,让学生能运用理论结合实践对特殊人群进行体育教育,中国则跟实践的联系性不足。
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在入职前需要获得相应毕业证、学位证以及教师资格证。早在1994年,中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就明确规定“国家对残疾教育教师实行资格证书制度”。目前,国家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颁布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具体规定,只有上海和北京率先启动了特殊教育教师认证制度。自2015年以来,教师资格证书进行了正式改革,教育部不在免费给师范类专业学生发放,改革后国家将统一考试。在教师招聘方面,应聘者只要持有学历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并通过笔试、面试流程即可上岗教学。招聘单位在人才选择上主要看笔试、面试中的表现,对受聘者的体育教学经历不作要求。可想而知,中国特殊体育教育的入职制度需要进一步调整。
英国特殊教育教师入职前需要获得普通教师资格和特殊教师资格双重证书,获得双重证书则需要在校完成所有课程获得学分,并要求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实习,英国非常重视教师的教育实习工作,实习工作时间较长,实习任务交替在每个学期。因此,教育实习可以检验教师前期的学习情况,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这也是衡量教师未来是否能胜任特殊教育工作的标准。在教师招聘中,要经过公开招聘、报名考试、选拔考试、面试等一系列复杂、严格的选拔任用过程,为确保特殊体育课程的专业性,英国的教师教育评审委员会承认各教师培训机构提供的专业课程和教师证书课程。
相比之下,中国特殊体育教师在入职前需要获得相应毕业证、学位证以及教师资格证。特殊体育教师任教资格和普通体育教师都是按照国家统一考试或者学校自主招生获得任教资格,没有区分特殊教育的独特性,呈现出随意化的特征。英国特殊体育教师任教资格更加具体化,同时,建立了完整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详细划分了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类别和标准,有利于特殊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对教师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明确、具体。但每个国家都需要考虑本国的经济水平、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教育改革水平等方面,提高特殊人群的教育水平。
首先,要加快完善特殊教育法规,确保残疾人群依法享有体育教育的权利。鉴于特殊体育教育复杂的教学活动与特定的教学对象,特殊体育教师应改变现有的教育观念,在制定培养目标上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其次,制定特殊体育培养目标要从指导思想上入手,提高思想觉悟,制定培养目标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再次,细化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的特殊儿童进行特殊体育教学能力,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最后,制定培养目标应注重对学生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知识,构建以培养品德、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实用人才为标准体系。对比英国在教师培养体系方面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一是拓宽教师培养模式路径,丰富培养模式,如教育与体育学科共享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高校-中小学校联合实习基地。二是培养标准中要区分特殊体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课程任务,特殊体育教学专业必须掌握体育教育课程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能力。三是积极引导学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
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特殊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特殊学校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格局,需要建立以高等体育院校为主、师范性和综合性大学共同参与的特殊体育教育的培养体系,加强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专业与科研的学习与交流。扩大体育专业招生规模,生源不能限于正常学生报名,残障学生也要纳入招生范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搭建特殊体育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平台,让更多从事特殊体育职业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如实施特殊体育学科培训计划;二是跨院校、跨学科的科研学术交流研讨会,发散学生学习思维。
现阶段,中国高等院校的本科培养学制是四年一贯制。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高等院校可以实施学制“2+2”形式: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习2年后,转入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学习2年,其中1年时间学习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最后1年第一个学期由学校不定期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跟踪学习,最后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到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第二,增设特殊体育教育硕士研究生(上海体育学院开设)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或方向,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科研人才。第三,可实行夸专业的双学位制度。国内许多高校都有双学位的培养方案,特殊体育专业可以借鉴相关经验。
首先,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应注重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在特殊儿童的基础上,增加治疗矫正、体育体验和体育行为等课程功能。从儿童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社会互动和行为特征等方面发展课程。其次,除了基础和专业课程外,应该增设职业性培训内容,包括与社会、学生家长的合作、咨询意识等,关键培养学生和不同需求的人打交道、团队合作、参与学校发展、自我学习等能力。最后,特殊体育高校及师范院校应该与特殊学校紧密联系,时刻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治疗、训练、康复等最新动态,达到优化课程的积极效果,为特殊学校或机构输送更多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制定特殊的体育教师资格制度时,应该学习英国的特殊教育认证制度,即特殊体育教师必须持有双证书上岗。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防止体育教师人才资源的浪费,逐步促进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可持续发展。在招聘特殊教育教师时,不采用统一考试的形式,应通过公开招聘、考试登记、初试、面试、决定、聘任等方式进行选拔和录用。这样招聘具有针对性的选择需要的特殊体育教师,把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发挥到极致,帮助和支持残疾学生康复身体机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制定统一特殊体育教师考核标准,开展特殊体育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全国各类特殊学校选聘特殊体育教师时应持证上岗教学,规范特殊体育教师岗前和在岗培养工作的考核,并设立相关监管机构,保障特殊体育教师教学质量。二是特殊学校可返聘有特殊体育教育经验的教师,以学徒制的方式进行,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