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洁锦 戴 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44)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完成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在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五位一体”的总体要求中,必须发挥好学校体育的重要作用。[1]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2]当下,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面对老龄化社会、少子化时代的到来,每个家庭中对于独生子女的过分保护和溺爱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这些独生子女缺少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凡是亲历亲为,敢于拼搏的勇气逐渐减少乃至消亡,这在无形中减少了他们的抗压能力。当今社会,巨大的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使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为了寻求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破坏道德作为奠基石,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渲染了青少年群体。当前,青少年学生体质的下降、思想道德观念的缺失、吃苦耐劳的能力减弱、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一颗艰苦奋斗、敢于拼搏、抗压的能力是研究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3]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集娱乐、健身、健心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身体活动能力。对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力和提高学生心理抗压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体育对学生培养和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课程的生产地,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者,是愉悦身心和激励奋进的教育者,是培养学生坚持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规劝者。学校体育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我国近代体育学家徐一冰在面对近代中国“国力羸弱,武风不振”的国家时局时提出:“强国之道,重在教育;教育之本,体育为先。夫人有健康强固之身体,然后有坚韧不屈之精神”。在学者的早期研究中已经突出了体育的育人作用。[5]体育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即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学校体育具备健身价值、娱乐身心价值、促进个体社会化价值、社会情感价值、教育价值。
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其以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出发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归宿。其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和运动能力,更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中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体力劳动的需求已经减少了很多,接踵而来的是现代文明病的发生、肥胖人群的增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如何能够帮助人们预防文明病,提高身体素质,减少肥胖人群数量的增加,提高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变成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三座大山。目前我国的学校体育已经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作为主要出发点。为了增加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国家特别出台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此,学校通过增加现有的体育课数量,传授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增设了体育社团,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让学生学会某些运动项目,并从中寻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或者多种运动项目,掌握体育锻炼的价值,学会自主锻炼,帮助他们从学校期间就开始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提供基础。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本质可以理解为通过有规律和有规则的身体运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参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6]它不仅能对身体进行培育,更能通过体育文化实践来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正因为学校体育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能突显其愉悦身心的功能。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对于体育的功效“非递增知识也,又足以调感情,感情之于人,其力极大。然理性出于心,心存乎体”[7]。这足以说明体育对于人的心理的功效。学校体育虽然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起点,但其在进行教学技能传授的过程中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体育在进行技能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运动项目都是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的,从跑、跳、投等多个角度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像长距离的跑步,需要学生有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去克服心理上的懒惰。同样,在学习田径、球类等其他运动项目,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完成每个技能动作的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素质,那么学生将无法完成相应技术动作的学习。此外,特别是对于当今我们正处于学习、工作压力极大的时期,如何能使自己拥有一颗比较坚韧勇敢的心,拥有一个无比坚强的心理素质是我们现在从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都需要时刻关注的重点。因为受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应试教育促使学生在学校课余之外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体育锻炼。有些甚至连基本的体育课都有可能会被占用,这从根本上就减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这不仅会使学生的体质下降,对于学生的意志力也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总是会有些学生因为抵抗不了学习的压力而发生自我伤害这类事故。这就需要学校体育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会依据其特有的方式注重磨练学生的毅力,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克服其心理上的脆弱,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将繁重的学业进行精神宣泄的一种途径,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全其人格。
所谓个体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体育能提高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体育亦有促使学生社会化的功能。人自出生开始就是一个生物的人,要成为一个社会化的人,就必须学习社会或者群体的规范,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等。学会用统一的规范和思想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体育运动项目基本都具备竞争性和团体性,在整个活动中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能力、性格,学校体育能够传授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规范,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克服自我、超越自我。学校体育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会融合。因为在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运动项目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需要趋向于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自己是主体中的一员,学会融入到集体中。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利于技能强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帮助技能较差的学生。面对那些性格比较沉闷、腼腆不爱交流的学生,也能通过体育运动增加彼此间的沟通、交流,改变其在群体中的位置,提高他们相互间进行合作的意识。学校体育具有区别于其它科目的特殊性,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帮互助的能力,为他们由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奠定基础,通过学校体育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体社会化价值。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体育的教育功能已经被各国列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如今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对于与别人分享、共享方面的意识较差。多数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种集体的观念和互帮互助的意识。面对这种难题,体育课有着其独特的解决之道。首先,体育运动项目多数都是团体项目,需要团队之间的协作。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动作,还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学会团体间的相互配合和合作。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在体育运动中的某些运动项目本身就属于团体项目,其对于集体之间的配合要求非常高,例如篮球、足球、排球、拔河和各种体育游戏等。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关于基本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教学法等方法,将学生进行分小组练习,这种练习方式不仅会大大增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还会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之间是一个群体,明确每个人的各自职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名成员,个人练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集体的成绩,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既代表个人,也代表集体。因此,对于小组中有的同学对于技能的学习掌握上存在错误、不足之处或者有想偷懒松懈时,小组中的其他成员会立即给予该名同学帮助和提醒,以便提高集体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中,合理地利用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帮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建立他们的团队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其次,每一项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特定的竞赛规则,学生在学习运动项目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基本技术动作之外,还需要学习项目的礼仪和竞赛规则。礼仪在形式上易于把握,效果上更加直观,通过礼仪可以引导、规范人的行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器材、运动服装设备以及专业的体育术语、师生的问好、赛前赛后同对手的握手等等都是礼仪的表现。通过礼仪的学习可以用来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以具体实践为主要形式,这种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活动无法取代的。
学校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健全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8]当今在学校中学生的生理机能下降,存在一些校园欺凌现象、男生偏向女生化的现象。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9]面临这些问题,学校体育在其教学过程中能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健全人格道德来约束学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克服学生增加体力劳动量,减少脑力劳动量,让学生学会放下手机、远离网络游戏、走出宿舍、走进操场。另外对于一些被欺凌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干预,促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远离被欺凌带来的阴影。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体育教学中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10]学校体育的价值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生命。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心理功能和认知价值。因此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方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节奏上都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不能脱离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健身价值、心理价值、社会化价值、教育的价值、健全人格的价值等方面。学校体育的健身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和运动能力,更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的价值注重以体育特殊的方式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克服心理上的脆弱,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学校体育能够促进个体社会化,利用其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以体育竞赛规则来约束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克服和超越自我,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融入到集体中,改变其在群体中的位置。体育运动依据其项目的特点和特定的教学方法运用,用来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学会约束和管理自己,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对于技能掌握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以其独特的方式帮助学生健全其人格,进行心理上的干预。
目前许多学校对于学校体育具有育人价值的认可度仍较低,不能充分地挖掘学校体育这方面的功效,建议能够适当地对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进行宣传和教育,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认识,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促使学生正面地看待学校体育所具备的育人价值。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学校体育对于学生仅仅能起到愉悦身心的功效,而学校体育能够立德树人的功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人们应该认识到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功效。作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增强学生体质、陶冶情操、磨练学生意志力、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