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菲 凌应生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0年12月29日颁布以来,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该《规则》首次以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将其纳入了法治的轨道,并规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重大变革,也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将全部的重点放在了“激励式教育”上,提倡激励、赏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然,从此方面来看,“激励式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自信,但反观近年来多起校园霸凌、师生冲突等触目惊心的事故,我们不得不深思,教育通过单纯的“激励”就能达到吗?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正面激励和反面惩戒都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惩戒”是对教育手段的必要补充,教师要将“激励式教育”与“惩戒式教育”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寻找最优的教育方案,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单一的“激励”与“惩戒”并不能够达到育人的目的
“激励”虽然有着“惩戒”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它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单纯地依靠其中一种手段贯穿教育始终,并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激励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通过肯定学生的表现,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为宗旨,使学生以积极、自信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模式。相对应的,“惩戒式教育”是一种在严肃的气氛下,通过管理、训导或其它规定方式,对违规违纪的学生进行矫治,促使学生能够认识、改正错误,并引以为戒的教育模式。以“激励”作为教育的基本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提升自我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以“惩戒”作为教育的基本手段,能够及时地制止言行失范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管束,使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但纵观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不少教师片面地夸大“激励”或“惩戒”的作用,将“激励”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视“惩戒”为不可触及的禁忌之地,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表扬与批评、激励与惩戒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极端,若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在实施过程中方法掌握不当,便会酿成惨剧。在教育改革大环境下.激励赏识之风盛行.部分教师采取“甜枣蜜罐”式的教育手段,一味地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然“老师不敢惩戒,受害者最终是孩子。”过度的激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误的认识,他们会认为自己永远都是最好的,即使犯错了也不会错,稍微受点批评就会受不了,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家长将全部的过错推到教师的身上,致使教师越来越如履薄冰,不敢惩罚、不敢斥责,只敢“哄”与“夸”。同样地,还有不少教师错误地将“惩戒”等同于过分“体罚”。
“激励式教育”虽然强调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激励与赏识.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就没有批评与惩戒:“惩戒式教育”虽然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积极改正,但也不意味着缺少对学生的赞许与鼓励。只有将“激励”与“惩戒”相结合,掌握恰当的实施方法,才能在教育中发挥最佳的育人效应。
二、教育要“激励”。教育也需“惩戒”
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教育是这样定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杜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一个好的教师应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精神,采用“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
“激励与惩戒”并施是促进学生良性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的目的绝非是简单地传递已有的知识,而是在于唤醒人的心灵、挖掘人的潜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的过程中,当学生缺乏自信、需要激励的时候,我们就要对学生投去希望的目光,抓住契机进行适度的表扬与鼓励;另一方面,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就要敢于借助合理的惩戒及时警醒学生,使其勇于承担错误并积极改正,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抗挫折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用语言实施表扬……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治病一样。”“激励”与“惩戒”是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体,“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但没有“惩戒”的教育又是不堪一击的,只有掌握了“激励”与“惩戒”正确的方式方法,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善用“激励”与“惩戒”。提升育人实效
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不能只有鲜花与掌声.还要有一定的眼泪与批评。过分地赞美与激励会使学生经受不起挫折与批评,变得脆弱与敏感。“激励”不等于没有原则,“惩戒”也不等于没有分寸。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将二者有机结合,适度激励、合理惩戒,切实提升教育的实效。
(一)适度激励,增强激励的针对性
对待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认真分析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发展的现状和需要,掌握适当的激励方法保护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发现他们的优点,予以鼓励:面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批评时要充满激励与期待,营造尊重和谐的师生氛围,用情感去架设心灵的桥梁,使学生感受到温暖,充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同样,面对不同的情况,激励的方式也要有所区别。例如,在学生缺乏信心、失去学习动力的時候,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树立个人目标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区域,并设定相应的目标值,使之层层递进,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保持相应的动态支持,出现问题时辅助学生及时调整目标,使学生能够脚踏实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在不同的情况下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而不是泛泛地通过“你太棒了!”等无微不至的抽象鼓励,使学生误以为自己做到了完美。